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IP协议栈源码详解——TCP/IP协议的实现》IP包分片与重装1

姓名:朱小鹏    学号:16010130023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a85b950101anwh.html

【嵌牛导读】:较低版本的LWIP协议并不支数据包持数据包的分片与重装功能,较高版本的LWIP协议,关于分片数据包的重装,采用了与标准协议中差别较大的方式来实现。

【嵌牛鼻子】:IP层

【嵌牛提问】:LWIP中的IP层如何进行信息包的接收、分片数据包重装、信息包的发送和转发?

【嵌牛正文】:

较低版本的LWIP协议并不支数据包持数据包的分片与重装功能,较高版本的LWIP协议,关于分片数据包的重装,采用了与标准协议中差别较大的方式来实现。它采用了一种更为简单的数据结构来组装分片包,但是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组装过程源代码晦涩难懂,代码执行效率低。个人认为LWIP的这种实现机制不是太好,有时间的话想自己将整个数据包分片重装机制全部重新实现,指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的嵌入式产品中,数据量是比较小的,基本不会出现数据分片的情况,而且嵌入式产品也不会在网络中充当路由器,实现数据包的重组、转发等功能。因此,较低版本的LWIP依然能在大多数应用中发挥其功能。

首先,我们来看看标准协议中例举的BSD是怎么来实现数据包的重组的,再讲LWIP的重装机制与该机制对比讲解。

《LwIP协议栈源码详解——TCP/IP协议的实现》IP包分片与重装1_第1张图片

标准中主要采用了两个数据结构来实现数据包的重装,ipq和ipasfrag。其中ipq是为某个将要重组的数据包建立的节点信息数据结构,包括目标IP地址,数据包编号等信息,该结构还有指针ipf_next、ipf_prev使得该数据包的各个分片数据组成一个双向链表,图中ipasfrag用于包装各个分片信息包。同时,将所有ipq结构体够成一个双向链表,便于某个ipq结构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整个ipq构成的链表有一个固定的链表头,该表头不存储任何数据包的数据,只做标识用。

在LWIP中,结构体ip_reassdata与上面的ipq起着类似的作用,但结构成员大不相同, ip_reassdata被用来构成的是单向链表,以实现对某个ip_reassdata结构的查找删除等操作。所有ip_reassdata结构构成的单向链表有一个头节点指针,即reassdatagrams,用于指向链表头。同时LWIP中没有类似ipasfrag的结构对收到的各个分片数据包进行封装,而是直接将分片数据包挂接在对应的ip_reassdata结构之后。至于怎样挂接,那是后话。

现在来看看传说中的ip_reassdata结构,源代码:

struct ip_reassdata {

struct ip_reassdata *next;// 用于构建单向链表的指针

struct pbuf *p;// 该数据报的数据链表

struct ip_hdr iphdr;// 该数据报的IP报头

u16_t datagram_len;// 已经收到的数据报长度

u8_t flags;// 是否收到最后一个分片包

u8_t timer;// 设置超时间隔

};

ip_reassdata主要用于描述一份正在被组装的数据报,完成数据包组装的函数叫做ip_reass,该函数以IP分片数据包为输入参数,输出组装好的数据包指针或空指针,这里我们来看看它的操作流程。

首先,判断该IP数据包的头部大小,目前LWIP不支持有IP选项的IP数据包,所以IP数据包头部大小只能为20个字节,如果大于该值,ip_reass直接丢弃该数据包后返回。

然后,由于LWIP对所有ip_reassdata结构连接的pbufs个数总和有个上限限定,即IP_REASS_MAX_PBUFS,所以ip_reass检查当前数据包分片占用的pbufs个数,假设如果这么多个pbufs被连接在某个ip_reassdata后,所使用了的pbufs个数是否大于了我们刚才提的上限值,如果是大于,LWIP是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下将pbufs被连接入ip_reassdata的。此时用户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删除数据包后返回,二是删除ip_reassdata链表中生存时间最长的ip_reassdata结构体及其相关pbufs,直到有了足够的pbufs个数能使用。这种选择是通过宏定义IP_REASS_FREE_OLDEST来实现的。哎,这段说得太凌乱了!为什么要定义一个最大允许pbufs使用个数呢,不懂!

到这步就可以进行分片数据报的插入操作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链表reassdatagrams中找到对应的ip_reassdata结构体,此时又有两种情况:没有找到匹配的结构体,即该分片是第一个到来的分片,此时需要创建一个新的ip_reassdata结构体并插入链表reassdatagrams中;找到匹配的结构体,即在该分片到来之前已经有分片到来,此时要判断该分片是不是整个数据包的第一个分片,如果是,则用对应ip_reassdata结构体的iphdr字段记录该IP数据包头部。

到这里,必然找到了分片数据包对应的ip_reassdata了,接着我们就判断该分片是不是整个数据包的最后一个分片包,因为最后一个分片数据包的IP_MF位为0。如果是最后一个分片包,则设置对应ip_reassdata的flag标志和datagram_len值,表示收到最后一个分片和设置整个数据包的长度值。PS:第一个到来的分片包不一定是第一个分片包,最后一个到来的数据包也不一定是最后一个分片包。

最后调用函数ip_reass_chain_frag_into_datagram_and_validate对分片数据包进行插入操作,这是我们后续会重点将的一个函数,先在这里打住。上面这个函数还会检测某个数据包是否被组装完毕,如果某个数据包被组装完毕,那ip_reass还要做以下工作:

根据ip_reassdata结构找到第一个分片数据包,将ip_reassdata结构中的IP报头字段iphdr拷贝至第一个分片数据包头部(第一个分片数据包头部头部数据已经被覆盖,在讨论函数ip_reass_chain_frag_into_datagram_and_validate时我们会讲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同时将第一个分片以后的各个分片数据包去掉头部信息,这个整个数据包就恢复出来了,然后将ip_reassdata结构从链表中删除,将重组后的数据包指针作为返回参数返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LwIP协议栈源码详解——TCP/IP协议的实现》IP包分片与重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