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动态分配和平衡计算资源,使您的 IT 基础架构与业务目标一致。VMware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DRS) 可持续监控所有资源池的利用率,并根据业务需求在多个虚拟机之间智能分配可用资源。
 
调整资源以符合业务需求
VMware DRS 持续监控资源池中的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并可智能地根据业务需求来调整资源,从而使您能够:
将 IT 资源动态分配给优先级最高的应用程序。根据业务优先级的高低,创建规则和策略,划分虚拟机的优先级,并且按照优先级的高低,保证关键业务优先获得有效的 IT 资源。
给予业务部门 IT 自主性。为业务部门提供专用的 IT 基础架构,同时仍通过资源池获得更高的硬件利用率。
授权业务部门在自己的资源池内建立和管理虚拟机,同时仍对硬件资源进行集中 IT 控制。

平衡计算容量
VMware DRS 不间断地平衡资源池内的计算资源容量,以提供物理基础结构所不能提供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用性。VMware DRS 允许您:
提高所有应用程序的服务级别。VMware DRS 不间断地平衡容量,这将确保每个虚拟机能在任何时间点访问到相应资源。
轻松部署新容量。VMware DRS 将无缝利用添加到资源池的新服务器中的附加容量,同时在系统不中断的情况下重新调配虚拟机的资源。
自动执行计划内的服务器维护。VMware DRS 可自动将所有虚拟机迁出物理服务器,保证在零停机情况下启用预定的服务器维护。
大大提高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允许系统管理员监控和有效管理更多的 IT 基础架构。

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
VMware 分布式电源管理 (DPM)(对此功能的支持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可不间断地监控 DRS 群集中的资源需求和电力消耗。当群集所需的资源减少时,它会整合工作负载并将主机置于待机模式,从而减少电力消耗。当工作负载的资源需求增加时,DPM 会让关闭的主机恢复为在线状态,以确保符合服务级别。
分布式电源管理使 IT 部门能够:
降低数据中心在低利用率时段的电力和制冷成本。
自动管理数据中心的能效。
VMware DRS(包含 DPM)包括在 VMware Infrastructure 企业版内,并可作为标准版和基础版的附加产品购买。需要 VMware VMotion 来实施 VMware DRS。
 
性能和可扩展性
大规模管理。  管理数百台服务器和数千个虚拟机。VMware vCenter Server 2 的启动速度更快、响应能力更强,设计之初就将目标定位于最大型的 IT 环境。
 
管理
管理运行分布式应用程序的虚拟机组。  控制对运行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整个虚拟机组进行的聚合式资源分配,从而优化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服务级别。
 
分布式资源的优化
提取虚拟化架构中的硬件资源。  以资源池为单位,统一调配与管理计算资源,并且独立于提供资源的物理服务器。
灵活的分层组织。  以分层方式组织资源池,充分利用可用的 IT 资源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VMware DRS 确保实现最高的资源利用率,同时保持业务部门对其基础结构的控制权和自主权。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或部门变动,灵活地添加、删除或重组资源池。
隔离各个资源池。  在资源池中进行分配更改,而不影响其他不相关的资源池。例如,在专用于某一特定业务部门的资源池中所做的任何分配更改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资源池。
亲和性规则。 创建用于约束为物理服务器分配虚拟机的规则。例如,出于性能原因,某些虚拟机可以始终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另外,指定虚拟机可以始终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运行以实现更高的可用性。
电源管理。通过使用分布式电源管理(处于实验阶段)来整合工作负载和关闭群集中的虚拟机暂时不需要的耗电服务器,从而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当虚拟机的资源需求增加时,分布式电源管理会让主机恢复为在线状态,以符合服务级别。
 
高可用性
手动和自动模式。  VMware DRS 从服务器和虚拟机中收集资源利用率信息,然后生成优化虚拟机分配的建议。可以自动或手动执行这些建议。
初始放置。  虚拟机首次启动时,VMware DRS 会自动将该虚拟机放在最合适的物理服务器上,或给出放置建议。
持续优化。VMware DRS 根据定义的资源分配规则和资源利用率不间断地优化资源分配。可以通过使用 VMotion 执行虚拟机的实时迁移,来自动执行资源分配更改。另外,在手动模式下,VMware DRS 将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执行建议。
服务器维护模式。  在物理服务器上执行维护,而不中断虚拟机运行或最终用户使用。当一台物理服务器处于维护模式时,VMware DRS 将确定虚拟机可以在其上运行的备选服务器。根据自动模式设置,虚拟机可以自动过渡到使用备选服务器,也可以由系统管理员以 VMware DRS 建议为准则来手动执行此过渡。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dawei2391/archive/2010/04/06/545463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