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良习惯,大部分是父母管出来的

01

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你可能会用尽洪荒之力;而形成一个坏习惯,却不费吹灰之力!

不知道从何时起,女儿读经典、读英语时的姿态惨不忍睹:手里不是拿着玩具就是抠脚丫子,有时候上窜下跳像个猴,有时候四仰八叉像坨泥…

看到女儿读书的样子,不把她说得七窍生烟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的叨叨神功开始了:

把身体坐正;
不要躺着看书;
你就不能坐下吗?
把手里的玩具放下…
刚说完咋又躺下了,你是没骨头吗……
看你,读个书像条毛毛虫…

任凭我舌灿莲花,她自是我行我素,丝毫不把我的紧箍咒放在心上,有时候嫌我叨叨的烦,小嘴一嘟,门一关,你能奈我何?气得我恨不得把她变小,瞬间装回肚子里,来个回炉再造!

不过,毕竟是亲生的。既不能棍棒伺候,也不能河东狮吼,还好我修炼了“乾坤大挪移”,一个巧办法,分分钟化负为正!

孩子的不良习惯,大部分是父母管出来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针对孩子的这个“坏习惯”,我采取了另一种做法。我对女儿说,宝贝,妈妈现在做个测试,需要你的配合哦!

女儿说,什么测试?

我:我在寻找定力小能手,先看看你是不是?

女儿:什么是定力小能手?

我:就是坐在那里,认真读书,不做各种小动作,不玩玩具哦!你愿意帮妈妈一个忙,顺便也测试一下吗?

女儿兴冲冲答应了。

我定好表,然后女儿端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读了10多分钟。

我开心地对她说,原来定力小能手就在我身边啊。那你以后愿不愿意当一个定力小达人呢?

女儿:愿意。

我:那咱们就一起约定,读书,读英语,写作业时要告诉自己,你是定力小达人!

就这样接下来的作业和读书非常顺利!

03

好动,坐不住是小孩的天性。研究表明,一般情侣下,6-10岁的小孩,注意力只有20分钟,20分钟之后就会表现的动来动去,各种小动作。高效利用好这20分钟至关重要。

那么,为什么反复强调反而不管用呢?因为我们强调的是负面的东西,类似标签,反复强调只是强化了坏习惯,而不能改善。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说:

又走神了?
你想啥呢?
怎么那么不专心,不用心?             
你一写作业屁股上就好像有刺…

这些善意的提醒,指责,管教,经过家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最后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强化孩子的坏习惯,其结果就是孩子一写作业,潜意识就告诉他不专心,不用心,走神……这就和你小时候父母说你笨,最后你也认为你笨是一个道理。

很多家长,花大量心血管教孩子,结果孩子越管越坏,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根本原因是你花大量时间,在孩子的头脑里植入的是负面信息,在负面信息的狂轰乱炸下,孩子的能量被消耗的所剩无几,能好吗?

简•尼尔森有一句话读来特有深意:

要想让孩子做得好,首先要让他感觉好!感觉好,才会做得好!

你总是否定他,挑他的毛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自信!更何况,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不是吗?

04

很多家长,包括我在内,一发现孩子的问题,或者别人说到孩子的问题,就如惊弓之鸟,立马陷入焦虑状态。

然后根据孩子的不足脑补出孩子未来的种种画面,这一想,不得了,恨不得立刻马上就现在爸孩子身上的“毛病”分分钟扼杀在萌芽状态。

于是乎,各种鸡飞狗跳,鬼哭狼嚎,河东狮吼,混合双打局面出现。

其实,压垮你的并不是孩子身上的“毛病”,而是你对孩子的负面评价!

本来可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你的高压管制下,真的如你所想,孩子顺利地沿着你想象的轨道进行!你成功地为自己导演了一部戏!

所以好孩子是“引导”出来的,不是“命令”“管教”出来的!

引导孩子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父母不包办代替;

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父母不指手画脚;

引导孩子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父母不急于求成;

引导孩子正视自己行为的后果,父母不怨天尤人;

引导孩子反思自己存在的缺点,父母不唠叨指责;

引导孩子迎接自己未来的挑战,父母不担忧顾虑。

不懂教育,不如不教,

做好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不良习惯,大部分是父母管出来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不良习惯,大部分是父母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