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DFS简介
hdfs是一个文件系统,用于存储文件,通过统一的命名空间——目录树来定位文件,并且是分布式的,由很多服务器联合起来实现其功能,集群中相关角色各自负责自己的功能。
重要特征:
1.HDFS中的文件在物理上是分块存储(block),块的大小可以通过配置参数( dfs.blocksize)来规定,默认大小在hadoop2.x版本中是128M,老版本中是64M。
2.HDFS文件系统会给客户端提供一个统一的抽象目录树(和linux文件系统类似),客户端通过路径来访问文件,形如:/etc/test/...
3.目录结构及文件分块信息(元数据)的管理由namenode节点承担——namenode是HDFS集群主节点,负责维护整个hdfs文件系统的目录树,以及每一个路径(文件)所对应的block块信息(block的id,及所在的datanode服务器)
4.文件的各个block的存储管理由datanode节点承担---- datanode是HDFS集群从节点,每一个block都可以在多个datanode上存储多个副本(副本数量也可以通过参数设置dfs.replication)
5.HDFS是设计成适应一次写入,多次读出的场景,不支持文件的修改,但支持数据 append(追加)
二.HDFS的工作机制
1.概述
(1)HDFS集群分为两大角色:NameNode、DataNode
(2)NameNode负责管理整个文件系统的元数据
(3)DataNode 负责管理用户的文件数据块
(4)文件会按照固定的大小(blocksize)切成若干块后分布式存储在若干台datanode上
(5)每一个文件块可以有多个副本,并存放在不同的datanode上
(6)Datanode会定期向Namenode汇报自身所保存的文件block信息,而namenode则会负责保持文件的副本数量
(7)HDFS的内部工作机制对客户端保持透明,客户端请求访问HDFS都是通过向namenode申请来进行
2.HDFS如何存储数据
HDFS 采用Master/Slave的架构来存储数据,这种架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HDFS Client、NameNode、DataNode和Secondary NameNode。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四个组成部分。
Client:就是客户端。
1、文件切分。文件上传 HDFS 的时候,Client 将文件切分成 一个一个的Block,然后进行存储。
2、与 NameNode 交互,获取文件的位置信息。
3、与 DataNode 交互,读取或者写入数据。
4、Client 提供一些命令来管理 HDFS,比如启动或者关闭HDFS。
5、Client 可以通过一些命令来访问 HDFS。
NameNode:就是 master,它是一个主管、管理者。
1、管理 HDFS 的名称空间。
2、管理数据块(Block)映射信息
3、配置副本策略
4、处理客户端读写请求。
DataNode:就是Slave。NameNode 下达命令,DataNode 执行实际的操作。
1、存储实际的数据块。
2、执行数据块的读/写操作。
Secondary NameNode:并非 NameNode 的热备。当NameNode 挂掉的时候,它并不能马上替换 NameNode 并提供服务。
1、辅助 NameNode,分担其工作量。
2、定期合并 fsimage和fsedits,并推送给NameNode。
3、在紧急情况下,可辅助恢复 NameNode。
3.HDFS如何读取文件
1、跟namenode通信查询元数据,找到文件块所在的datanode服务器(这一步是由DistributedFileSystem通过RPC(远程过程调用)完成的)。
2、然后从获得的服务器地址(因为一个block一般由3个服务器备份)中根据Hadoop拓扑结构排序(可以简单理解为最近的服务器)选择最优的datanode,请求建立socket连接。
3、datanode开始发送数据(从磁盘里面读取数据放入流,以packet为单位来做校验)
4、客户端以packet为单位接收,先在本地缓存,然后写入目标文件
5、如果第一个block块的数据读完了,就会关闭指向第一个block块的datanode连接,接着读取下一个block块(因为第一步可能获取多个block的地址)。这些操作对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从客户端的角度来看只是读一个持续不断的流。
6、如果第一批block都读完了,DFSInputStream就会去namenode拿下一批blocks的namenode地址,然后继续读,如果所有的block块都读完,这时就会关闭掉所有的流。
4.HDFS如何写文件
1.客户端通过调用 DistributedFileSystem 的create方法,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2.DistributedFileSystem 通过 RPC(远程过程调用)调用 NameNode,去创建一个没有blocks关联的新文件。创建前,NameNode 会做各种校验,比如文件是否存在,客户端有无权限去创建等。如果校验通过,NameNode 就会记录下新文件,否则就会抛出IO异常。
3.前两步结束后会返回 FSDataOutputStream 的对象,和读文件的时候相似,FSDataOutputStream 被封装成 DFSOutputStream,DFSOutputStream 可以协调 NameNode和 DataNode。客户端开始写数据到DFSOutputStream,DFSOutputStream会把数据切成一个个小packet,然后排成队列 data queue。
4.DataStreamer 会去处理接受 data queue,它先问询 NameNode 这个新的 block 最适合存储的在哪几个DataNode里,比如重复数是3,那么就找到3个最适合的 DataNode,把它们排成一个 pipeline。DataStreamer 把 packet 按队列输出到管道的第一个 DataNode 中,第一个 DataNode又把 packet 输出到第二个 DataNode 中,以此类推。
5.DFSOutputStream 还有一个队列叫 ack queue,也是由 packet 组成,等待DataNode的收到响应,当pipeline中的所有DataNode都表示已经收到的时候,这时akc queue才会把对应的packet包移除掉。
6.客户端完成写数据后,调用close方法关闭写入流。
7.DataStreamer 把剩余的包都刷到 pipeline 里,然后等待 ack 信息,收到最后一个 ack 后,通知 DataNode 把文件标示为已完成。
5.Namenode工作机制
1.Namenode工作职责:负责客户端请求的响应,元数据的管理(查询,修改)
2.元数据管理 : namenode对数据的管理采用了三种存储形式:内存元数据(NameSystem) 磁盘元数据镜像文件 数据操作日志文件(可通过日志运算出元数据)
3.元数据存储机制:
A、内存中有一份完整的元数据(内存meta data)
B、磁盘有一个“准完整”的元数据镜像(fsimage)文件(在namenode的工作目录中)
C、用于衔接内存metadata和持久化元数据镜像fsimage之间的操作日志(edits****文件)注:当客户端对hdfs中的文件进行新增或者修改操作,操作记录首先被记入edits日志文件中,当客户端操作成功后,相应的元数据会更新到内存meta.data中
4.元数据的checkpoint:每隔一段时间,会由secondary namenode将namenode上积累的所有edits和一个最新的fsimage下载到本地,并加载到内存进行merge(这个过程称为checkpoint)
checkpoint操作的触发条件配置参数:
dfs.namenode.checkpoint.check.period=60 #检查触发条件是否满足的频率,60秒
dfs.namenode.checkpoint.dir=file://${hadoop.tmp.dir}/dfs/namesecondary
#以上两个参数做checkpoint操作时,secondary namenode的本地工作目录
dfs.namenode.checkpoint.edits.dir=${dfs.namenode.checkpoint.dir}
dfs.namenode.checkpoint.max-retries=3 #最大重试次数
dfs.namenode.checkpoint.period=3600 #两次checkpoint之间的时间间隔3600秒
dfs.namenode.checkpoint.txns=1000000 #两次checkpoint之间最大的操作记录
checkpoint的附带作用
namenode和secondary namenode的工作目录存储结构完全相同,所以,当namenode故障退出需要重新恢复时,可以从secondary namenode的工作目录中将fsimage拷贝到namenode的工作目录,以恢复namenode的元数据
6.Datanode工作机制
1.Datanode工作职责:存储管理用户的文件块数据,定期向namenode汇报自身所持有的block信息(通过心跳信息上报)
dfs.blockreport.intervalMsec
3600000
Determines block reporting interval in milliseconds.
2.Datanode掉线判断时限参数
datanode进程死亡或者网络故障造成datanode无法与namenode通信,namenode不会立即把该节点判定为死亡,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暂称作超时时长。HDFS默认的超时时长为10分钟+30秒。如果定义超时时间为timeout,则超时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meout = 2 * heartbeat.recheck.interval + 10 * dfs.heartbeat.interval。
而默认的heartbeat.recheck.interval 大小为5分钟,dfs.heartbeat.interval默认为3秒。
需要注意的是hdfs-site.xml 配置文件中的heartbeat.recheck.interval的单位为毫秒,dfs.heartbeat.interval的单位为秒。所以,举个例子,如果heartbeat.recheck.interval设置为5000(毫秒),dfs.heartbeat.interval设置为3(秒,默认),则总的超时时间为40秒。
heartbeat.recheck.interval
2000
dfs.heartbeat.interval
1
参考博客:
https://blog.csdn.net/kezhong_wxl/article/details/76573901
https://www.cnblogs.com/growth-hong/p/639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