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9年,刘恒刚刚登基的第三个月,有人上言请求刘恒立太子。
本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奏请之后,刘恒坚决不同意!
所有人都感到奇怪,难道他不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先来听听刘恒拒绝的理由。
“我的德行不厚,天下人民心里还没满意现如今我还没办法把天下禅让给贤圣有德的人,我却预先确立太子,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说实话,这理由有点高大上。
但没有人知道刘恒真正的想法,他们以为刘恒是位谦恭之人,当皇帝都辞让了三回,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他们又第二次上表请立太子。
可刘恒还是拒绝!
刘恒告诉大臣们,我不是不想立儿子为太子,只是比他贤良适合的太多了。你们看我叔叔楚王刘交年长又阅历丰富。我弟弟淮南王刘长有才有德,还有吴王刘濞贤惠仁慈,这都是很适合的人选。现在你们不推举他们,反倒要我立儿子为太子,我怎么想天下人交代?
不知道你们读这段话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反正我是感觉后背发凉,不寒而栗。
这哪是夸奖这几个诸侯王,这分明已经是在心里把这几个人当成了威胁!
还没消除隐患,立太子慌什么?
没有人能领会刘恒的意思!
这些人继续上书,刘恒知道再装下去确实有点过了,勉强答应了请求。下诏册封五子刘启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古代都是以嫡长子做为为继承人,但为何排行老五的刘启会幸运的当选?
这还要从他母亲窦姬开始说起。
窦姬,赵地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人)。
曾经是吕后的侍女。
做为一个侍女,这一生的结局可能也就终老宫中了。但人生总是难以预料,她的命运因为吕后的一个决定悄然转变了。
吕后执政时期,除了把吕氏女孩子嫁给诸侯王做皇后,还挑选了五个侍女送给诸侯王,幸运的是窦姬也在其中。
窦姬想去赵国。因为她的老家就在那里。为此她贿赂了主管此事的宦官,可谁知这个宦官把托付给他的事给忘了,阴差阳错,窦姬被分到了偏远的代国做了刘恒的妃子。
窦姬就这样不情愿的踏上了去代国的路,她在埋冤宦官的同时也感叹上天的不公,她又怎能想到,其实上天给她安排的是一条通往尊贵荣华之路。
这时的刘恒已经有了王后,而且还给他生下了四个儿子,这个王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但很多史学家认为,她也应该是吕氏家族的女子。因为以后发生的诡异事件都隐约和吕氏有关系。
虽然窦姬不是王后,但她却受到了刘恒的万般宠爱,并且生下了女儿刘嫖,儿子刘启和刘武。
但就算这样,窦姬也只能以妃子的身份在代国度过一生。
但就在刘恒登基称帝前后,一个诡异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窦姬的命运。
刘恒的王后以及和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突然相继离奇死亡。
这件事情虽然史书中记载全部是病死,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怀疑此事的真相。
五个人在很短的时间相继死亡,特别是他的四个儿子,是在刘恒登基到立刘启为太子三个月内死亡。世上绝对不可能这么巧合。
但如果不是巧合,那真相就只有一个。
他们死于谋杀!
谁最有可能杀害他们?
窦姬?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王后和四个儿子的死亡最终的受益者仿佛就是窦姬一人!
要按谁受益谁最有嫌疑,窦姬的疑点最大!
但仔细想想又感觉不对!
因为她没有这个能力,再说有刘恒在,窦姬即使敢杀王后,也不敢杀那四个儿子!
排除掉窦姬,那会是谁呢?
黑暗中一个阴森的面孔逐渐清晰,没错,就是他——刘恒!
也只能是刘恒!
没人敢杀皇帝的儿子。只有他自己!
而且此事疑点重重,史书中不但没有记载王后的名字,而且就连这几个儿子的名字都没有留下。
我想司马迁是故意在隐瞒什么!
或者说他不敢写!
可能事情是这样的,刘恒的这个王后也是吕后许配的吕氏子女。等到吕后驾崩,皇族派和功臣派联合推翻吕氏统治,并且开始了大屠杀,虽然刘恒没有在诛吕中出现,但他也不得不把王后杀掉。
等到刘恒登基,他和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成了所有拥立大臣们的顾忌对象,试想一下,如果刘恒死后,这四个儿子中肯定有一个继承皇位,到那时会不会因为母亲被残杀而报复?大臣们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刘恒又不得不杀害自己的儿子,这也可能是他坚决不愿意早立太子的原因之一!
立太子之时就是四个儿子死亡之时!
政治是利益互换的结合体!你得到皇位,大臣得到安心。
这也许才是真相!
刘启当太子三个月后,有大臣又上书请求刘恒册立皇后。刘恒在征得母亲薄太后同意后,封窦姬为皇后。
人各有命数,刘恒幸运登基,窦姬幸运称后,刘启幸运做储君,每一件不可能的事都变成了现实。
也许,这就是上天赐予西汉王朝的礼物,让这父子俩开辟一个新天地,开创一个美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