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GUCCI品牌的CEO宣布,他们将不再使用动物皮毛作为原材料。
公号界的90后观点领袖雷斯林撰文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都很喜欢雷斯林基于详实材料的独立观点,甚至很多次为他打call,觉得90后写字的人里很少有人具备他这样的笔力和素质。包括在那篇文章中,他所阐述的大多观点其实都没有问题:水獭和小鸡都很可怜;人类所有的保护行动最后保护的都是自己;以及动物保护其实属于环保范畴。
但是当我全部读完再往下面的评论区翻阅后,开始觉得哪里有不对劲的地方。
于是我重新读了一遍文章之后发现,雷斯林所驳斥的其实主要是动物极端保护行为,这些行为给部分人类的正常需求和科研需求带来了困扰,但是在驳斥完之后,好像有些话没有说全,导致很多读到那篇文章的人对这件事的理解偏到了另一个极端。从评论区不难看出,他们显然有些被误导。
公众号文章里最有趣的地方很多都在评论区,因为能看到观点冲突,而不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
所以我去查了些资料,对雷斯林在评论区反问读者的2个问题,试着给出自己的回答。
01
人类为什么不能用动物皮毛装饰自己?
当然可以。
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爬到食物链顶端,你作为智人有这份自由。但是对于正在因为人类活动而逐渐减少却没有被列入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比如水貂、土狼、浣熊、狐狸等等,我想质疑这份自由。
这个问题换个温和的方式,其实就是人类为什么开始提倡别用动物皮毛装饰自己?
答案很简单,虚伪和双标的说法是:觉得残忍。坦诚的说法是:有些动物确实会因为人类的非生理欲望而数量锐减,以及生存状态被迫违反天性,生育率下降,最后还是会数量减少,逐渐濒危,比如象牙就是人类最有名的动物装饰品、奢侈品和用具,如果按照“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为什么不能用来装饰自己”这个逻辑,你应该提倡自由使用象牙。
人类一般的行为习惯是,越珍稀的动物皮毛,才越会用来装饰自己,应该没有人想披着猪皮上街。
所以我们一般谈论的使用动物皮毛,其实指的是那些相对珍稀的动物。越珍稀的动物皮毛,在人类社会里价格就更高,比如貂皮比牛皮昂贵。
对于是否应该使用动物皮毛制品,并非双标,而是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叫“是否可持续”,这一点同样是由人类的未来利益出发,而不是从道德感出发,只是很多动物保护协会利用后者博取大众的支持,才会导致很多明眼人反感他们的号召。
话说回来,你依然可以用这些动物的皮毛装饰自己。但是同时,你也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并没有养殖业那么成熟,有的真是杀一只少一只。
地球美丽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生物多样性,你心里知道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你感知到的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放任部分人类继续这么“自由”下去,未来总有一天,可能就在你的有生之年,这些动物你在现实里将再也看不到,只能在影像文字里目睹和想象它们曾经存在的样子。动物皮毛制品确实也是以消费者市场需求为导向,但并不代表它就是对的。事实上,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都在寻找使用环保的可循环皮毛制品。
在《科学》杂志2014年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近两百年,有两百多种动物因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灭绝消失,数量骤减的动物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人类活动不止包括工业扩展,也包括人类对动物皮毛的市场需求。
如果你可以承受这份小缺憾,那么ok,没有问题,你可以继续你的选择,衣服、包包、配饰。
但是我不能,我会拥抱技术含量更高的人工制品。
这并不是什么道德优越感,也不是把人类情感代入到动物身上,相反,说到底,这是两种人类价值观之间的利益之争。你的利益在于利用稀缺性装饰自身的美丽,我的利益在于维护自己欣赏丰富世界的权利。凭什么有些人曾亲眼目睹这份自然界的美丽,我们却要因为你们的选择而有可能永远丧失这份权利?
如果两种权利有一天无法共存,我们只能通过价值观倡导,推动大众去选择更合理的一种。
(可以以假乱真的人造皮草)
如果你不穿它们的皮毛,也依然可以体面的活着,可以有其他的平行选择,为什么还要通过养殖和杀戮它们来装饰自己?如果仅仅是为了那份审美虚荣,那么你不仅要承担“以后再也见不到它们”这份代价,还要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因为有的平行选择,在审美和虚荣心上可能比野生动物的皮毛要更加珍贵难得,比如几年前就已经出现的PU人工皮革,有的比动物皮草还要昂贵,又美观又环保;比如有没有可能,近未来会逐渐出现高科技变装服饰,可以变换不同动物皮毛的手感、外观、舒适度,适应不同的场合,在普及大众之前,它的成本和价格应该也很贵,如果这时候你依然穿着珍稀动物皮毛制作的衣服出席某个场合,也许人们并不会觉得你美丽高贵,只会觉得你low。
其实不止是动物皮毛装饰,包括吃肉,人类文明现在整体都处于过渡阶段。
有人说人吃肉、穿动物皮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这是在以前。
最早的时候,人类吃肉和穿动物皮,是为了活下去和御寒,后来人越来越多,需求也从生理性延展到精神性,但是对于动物资源可替代性的技术还没有出现,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只能发展养殖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正常。
但是进化到现在,技术上已经出现可替代的人造肉食和人造皮革,我们有了另外的选择,不一定非要做素食主义者,同时可以保留其他物种的丰富性和自然性,如果这时偏偏要固执的待在思维舒适区里,放任现状的蔓延,无视科学的发展,我觉得这有点不正常。
比如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自然的牛肉一定比人造牛肉更美味更营养,坚持这么认为的人很可能只是心理暗示。事实上,自从人造肉面世以来,遇到的主要问题只是成本较高,一块人造肉需要几百美金,而这一点是所有人类新科技在初始阶段的普遍问题。
今年春季,美国一家公司在硅谷的食品实验室造出了人造牛肉,味道不仅和传统牛肉一样好吃,同时让一些资本大咖意识到了未来前景,比如比尔·盖茨和李嘉诚,纷纷投资研发生产。如果未来几年人造肉将在各个方面都优于自然肉,可以解决畜牧业和养殖业面临的环境和动物保护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再推崇“食用自然”饮食观。
在《太空漫游3001》里,阿瑟·克拉克一眼千年,前瞻了人类社会的饮食习惯:不再食用尸体食物。我相信他的判断和预言。
而逐渐停止使用动物毛皮不止是保护动物,同时也能减少因养殖业畜产废弃物无法被周围环境同步消纳带来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最后导向对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保护。
至于那些为“动物就是人类可以随便使用的资源”这种观点疯狂打Call的人,其实很多都是无脑附和,只是从自己的本能感觉出发,而不去了解背后更多的相关资料。
比如有人宁愿以人造皮革不环保为由,给人类的惯性选择正名,也不去了解一下,其实现在已经出现了可生物降解的人造皮革。只是从出现到普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时间。
02
东南亚驯养大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什么不能驯养大象?
当然可以。
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爬到食物链顶端,你作为智人有这份自由。
但是如果可以证明这些年里,大象的数量骤减,和人类的暴力驯养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要去商榷这份“自由”,即使不能取缔,也可以提倡改变驯养方式。
一个关键事实是,大象这种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动物,在19世纪初光非洲就有2600万头,但目前非洲象已经不足50万头,亚洲现存大象不足5万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对象牙制品的需求,而获取方式就是盗猎和驯养,次要是因为空间的需要,获取方式是破坏栖息地。
之前驯养大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乘骑和象牙,国际上禁止象牙贸易之后,这些年逐渐转向服务人类的娱乐需求:乘骑游览、画画、跳舞、表演等。
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数据显示,在全球,约有1.6万头亚洲象正在遭受圈养的痛苦。每年都有野生大象经受残酷的训练,被迫进行表演并供游客骑乘。大象是群居性动物,可是骑乘过后,它们往往与同伴隔离,被铁链束缚在坚硬的地面上,致使它们的脚部受到严重损伤。游客的‘一次’参与或观看动物表演,对野生动物而言却是‘一生’的痛苦。
大象一旦被驯养,基本没有机会自由地接触异性,许多大象由于超负荷工作,也缺少“谈恋爱”的兴趣。这导致大象的生育率下降,老龄化问题加剧。对于野生大象而言,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家的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大象赖以生存的森林,加大力度打击对大象的捕杀行为、禁止象牙交易。对于驯化大象而言,区域内的各国政府应该注重提高大象的繁殖率,这是阻止大象灭绝最有效的措施。
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真正的家园,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自然栖息地来了解野生动物,这样才能感受野生动物的真正魅力。
所以说,提倡保护大象,并不是因为把人道用在了大象身上,更多的是为了这个物种的延续,最终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只是为了大象的延续,我们需要考量到它们和人道相似的部分:大象是母系社会结构,有自己的家庭单位,作为生物演化史的奇迹,它们不仅聪明,而且爱憎分明。
我们对它们施加共情,并非出于道德装饰,而是出于更丰盈的利益,所以我们才更要这么做。
至于以其他动物抬杠,来质问为什么不一起保护?
答案也很明显,从现阶段普遍现象来看,我们并没有为了娱乐享受,让鸡鸭鹅猪狗羊苍蝇蚊子蟑螂蛇马去表演,它们也并没有因为人类活动而数量骤减。
如果说我们可以在保护大象这一点上达成共识,那么就要认识到,目前东南亚地区主流的驯养大象方式≠保护大象。
可以驯养,但提倡辅助当地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培养温和的娱乐方式,创造有利于它们自然繁殖的环境。
希望我们都能去了解更多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资料,去了解人类杀死动物的七种方式,去了解我们是如何因为沉浸在自身的欲望中而导致生态多样性骤减,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保护动物最终并不是为了它们的权利,不是为了我们心中虚幻的道德感,而仅仅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既然承认自私,那便“自私”到底。
每一种人类社会习惯的变革,都会遇到来自传统思维的阻力,而这些思维往往掌握着在以前的文明规则里积累的权利、财富和话语权,所以困难重重,行进缓慢,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短暂的倒退,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人可以阻挡人类文明价值观整体进化的趋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