会发光的人

昨天去了一个español–chino的语言交换的面试活动,大概就是一群有意向的同学围坐在一起和活动负责人交谈,了解基本信息还有提问什么的。负责人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大叔,叫Miguel。

原本活动时间定的是下午四点到了五点,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快四点半了,有一批同学已经进去了,等了很久,最后轮到我们差不多六点半了。

等到总是容易让人焦躁,(我该庆幸昨天发现了一款有毒的app陪我度过了漫长的等待过程)。但由于觉得自己会的东西很少,除开语言也没什么别的特长可以教给小孩或者给家庭展示的,我打起了退堂鼓。但最后还是本着——"都等了这么久了,不进去多可惜,至少得看看是怎么样的吧……"这种心态进去了。

我发现这种已经耗费很多再多一点也没关系的心态会驱使我去做很多事,因为我不想已经被耗费的时间或者精力被白白浪费,但这种心态往往会有两种结果——更加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点结束,或者——庆幸自己坚持做完了。

真开心昨天的面试是后一种。

我还是更愿意把它称作"交谈"。

Miguel虽然四十出头,但是头发已经开始花白(加上地中海发型容易显老),看起来就像一个老爷爷,总觉得是属于快要退休的那种哈哈。

但经过和他的交谈,听他和别的同学的聊天,我发现他真的很博学,而且心态很年轻,很愿意学习新知识,接受不同的观点,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主动追问探讨。不管是政治、历史(包括中国的),还是文化方面。比如Miguel说他很喜欢中国的电影,还给我们讲了好几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我很惊讶他居然能记得这么清楚。感觉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看电影就是一个单纯的娱乐消遣活动,但他却把看电影当作了解一个国家文化、获得生活感悟的途径,而且涉猎的都是不同方面的东西,有的电影我都没看过,他却说得头头是道。

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提到了什么剪纸、戏剧、书法、算盘……说到这些我都觉得惭愧。毕竟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我的重视程度、甚至包括有的知识,还没有一个外国友人感兴趣甚至知道得多。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难得的是,Miguel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也是记录者、交谈者。

他需要和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一次单独的交谈,每一次,我们说话的时候,他都会很认真地听并且做好记录,有自己感兴趣的点或者不清楚的东西,他也会自然地接过话题,然后提问。或是他有不同的见解,他也会提出来,大家各抒己见。

有时候说到什么汉语的词他不太会的,他也会问怎么发音。当然,我们说西语有语法错误或者词语使用不当的,他也会指出并且讲解,比较两个词用法的区别。有说得好的句子,或者发音好,停顿好,他都会拿出来说。他解释道,这样是为了让在某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得到认可,也能让大家知道这样是好的,应该学习。

还有一个方面挺触动我的。Miguel提到过好几次,他女儿喜欢中国的什么什么,但是他不太懂,希望以后我们能教他。我觉得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父母愿意为了孩子某一个方面的小兴趣,愿意专程去学习了解这方面的东西。当然这无关于父爱母爱的多少,只是对孩子兴趣的重视程度不同。愿意以朋友的心态去了解小孩,挖掘他的爱好和潜力,并且加以鼓励和支持,甚至自己也去学和小孩一起玩,真是一种很棒的相处方式。

我也给Miguel提到,在板鸭街头,常常看到爸爸推着小车带小孩,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照顾小孩的任务大部分都是妈妈承担,爸爸主要负责挣钱,陪小孩时间比较少。但是板鸭周末经常会有爸妈带着小孩去野餐去别的地方玩之类的,所以我很喜欢这种家庭相处模式。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我真是越来越能扯了……)

总之,和Miguel的交谈很愉快。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人格上的东西。他真是一个很棒的人!

这次的语言交换活动,是毫无利益性质的。从最开始学校的座谈会,到后来的问卷调查,再到昨天的面试,都是他在管。他是实实在在地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时间和精力,而且很享受这个过程。我觉得包括我、很多人缺少的就是这种为喜欢的东西付出的坚持和决心,毕竟这个活动已经持续有五年了,我知道还会持续很多年。

希望我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以后还能有很多机会认识其他很有意思的人,通过和他们的相处发现更多局限和不足。

港真!


会发光的人_第1张图片
放一张很喜欢的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发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