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洛神即宓妃,是中国先秦神话中,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在中古时期宓妃形象得以丰富和发展,逐渐变身为世俗的美人,成为男性文人寄托情感的对象。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确定洛神作为理想女神的文学典故。
唐代始见洛神为伏羲女的说法。同时兴起的陈王感甄说,造成上古宓妃神话原貌的割裂。
洛神及其所在的洛浦都具有文学生成意义。

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来作画

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一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源自谈美Li)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来自网络)

顾凯之将山、水、树、柳等等图像作为舞台的背景(人大于山的绘画形式),然后将《洛神赋》的情节连串起来。如何将文学作品转为图像?⇒⇒

①曹植从京师东归,跋山涉水,人困马乏

源代码→马打滚儿的模样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张图片
洛神赋图


这个源代码被后世沿用⇒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2张图片
元 赵孟頫 《滚尘马》

②曹植突然抬头,看见了落水对岸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不期而遇→眼睛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3张图片
曹植与洛神相遇

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随从们呆滞的目光。随从的目光比较近。只有曹植望着洛神,一见钟情。同时将信将疑,又怕受骗,心情矛盾。同时画照顾了曹植的王侯身份,两臂张开,由随从扶着。(也可以理解为曹植不相信,下意识用双手轻轻的拉住侍从)


曹植形体比随从大一圈的画法→

《洛神赋图》留下的第二个经典样式,就是帝王、君侯等身份尊贵的人出行时,两臂张开,扶着两边侍臣的样子,而且形体较侍臣更为大一些。这种样式后来被唐代阎立本在《历代帝王图》中进一步夸张、强调成“主大从小”的模式。唐代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也沿用了这个图样。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4张图片
初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晋武帝司马炎

洛神画得若往若还,带有复杂感。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5张图片
太阳出山
万物生长靠太阳,古代人对太阳的伟力非常崇拜,《洛神赋图》留下的第三个经典样式就是「太阳出山」,一直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让舞蹈演员在白纸上画出的,还是《洛神赋图》中「太阳出山」的样子。

对后世影响→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6张图片
现代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局部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7张图片
洛神与其他女神嬉戏

③为了表示场景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洛神不断的更换衣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也有儿女情长)

洛神特别开心,就告知自己的姐妹们,姐妹们“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起跳舞庆贺洛神恋爱。

④曹植与洛神相恋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8张图片
相恋

整个画卷中只有这里两人相距最近→两人感情亲密。即便要走了,依依不舍。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9张图片
众神相庆

为了庆祝他们,众神也来了。

场景⇒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娲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

⑤曹植与洛神分离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0张图片
仙凡分别

洛神(第一次垂下眉眼,面沉似水)驾着神鸟飞走,两人依依不舍,,曹植眼神中倾诉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1张图片
坐着六龙云车的洛神远去

六龙驾驶着云车,洛神乘云车向远方驶去,鲸航从水底涌起,围绕着车的左右。

反衬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2张图片
追赶

曹植焦急,侍女娇柔,船夫用力

追上了吗?(想象,含蓄)

洛神手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的那羽扇出现在了曹植的手中。⇒【曹植追上了?洛神回心意转了?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麈尾扇:沈从文在《扇子史话》中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麈尾」、「麈尾扇」及「比翼扇」相继出现。「麈」是领队的大鹿,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麈尾有「领袖群伦」含义。「麈尾扇」传由梁简文帝萧纲创始,近于麈尾的简化,固定式样似在纨扇上加两小撮鹿尾毛。「比翼扇」又出于麈尾扇,上端改成鸟羽,为帝子天神、仙真玉女升天下凡翅膀的象征。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3张图片
彻夜思念

两支点燃的红烛表示夜晚,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通宵不眠)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4张图片
离开洛水

坐上车走了仍抱希望,不断的回头张望。

魏晋时期,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繁动荡的时代,

战争和权力的更迭,

导致的生命的突然消失、仕途的起伏坎坷

使得人们对人生体会比以往更深刻,

此时“痴”成为了一种风潮。(来自网络)

《洛神赋图》地位崇高的原因

第一,是它对浪漫爱情的描绘。顾恺之的另外两幅手卷《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都是宣扬儒家礼教的。但《洛神赋图》毫无说教的意思,只是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慕,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第二,《洛神赋图》是之前汉代画像中极少有的连续性画面,曹植和洛神,在连绵不断的山水中多次出现,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戏剧。这种连续性叙事画,有点像现代电影,不同场面变化,在观看过程中体现出时间的流动。
第三,是它对「视线」的精彩描绘,曹植与洛神有各种眼神与情感的交流。把《洛神赋》诗中所使用的「察、观、望、睹」等表现眼神动作的丰富词汇,完全用图像表现了出来。(曾孜荣)

+

两种树:一种柳树(工勾柳树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5张图片
柳树


一种蒲扇树→浪漫神秘的色彩

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_第16张图片
蒲扇树
个人感想:从来没想到之前看过的《洛神赋图》会有一个这么凄美的故事。当听到曾孜荣老师关于它介绍之后,我十分的感慨。那种过去的美一直都在,一直美到现在,感动了许多过去的人,和现代的人。传统文化的光芒,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闪亮的微光,永远灿烂地穿梭在历史中。

【部分资料来自于网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去的美之三【听曾孜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