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甜水井

      “外地人都叫提水,只有王金庄人叫瓢水,就是用绳子将水桶卸到深井里一点一点往上瓢。去担水时,担三只水桶,用第二只水桶瓢满第一只水桶,再用第三只桶来瓢满第二只水桶。”

        上面的这段话来自李老师《目光之外的村庄》第二辑《饮水思源》中的《瓢水》一文。从李老师所描述的情景,我深深地同情他们王金庄(位于河北省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的父老乡亲为吃水所受的苦和累。同时,我也暗自庆幸,因为我们地处关中平原的红庙村有着还算优越的自然条件,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在吃水问题上没有受太多的煎熬。

老家的甜水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些天的文章里和朋友们说起过,我们红庙村是一个只有三个生产队的小村子,但是村里很早以前就有两个像上面图片中的吃水井,分别位于村子的东南和西北部。虽然说不清这两个水井是谁挖的,但从全村人口分布来看,一队的人集中居住在东南角,三队在西北角,二队的人处于中间,两个水井这样定位确实很科学,全村人挑水都很方便。而且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井都是甜水井(并非含糖的甜,而是相对于那些含碱量高的水带有苦涩味而言的)。

        水井近和井水甜的确是幸事,但是我小时候还是有更多的奢望的。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次跟着妈妈去挑水,看着她艰难的动作,我都会想到,这实在不是个简单活!

        我们东南角的井,水位低,水面离井口距离远,所以提水的时候需要借助一根五六米长的井杆。先把金属水桶的手柄挂到井杆顶部紧绑着的铁钩上(只是个向单面弯曲的钩子,并没有防脱的环扣),然后用井杆带着水桶向水下探,感觉到达水面的时候,再用力压水桶的手柄,井水就一阵阵汲进水桶里了。

        看到这儿您千万别以为就大功告成了,其实此时此刻才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呢!由于水桶只是套在未封闭的铁钩上,一旦汲水时把用力的方向搞反了,那不但提不着水,连桶都会掉到井里面,如果真的遇到这么尴尬的情况,后果是很严重的。一则,当时水桶不便宜,要是能捞上来还好,捞不上来就是损失;二则,打捞水桶是个技术要求更高的活,往往需要求别人帮忙;三则,捞水桶的时候难免会搅浑井水,一时半会儿水是恢复不了清澈的,那势必会影响乡亲们的用水。

        当然,对于妈妈来说,汲水已经很熟练了,可把水桶从井里提上来,就是一个考验了!所以,多数情况下,她在把水桶往井里放之前,先“呸呸”给手心啐点唾沫,两只手掌搓一搓,然后估摸着水快汲满了的时候,咬着牙,憋足气,使劲往上拔井杆。虽然那时候的我并没有独立提过水,但是光看着妈妈的吃力劲儿就知道,这绝不是个轻松活!后来我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帮妈妈一起拔井杆。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妈妈是不舍得让我给她帮忙的。

        再后来,我长大以后,经过几次把水桶掉到井里然后又自己瞎折腾再捞上来,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好不容易等到我完全可以自己个儿把一桶水拔上来了,挑水却把我难住了!以前看见队里的大婶大妈大爷大叔担着扁担晃晃悠悠走过,好像不是什么难事,谁知道自己怎么都学不会,大概还是自小肢体的协调性太差吧。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用蛮力,提呗!幸亏从井台边到我家不是很远,但我拎一桶水还是要歇好几阵子。在中途歇息的时候,我就会痴痴地想,什么时候能有不让人这么费劲的水井啊?

       

老家的甜水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没想到,后来有两次去走亲戚的时候就真的见识了我梦想中的水井!

        第一次是在去东大亲戚家的路上。东大乡是我们这里有名的“鱼米之乡”,他们各村都有成片成片的稻田。那里出产的大米和莲藕在西安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向来都是抢手货。但是稻田里换季种出来的小麦,一般长势很差,产量就很低,一家人一年到头粮食还是短缺。所以那时候就有勤快的乡亲专门去做一种叫“换大米”的买卖,就是用自行车驮着自家产的大米去城里换面粉或者其他的生活用品,也就是简单的物物交换。大概好多朋友还记得郭达表演的小品吧?

        尽管东大乡的大米好吃,可他们的井水确实不敢恭维。记得第一次看到,他们大路边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口这样的井,心里特别羡慕。那些井里的水浅到触手可及,而且井水很清很旺,甚至会从井口溢出来。但听亲戚说,这些井里的水是苦水,用它熬出来的稀饭都有明显的苦味。后来,在北大村的大姨家,我亲身体验了苦水熬的大米稀饭,真的是难以下咽。好吧,看来还是自己家乡的水美啊!

       

老家的甜水井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还有一次去五星乡的姑妈家(父亲的堂姐,她自己的爹娘去世早,从小在我们家长大的),无意中发现了他们家的汲水工具,就像图片中这样的辘轳。原来,五星这边的地下水位深(一般都是几十米深),一般的井杆或者绳索根本不够用。但是不管水有多深,只要有辘轳,就难不倒家庭主妇们!我那时候最喜欢喝姑妈家的包谷糁熬的稀饭,其实用大人的话来解释,苦水更适合煮粗粮粥。原来,他们用辘轳搅上来的深层地下水,也没有我们村的水甜。

     

老家的甜水井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历史的车轮在不知疲倦地前进,《辘轳·女人·井》的故事也在继续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村的老井逐渐地被手压泵取代了。在小孩子轻轻松松嬉闹间,清清凉凉的水就从管口流出来,喝两口,真的有一丝丝的甜味儿,感觉能爽到心底里。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再也不用受提水挑水的苦累了!后来,在初二学了物理以后我才知道,扁担挑水、辘轳搅水、手压泵压水,其实都是应用了力学杠杆原理,所以我们的汲水才会越来越省劲儿。

        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我的乡亲们也早已用上了自来水。因为水质好,邻村的乡党还开办了“秦岭山泉”饮用水厂,听说他们的产品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归根结底,还是知识改变了生活,科技推动着进步,政策引领着发展啊!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家的甜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