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认为许多儿童在校成绩不好,心情沮丧,其根本问题是他们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悲观的态度。当孩子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时,就不会再尝试了,因此成绩就会退步。塞利格曼把这种无能为力之感称为无助感(helpless),并认为这种无助感可以在经验中习得。

塞利格曼和梅尔(Maier)做了一项著名的研究,证明动物可以习得无助感。在实验中,将动物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可自我控制组,动物可以通过用鼻子去推墙上的一块挡板来停止电击。第二组的动物承受的电击次数与第一组相同,但它们自己的行为无法令电击停止,只有等第一组的动物用鼻子推墙上的挡板时,电击才会停止。第三组是控制组,没有电击。在经历过上述过程后,将动物放到可以往返穿梭的箱子中,动物可以通过跑到箱子的另一侧来逃避电击。结果发现,第一组动物在几秒内就学会了逃避电击,第三组也是如此,但是第二组动物则没有尝试逃避,它们很快就躺下来,接受固定时间的电击。

广仁(Hiroto)把塞利格曼等人的研究应用于人。他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被试学习如何将房间中音响的声音关掉,当他们尝试各种方法后,噪音却依然如故。第二组被试则是当按对了控制钮的排列组合后,可以将音响关掉。第三组被试则没有噪音干扰。然后将被试带到另一个房间,内有一个实验箱,只要把手放到实验箱的一侧就会发出难听的噪音,但是把手放到另一侧,噪音就会停止。结果与动物实验非常类似,第一组被试大多数都是在那里忍受而不会尝试把手移到另一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