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春和景明,单位派遣我至德州项目,地处齐鲁西北,和东岳泰山算是近水楼台,周末和同事相邀一起参加了泰山一日游。由于朝发昔归,算是赶不上登上岱顶看徐志摩笔下那清晨的日出奇观,彩云飞渡了;天气晴好,也少了李健吾笔下那雨中登山,云山雾绕的朦胧和泉水灵动。但想象即将初次身临其境,暂时抛开心目中对泰山拔地通天之势的壮丽描述,也多出几分向往和期许。
旅游大巴车清晨从德州经京沪、京台高速,近三个小时到了泰山脚下的红门停车场。下车后揉了揉惺忪睡眼,只看到附近几个郁郁葱葱的低矮小山头,也许只是是泰山的余脉。只缘身在此山中,算是体会到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心情了。随行的导游和我们说泰山是起伏延绵的山脉,不到玉皇顶,是无法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我们一起从红门拾阶而上,四五米宽的石阶两旁商铺林立,各式纪念品、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山东小商家们爽朗叫卖声也不绝于耳。登山的竹制拐杖两元钱一根,童叟无欺。看到下山的游客们有的满脸倦容,步履蹒跚,柔弱无力;有的披着军大衣,相互搀扶着艰难地腾挪脚步。我也随大众,买了一根以备不时之需。一鼓作气穿过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三座石坊,就来到了万仙楼。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顾名思义,万仙楼传为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这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门楼式建筑,雕梁画栋,庄严雄伟,一派皇家风范。而今这里被旅游管理部门改成了泰山的售票和入口处,已看不到昔日仙风道骨的道人在此修炼的景象,只余留给游人一种“此路是我开……”的感觉了。山门入口处排队买票的人群攒动,摩肩接踵。我们稍作停留,集体和合影留念后就随导游三五成群的向岱顶进发了。
不多时我们来到“柏洞”,这一带的盘道是上古柏最为集中的地方,道路两旁古柏参天,遮天蔽日,自然成洞。我和几个结伴而行的同事穿行其间,远离喧嚣,像身处天然的氧吧,让人神清气爽。盘路上往来游人如织,顺着磨得光滑的石阶而上,来到了斗母宫,传说这里是供奉的北斗众星的母亲斗姆元君,是道教中人崇拜的女神。宫门紧闭,大家又登山心切,对女神也只能无暇顾及了。过了斗母宫,峰回路转,前路突现一颗千年古槐横卧在盘道上,由两个石质门垛固定架空,游人从树下往来穿梭。看了简介,相传这四颗槐树是隋唐鲁国公程咬金所植,而今仅存活一颗,树如其人,历经千年后也依然给人留下一种“半路冲出个程咬金”的气势。继而向北穿过一座城门楼式的阁楼,门洞两侧硬生生从墙壁里长出两颗古柏,枝节盘结向上,奇伟壮观。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壶天是道家中的仙境之意,我们步入拱形门洞里,清风迎面而来,一扫登山疲惫,确实有身临仙境,飘飘欲仙之感。
穿过壶天阁,路上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脚步声,拄拐杖声,气喘吁吁声,声声入耳。寻着前方岭脊上隐隐约约传来喧闹声,来到了一处宽阔的平台,上山下山的游客都在这里汇聚停歇,热闹非凡。一座清建两柱单门式石坊跨路而立,额题“中天门”,寓意游人到此已升“中天”。我们凭栏而立,春风拂面,周边岭峻谷幽、景色壮美,一时忘却几分疲惫,心旷神怡。然而北望十八盘盘道,像镶嵌在山谷之中的灰色巨蟒,顿时让人望而生畏。中天门西北面为索道站,许多看到岱顶望而却步,感觉遥不可及的游客就从那里坐索道扶摇直上南天门,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了。艰难攀登一个多钟头才到中天门,我和几个同事有些不服气,登山的真正乐趣也许就在攀登过程中那种大汗淋漓过后一口清泉入口的酣畅和最终会当凌绝顶的愉悦心境。大家不愿行百里者半九十,错过泰山那段最为险峻和秀美的十八盘盘路。稍作休整,品尝了山东特色大饼卷大葱后,感觉恢复了不少的体力。一起穿过中天门繁华的仿古商铺和东西两路交汇的中巴停车场,遁入苍翠的山林之中。
后半程山势变得越发陡峭,盘道在狭窄的山谷中延伸,视野变得不再宽阔,身后的游人几乎只能看到前路石阶上一排排脚后跟在眼帘晃动,算是“有眼不识泰山”了。尽管天气还有些许凉爽,但也止不住汗水浸透了衣衫。前路一座单孔拱形石桥跨溪而设,许多游人在这里驻足小憩。我们也倚靠着桥墩环顾四周。导游介绍因此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故名“云步桥”,只是今天天干物燥,没有遇上那云山雾绕的绝佳天气了。桥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布满了文人墨客的题刻;桥东有清代建的“酌泉亭”,通体石作,内外也镌满楹联和诗文。这只是泰山一隅,名人石刻随处可见,几乎囊括了各朝各代,笔走龙蛇、龙飞凤舞的字迹让人应接不暇。
一路攀爬过秦始皇封赏的五大夫松和傲然挺立的望人松,盘道随山体变得迂回曲折,此时全身已经汗流浃背,登山的游客也或坐或扶在两侧的沿石上。人群里一位伶俐可爱的小女孩脸颊上梨花带雨,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迈一步台阶对着她父母哭一声,还特别委屈的反复用稚嫩声音念叨:“还没有到,你们骗我”。她的妈妈也不忘询问旁边一位长者的年龄,满头银丝的长者对着哭泣不止的小女孩笑着说:“都八十了”。女孩的妈妈立即附和道:“人家老爷爷八十了,你才八岁,还不如爷爷走得快”。小女孩一时受到激励后,止住了哭声,又往台阶上挪动了几步,然后那特别无助地眼神又满含泪花,回头执拗地说:“你们骗我”。让我们听到后都忍俊不禁,淡忘了几分登山的疲惫。
盘道上时时会出现皮肤黝黑、身材干瘦却挑着硕大重物的挑山工穿梭在人群中,脚步沉稳而矫健,和冯骥才三十多年前那篇挑山工的文章描述几乎如出一辙。登山的路上也同样遇见衣着光鲜、手戴佛珠的中年人三步一叩首的虔诚朝拜者。只是这佛家的仪式朝圣道家的名山,总让人有拜错山门的感觉。暂不去深究劳其筋骨的朝圣仪式和内心的信仰,只是挑山工这种经年累月默默无声地穿行于泰山盘路的身形远比我们这些走马观花的游客或是求神拜佛的香客,更加真实、自然地与泰山融为一体吧。生活与劳作,也是一种修行。
遐思间过了松涛阵阵、苍翠层叠的对松山,位于升仙坊和南天门间的十八盘,也是最为险要的盘道,远远看去犹如天梯高悬,两侧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举头仰望,岱顶天庭的入口南天门近在咫尺。导游说西游记里的许多原型都出自于泰山,为一睹南天门和玉皇大帝居住的玉皇顶的真容,我和几位同事三步台阶作两步,往天门攀爬。没走几步,由于体力不支,又停顿了下来。八百米巧夺天工的盘道陡然提升四百米,这步入仙界的天门云梯凡人都难以一蹴而就了,我们只能“积硅步,以至岱顶了”。看着台阶上偶尔出现石刻的海拔:“1300米,1400米…..” ,预示着天门关的临近。终于那黄色琉璃瓦盖顶、红墙点缀、气势
雄伟不凡的南天门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有种冲刺到马拉松终点站顿然停歇的畅快感觉,李白曾感慨“天门一长啸,清风万里来”。时隔千年,重游故地也能感同身受一下诗仙的豁达情怀了。南天门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那种高大上的境界而今是难以逾越了。回望崇山峻岭,风光无限,再多美好的词汇似乎也不及遗落在泰山各处的石刻上的历经风霜洗礼的凝练和精华。
南天门也是阁楼式建筑,穿过石砌拱形门洞,乘坐缆车的游客和徒步攀登的人在这里汇集。继续往东就是一条路面宽阔平坦,延伸至碧霞祠的天街,依岩而建的仿古式店铺临街而立,主要卖泰山石刻纪念品的居多。导游说这是国内建于山上海拔最高的街道,而且天安门前的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的基石都是取材于泰山石,寓意重如泰山、稳如泰山,我也挑选了一颗小巧精致泰山石敢当,辟邪镇宅,以作留念,也算是登峰造极,登临绝顶的印证吧。
天街东端高崖之上的碧霞祠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祠宇,也是通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不同于斗母宫,这里香火旺盛许多,门庭若市、香烟袅袅。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东西配殿分别祀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殿前有香亭、铜铸千斤鼎,错落有致。泰山全山严禁烟火,而此处设香炉允许集中燃香,算是对前来朝拜神灵的香客的特殊照顾了。
通往玉皇顶的一处石刻正楷书体“五岳独尊”,字体通红,全高两米,其左侧有“昂头天外”的题刻,取景拍照的人络绎不绝,到这里导游总会提示我们拿出五元钱币的反面对照一下,因泰山风光正是取景于此,字义又凸显泰山在五岳之中无可比拟的尊崇地位,因此通行货币人民币算是为泰山旅游发行最广的一则广告了。
玉皇庙土台高筑,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寓意这就是古代的帝王在这里登封泰山时设坛祭天的地方。我们攀爬至峰顶,这里算是游人最密集的地方了,方寸之间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殿前有极顶石:海拔1540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到了这里才算作上是这场“马拉松的真正的终点了”。
我们在极顶石前匆忙留影,无法多作停留,几乎是被游人簇拥着挤下了玉皇顶。站在岱顶看茫茫云海、千峰竞秀,再回望盘道和山顶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泰山每处几乎都能看到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的千锤万凿,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不禁想起诗人汪国真那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泰山留给人们的也许不仅仅是一种历经万世沧桑的历史人文长卷和堆积成山的自然宝库,七千阶云梯的攀爬,更多是对人一种韧性与坚持的考验吧。“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攀登,也算是一次磨砺身心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