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

《好好学习》:“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_第1张图片

书名:《好好学习》

作者:成甲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今天我们要来谈谈“知识”和“学习”。成甲的这本《好好学习》是我去年过年休假期间在家读的,当时买这本书时本是冲着想寻找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去的,没想到被成甲老师“洗了脑”,刷新了一下认知,让我在一年后的今天回味起来,又拿出这本书和我之前的读书笔记来翻看,想写下点什么分享给大家。


01

认知能力才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谁也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学习是件好事,可要说怎么学,就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了。


        每个人读书的时候班上应该都有这么两个风格不一样的学霸。拿我读书的时候来说,班里就有这么两个人,同样的总是年级前几名。小w严肃认真埋头苦读,连下课时间都是在刷题或者看书,周末了也从不见她约着哪个同学玩,倒是每个老师的补习班上都有她的身影。
        还有一个小z,和我坐过同桌,也是个女生,还是班长,有段时间她沉迷网络小说,每节课都拿着手机窝在下面看小说。上课就这样一个态度,成绩却一点也不影响,该做的作业速度极快效率极高地就做完了。不光如此,别人还报了不少兴趣班,西洋乐器、民族乐器都在学,班里有什么活动也是她帮着班主任安排和主持。
        可到了后来,听说小w刚上了省上的重点高中,总是年级一二名的优越感突然就没有了,也更加拼命的读书,但成绩却一落千丈。而小z平步青云,上了重点高中,还考上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经常参加学校辩论,乐器比赛拿奖,假期也是出去旅游,总是一副过得很好、快快乐乐的样子。可到了后来,听说小w刚上了省上的重点高中,总是年级一二名的优越感突然就没有了,也更加拼命的读书,但成绩却一落千丈。而小z平步青云,上了重点高中,还考上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经常参加学校辩论,乐器比赛拿奖,假期也是出去旅游,总是一副过得很好、快快乐乐的样子。

        故事截止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以为是两人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的,其实决定一个人学习方法的,是这个人的认知。能看出小z比小w的核心竞争力要强得多。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不同的结果,就是行为的不同,而认知能力高的人更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且更容易理解和学习自己还未知的领域的知识,甚至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要巧妙得多。这样的人不论是在事业还是生活,在专业还是兴趣上,都能有好的发展。

        能改变我们认知的就是知识。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今网络社会、快餐知识时代,想要知道什么上网一搜,一分钟搞定,每天刷刷朋友圈、公众号也能学到不少,但你真的能分清这些信息和真正的知识的区别吗?


02

什么是知识?


        我以前一直以为,书里的文字是知识,老者的经验是知识,多看多听便是学知识了。于是我爱看书,爱与年长者来往,兜兜转转却发现只修养了性情,倒是获得了不少信息,却没有多少是真正被我运用的知识。

        “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是的,知识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对你有所改变。书中说:“只有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一句话点明信息和知识的区别,且容人好好品味。

        数学,就是一门改变了我们行为且被我们运用得很好的知识学科。说说最简单的九九乘法表,每个人从小就被要求背诵,于年幼的我们来说,九九乘法表不过是一串令人痛苦的口诀。可随着年长,九九乘法表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买菜会用乘法表来计算价钱,遇到要简单计算的数字也不用去翻出计算机,在脑中几秒钟就解决了。节约了我们的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行为,这就是知识。

        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个词,叫做“临界知识”,并且说到:“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

        核物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有突破这一临界值,才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人们曾经援引这个描述原子反应过程的术语来比喻硅谷以及IT行业的迅速崛起。可见,“临界”可产生的成长速度和威力是惊人的。

        “临界知识”同样如此,有些的很多方面进行指导,而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临界知识就是那种对我们认知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知识。

        又拿数学来说,数学也是一门重要的临界知识。一查百度就知道,“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光看这五个词,是不是就涵盖了不少了,而且还说“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经济学、物理学、统计学、化学甚至艺术,都离不开数学这块基石,它可以套用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环境下,给予我们帮助,为我们解决问题。这样的工具,就是临界知识。所以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上小学,除了语文、英语两门语言课以外,偏偏只多了数学这门学科作为主科。基础的数学,是突破更多知识的关键临界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好好学习》:“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_第2张图片


03

为临界知识打开大门


        作者成甲在书中提到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一个是绿灯思维,另一个是以慢为快。后者我更认为是一种方法,后面予以讲解。重点想说一下绿灯思维。

        有些人即使有颗学习的心,但没有绿灯思维,也是在给自己的学习之路添堵。与绿灯思维相反的叫红灯思维,就是“遇到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习惯性防卫”,遇到不同意见总是先找理由反驳。

        这种红灯思维和武志红的《巨婴国》里所说的“巨婴”很像。这些“巨婴”总是习惯性的认为自身犯了什么错误那一定是外界的事物有问题,这个世界也只有我和非我之分,有人如果质疑我的想法,那就是在质疑我这个人,那他就是我的敌方,我就给他怼回去。

        有的人可能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问题一旦产生,便是潜意识的。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不讲道理的人,你和他谈论问题,他把行为升华成了人身攻击式的骂街,因为他把你对他观点的质疑理解成了对他个人的否定,自然是要跳起来打你膝盖。

        而绿灯思维,就是一种区分“我”和“我的观点”的能力。“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绿灯思维,仿佛就是为各种知识打开了大门,在与人探讨时,分清“我”与“我的观点”,不因别人的质疑而开启自我防卫模式,而是敞开大门,宽容的接纳、积极的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然后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让自己的思维进化。


        拥有绿灯思维这样能力的人才能在学习之路上一路畅通。


《好好学习》:“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_第3张图片

04

如何发现及应用临界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有临界知识的出现,我们需要去摸索、去辨别、去运用,这只能靠我们自己。然而,在书中,作者成甲有推荐他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我把我试验过并且觉得有用的方法写出来,希望大家也可以受用。


以慢为快,摆脱低水平勤奋圈

        我一直是爱读书的,以前最爱各种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我无一不读,后来长辈推荐给我一本书,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下。

        我对这本书所说的读书方法非常感兴趣,里面所说的“100天读33本书”,我也依葫芦画瓢的试了一下。这个目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起每天读书,且增快读书速度,利用碎片时间也读书的好习惯。于是我按照要求,找了些自己感兴趣但是又不平庸的书,看了不少世界名著。现在想来,有些世界名著道理深奥,当时确实是看不懂,还宽慰自己看完了就算是学习了,看不懂的说明自己境界还不够,再多看点书就好了,而且还为自己提高了阅读速度而沾沾自喜。

        直到去年过年休假在家,正好读到了《好好学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一直处于“低水平勤奋”的状态,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书籍上,想要从书中获得知识,却只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速度。

        读书,不在乎你读了多少本书,重要的是你读了这些书学到了多少知识。我依着作者成甲的法子开始慢读,读一本书读到有价值的部分就赶紧停下来思考、摘抄,并写成读书笔记,于自己没有价值的地方就赶紧跳过。这样的慢读竟然还让我在更快的时间读完了目标数量的书籍,而且我还不用随时扎在书里,还有时间练了个马甲线。这一个月慢读的10书,比之前100天读完了的33本书还有价值。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思考,就能发现临界知识的所在。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



反思日记and读书笔记

        我从小四年级开始写日记,到现在十几年了一直坚持着,一般只是记录一些日常,当然也不乏自省。看完《好好学习》之后,日记的主要内容偏向了反思,反思自己这一天在工作中的差错、人际交往中的不足,当然还有处理得当的地方,这些记录有助于我对过去犯过的错进行思考并给出解决办法,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有办法解决。渐渐的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知了一些临界知识,再将临界知识之间互通互达,就能构造出你自己的知识架构。

        读书笔记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事情,在读书的时候,读到有价值的东西,脑海中有想法就赶快写下来,或许翻个页的功夫好的想法和思考就忘记了。


以教为学,疏通知识脉络

        “以教为学,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

        除了在教授给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对知识的记忆以外,在教授之前的准备过程,还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知识的阻塞,从而打通已有的知识脉络,使知识网更加清晰稳固。不仅如此,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加以思考,能够借助别人的视角来多方位的思考问题。

        这种将输入转化成输出的方式有很多中,比如我现在正在做的发表公众号文章;还可以将自己每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朋友、爱人,和他们一起探讨;加入一些知识分享或自己专业领域的分享会参与讲课;甚至可以在自己足够自信的专业领域招收学生。这些都是不错的以教为学的方式。


刻意练习,巩固知识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一万个小时定律”,在一个专业上努力练习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功。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刻意练习。我认为,这顶多只算“练习”,还不能算“刻意”。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也说明了,普通人也是可以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成为“天才”。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刻意练习运用到巩固临界知识上。

        在日常生活中,将已知的临界知识不断的拿出来思考、运用、进化,才能将临界知识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工具和武器。


        在《好好学习》一书中,作者还列举了一些实用的临界知识,例如二八法则、复利效应、概率论、进化论等。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像这些临界知识都是简单且可通用的底层规律,当然还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临界知识,也可以作为各专业人士的特殊利器,也是一件构建知识架构的好工具,好好利用这些专业优势,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最后摘录一句书里的话——“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注:本文有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