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ishhook
1、介绍
fishhook是facebook出品的一个开源库。利用mach-o文件加载原理,通过rebind_symbols函数修改__DATA Segment的符号指针指向,来动态的Hook C函数。
2、主要信息
2.1、结构体
struct rebinding {
const char *name; //函数名称
void *replacement; //新的函数地址
void **replaced; //保存原始函数地址变量的指针(通常要存储下来,在替换后的方法里调用)
};
2.2、主要接口
/*
交换方法
arg1: 存放rebinding结构体的数组
arg2: 数组的长度
*/
int rebind_symbols(struct rebinding rebindings[], size_t rebindings_nel);
3、实现
3.1、hook OC函数
#import "ViewController.h"
#import "fishhook.h"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这里必须要先加载一次要交换的函数,否则符号表里面不会出现要交换的函数的地址
NSLog(@"我是纯正的NSLog函数");
//定义rebinding结构体
struct rebinding manager;
//要交换的函数的名称
manager.name = "NSLog";
//新的函数地址
manager.replacement = new_NSLog;
//保存原始函数地址变量的指针(存储下来,在替换后的方法里调用)
manager.replaced = (void *)&old_NSLog;
//定义数组
struct rebinding rebs[] = {manager};
/*
交换方法
arg1: 存放rebinding结构体的数组
arg2: 数组的长度
*/
rebind_symbols(rebs, 1);
}
//函数指针,用来保存原始的函数地址
static void (* old_NSLog)(NSString *format, ...);
//新的NSLog函数
void new_NSLog(NSString *format, ...) {
//再调用原来的
old_NSLog(@"勾上了!");
}
- (void)touchesBegan:(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NSLog(@"点击屏幕");
}
@end
结果
3.2、hook C函数
#import "ViewController.h"
#import "fishhook.h"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这里必须要先加载一次要交换的函数,否则符号表里面不会出现要交换的函数的地址
printf("我是纯正的printf函数\n");
//定义rebinding结构体
struct rebinding manager;
//要交换函数的名称
manager.name = "printf";
//新的函数地址
manager.replacement = new_printf;
//保存原始函数地址变量的指针(存储下来,在替换后的方法里调用)
manager.replaced = (void *)&old_printf;
//定义数组
struct rebinding rebs[] = {manager};
/*
交换方法
arg1: 存放rebinding结构体的数组
arg2: 数组的长度
*/
rebind_symbols(rebs, 1);
}
//函数指针,用来保存原始的函数地址
static int (* old_printf)(const char *, ...);
//新的printf函数
void new_printf(const char * name, ...) {
//再调用原来的
old_printf("勾上了!\n");
}
- (void)touchesBegan:(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vent {
printf("点击屏幕");
}
@end
二、Method Swizzle
1、介绍
Method Swizzle是利用OC的Runtime特性,动态改变SEL(方法编号)和IMP(方法实现)的对应关系,达到OC方法调用流程改变的目的。主要用于OC方法调换或往系统方法注入代码。
2、Runtime 术语的数据结构
SEL
它是selector
在 Objc 中的表示(Swift 中是 Selector 类)。selector 是方法选择器,其实作用就和名字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人名辨别谁是谁,注意 Objc 在相同的类中不会有命名相同的两个方法。selector 对方法名进行包装,以便找到对应的方法实现。它的数据结构是:
typedef struct objc_selector *SEL;
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个映射到方法的 C 字符串,你可以通过 Objc 编译器器命令@selector()
或者 Runtime 系统的 sel_registerName
函数来获取一个 SEL
类型的方法选择器。
注意:
不同类中相同名字的方法所对应的selector是相同的,由于变量的类型不同,所以不会导致它们调用方法实现混乱。
id
id 是一个参数类型,它是指向某个类的实例的指针。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object *id;
struct objc_object { Class isa; };
以上定义,看到 objc_object
结构体包含一个 isa 指针,根据 isa 指针就可以找到对象所属的类。
注意:
isa 指针在代码运行时并不总指向实例对象所属的类型,所以不能依靠它来确定类型,要想确定类型还是需要用对象的 -class
方法。(如:KVO 的实现机理就是将被观察对象的 isa 指针指向一个中间类而不是真实类型)
Class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Class
其实是指向 objc_class
结构体的指针。objc_class
的数据结构如下: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类的isa指针,指向其所属的元类(meta)
#if !__OBJC2__
Class super_class //父类指针 OBJC2_UNAVAILABLE;
const char *name //类名 OBJC2_UNAVAILABLE;
long version //是类的版本信息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fo //是类的详情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stance_size //该类的实例对象的大小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ivar_list *ivars //成员变量列表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methodLists //方法列表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缓存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protocols //协议列表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OBJC2_UNAVAILABLE;
- ·Class 也有一个 isa 指针,指向其所属的元类(meta)。
- ·super_class:指向其超类。
- ·name:是类名。
- ·version:是类的版本信息。
- ·info:是类的详情。
- ·instance_size:是该类的实例对象的大小。
- ·ivars:指向该类的成员变量列表。
- ·methodLists:指向该类的实例方法列表,它将方法选择器和方法实现地址联系起来。methodLists 是指向 ·objc_method_list 指针的指针,也就是说可以动态修改 *methodLists 的值来添加成员方法,这也是 Category 实现的原理,同样解释了 Category 不能添加属性的原因。
- ·cache:Runtime 系统会把被调用的方法存到 cache 中(理论上讲一个方法如果被调用,那么它有可能今后还会被调用),下次查找的时候效率更高。
- ·protocols:指向该类的协议列表。
其中 objc_ivar_list
和 objc_method_list
分别是成员变量列表和方法列表:
//成员变量列表
struct objc_ivar_list {
int ivar_count OBJC2_UNAVAILABLE;
#ifdef __LP64__
int space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variable length structure */
struct objc_ivar ivar_list[1] OBJC2_UNAVAILABLE;
} OBJC2_UNAVAILABLE;
//方法列表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obsolete OBJC2_UNAVAILABLE;
int method_count OBJC2_UNAVAILABLE;
#ifdef __LP64__
int space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variable length structure */
struct objc_method method_list[1] OBJC2_UNAVAILABLE;
}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动态修改 *methodList
的值来添加成员方法,这也是 Category 实现的原理,同样解释了 Category 不能添加属性的原因。
objc_ivar_list
结构体用来存储成员变量的列表,而 objc_ivar
则是存储了单个成员变量的信息;同理,objc_method_list
结构体存储着方法数组的列表,而单个方法的信息则由 objc_method
结构体存储。
值得注意的时,objc_class
中也有一个 isa 指针,这说明 Objc 类本身也是一个对象。为了处理类和对象的关系,Runtime 库创建了一种叫做 Meta Class(元类) 的东西,类对象所属的类就叫做元类。Meta Class 表述了类对象本身所具备的元数据。
Method
Method 代表类中某个方法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objc_method *Method;
struct objc_method {
SEL method_name OBJC2_UNAVAILABLE;
char *method_types OBJC2_UNAVAILABLE;
IMP method_imp OBJC2_UNAVAILABLE;
}
objc_method
存储了方法名,方法类型和方法实现:
- 方法名,类型为
SEL
- 方法类型
method_types
是个 char 指针,存储方法的参数类型和返回值类型 -
method_imp
指向了方法的实现,本质是一个函数指针
Ivar
Ivar
是表示成员变量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objc_ivar *Ivar;
struct objc_ivar {
char *ivar_name OBJC2_UNAVAILABLE;
char *ivar_type OBJC2_UNAVAILABLE;
int ivar_offset OBJC2_UNAVAILABLE;
#ifdef __LP64__
int space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其中 ivar_offset
是基地址偏移字节
IMP
IMP在objc.h中的定义是:
typedef id (*IMP)(id, SEL, ...);
它就是一个函数指针,这是由编译器生成的。当你发起一个 ObjC 消息之后,最终它会执行的那段代码,就是由这个函数指针指定的。而 IMP
这个函数指针就指向了这个方法的实现。
你会发现 IMP
指向的方法与 objc_msgSend
函数类型相同,参数都包含 id
和 SEL
类型。每个方法名都对应一个 SEL
类型的方法选择器,而每个实例对象中的 SEL
对应的方法实现肯定是唯一的,通过一组 id
和 SEL
参数就能确定唯一的方法实现地址。
Cache
Cache 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struct objc_cache {
unsigned int mask /* total = mask + 1 */ OBJC2_UNAVAILABLE;
unsigned int occupied OBJC2_UNAVAILABLE;
Method buckets[1] OBJC2_UNAVAILABLE;
};
Cache 为方法调用的性能进行优化,每当实例对象接收到一个消息时,它不会直接在 isa 指针指向的类的方法列表中遍历查找能够响应的方法,因为每次都要查找效率太低了,而是优先在 Cache 中查找。
Runtime 系统会把被调用的方法存到 Cache 中,如果一个方法被调用,那么它有可能今后还会被调用,下次查找的时候就会效率更高。就像计算机组成原理中 CPU 绕过主存先访问 Cache 一样。
3、方法交换(Method Swizzling)
下面代码对UIViewController中的viewDidLoad方法进行交换
1、UIViewController+swizzling.m文件
#import "UIViewController+swizzling.h"
#import
@implementation UIViewController (swizzling)
//load类方法(当某个类的代码被读到内存后调用)
+ (void)load
{
/*
SEL: 它就是个映射到方法的C字符串,可以用Objective-C编译器命令@selector()或者Runtime系统的sel_registerName函数来获得一个SEL类型的方法选择器。
数据结构是:
typedef struct objc_selector *SEL;
*/
SEL origSel = @selector(viewDidLoad);
SEL swizSel = @selector(swiz_viewDidLoad);
[UIViewController swizzleMethods:[self class] originalSelector:origSel swizzledSelector:swizSel];
}
//交换两个方法的实现
+ (void)swizzleMethods:(Class)class originalSelector:(SEL)origSel swizzledSelector:(SEL)swizSel
{
/*
Method 代表类中某个方法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objc_method *Method;
struct objc_method {
SEL method_name OBJC2_UNAVAILABLE;
char *method_types OBJC2_UNAVAILABLE;
IMP method_imp OBJC2_UNAVAILABLE;
}
objc_method 存储了方法名,方法类型和方法实现:
方法名类型为 SEL
方法类型 method_types 是个 char 指针,存储方法的参数类型和返回值类型
method_imp 指向了方法的实现,本质是一个函数指针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ass, origSel);
返回class类的origSel方法。
*/
Method orig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ass, origSel);
Method swizMethod = class_getInstanceMethod(class, swizSel);
/*
周全起见,有两种情况要考虑一下
第一种情况:要交换的方法并没有在目标类中实现,而是在其父类中实现了, 这时使用class_getInstanceMethod函数获取到的originalSelector指向的就是父类的方法
第二种情况:要交换的方法已经存在于目标类中
class_addMethod(class, origSel,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swiz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swizMethod));
往class这个类,添加方法origSel,新增方法的实现地址为method_getImplementation(swizMethod),参数及返回值类型为method_getTypeEncoding(swizMethod)
添加成功返回YES,失败返回NO(例如,该类已经包含一个同名的方法实现)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swizMethod) 返回swizMethod方法实现
method_getTypeEncoding(swizMethod) 返回描述swizMethod方法参数和返回值类型的字符串
*/
//判断是情况一还是情况二
BOOL didAddMethod = class_addMethod(class, origSel,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swiz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swizMethod));
if (didAddMethod)
{
/*
第一种情况:要交换的方法已经在父类中实现了,则替换父类方法
使用replaceMethod来替换给定类的方法实现(将origMethod方法替换成swizSel方法)
*/
class_replaceMethod(class, swizSel, method_getImplementation(origMethod), method_getTypeEncoding(origMethod));
}
else
{
/*
第二种情况:要交换的方法已经存在于目标类中
通过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来交换方法
*/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origMethod, swizMethod);
}
}
//自己实现的用于交换的方法
- (void)swiz_viewDidLoad
{
NSLog(@"调用了swiz_viewDidLoad方法");
/*
需要注入的代码写在此处
*/
//执行这句的时候跳转到viewDidLoad方法中
[self swiz_viewDidLoad];
}
@end
2、ViewController.m文件
#import "ViewController.h"
#import "UIViewController+swizzling.h"
@interface ViewController ()
@end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执行这句的时候跳到swiz_viewDidLoad方法中
[super viewDidLoad];
NSLog(@"调用了viewDidLoad方法");
}
@end
当执行[super viewDidLoad]
时,跳转到swiz_viewDidLoad方法中。当执行到[self swiz_viewDidLoad]
时,再跳转到viewDidLoad方法中。因此,先打印“调用了swiz_viewDidLoad方法”,再打印“调用了viewDidLoad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