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JJ受伤之后

小JJ受伤之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JJ受伤之后     

【案例描述】    

周二早上,停车场内,走来一对脸色严峻的夫妻,她(他)俩是我校的学生家长。他们反映了一个问题严重的情况:儿子读二年级,昨天早上,在校车上被一个高年级的同学给打了,小JJ都是青的。家长很气愤,要求学校调出校车上的视频,调查打人真相,惩治打人者。——以大欺小,故意伤人要害……这让我们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    

【辅导过程】

(一)安抚家长情绪

这么小的孩子,在上学途中被大孩子欺负,而且伤及的还是要害部位。这事无论搁在哪位家长身上,谁不气愤、恼火呢。

我们先是找到这位小同学,扒开裤子看了看,果然小JJ右侧,淤青了一小块。家长补充说,昨天,那个大同学还揪了他的耳朵,踢了他的肚子。我们感觉更心疼了,连忙说先送小同学到医院检查吧!家长回答说不用了,因为,周二正是二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他儿子已报名参加了,做父母的可不想影响儿子的集体活动。

校车管理上有漏洞,让小同学受到欺侮,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连声道歉,并承诺尽快找出肈事者,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当即还留了这两位家长的电话。验伤,致歉,留电话,承诺回复……兴许,是我们诚恳的接待态度,打动了这对夫妇。刚才还气势汹汹,非要揪出凶手不可的家长,终于冷静下来,转身离开学校,愿意回家之后等我们的回复电话。      

(二)排查打人者范围

我们找了跟车老师,包括询问了搭乘顺风车的两位女老师。但是,老师们对周一早上发生的这件事浑然不觉。

当然,二年级小同学提供的线索是,他身边坐着的一位戴着眼镜的大哥哥。跟车老师根据小同学的座位,对照着长长的乘车名单,我们坐在一起逐个排查。

学校没有专门的校车,只是租赁了市巴士公司的公共汽车,定时定点专项负责学生上下学接送。根据线路、站点的不同,学工处进行车辆编排。也就是说,公交车上的小学生都是混装的,1-6年级都有。而一台车上有四五十个孩子,跟车老师又是生活阿姨,接送车工作只是附带工作,车上好多学生认不清,所以,查找起来就有些困难。

我们先是找了最后两排的学生盘查。孩子们懵懵懂懂的,大多说没看见。调查来调查去,只有一位六年级的戴着眼镜的男生含糊其词。——他是小同学的邻座,他承认周一时,与这位二年级的小同学有过争执,但是,他矢口否认踢了小同学的JJ。于是,我们把目标锁定为他。    

(三)嫌疑人重点突破

六年级的同学只承认有过争执,不承认踢过小同学JJ。但是,小同学JJ周围明明有伤。这伤是哪儿来的?周围缺少目击证人,小同学已经春游去了,无法与之对质。

六年级同学的班主任说:“旸是一个很犟的孩子,如果没有真凭实据。他怎么都不会承认的。”

我们回想起小同学说过的话,说那位戴眼镜的大哥哥还揪过他的耳朵。并质问旸是否有揪耳朵的侵犯行为。这下旸不作声了。低着头,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打死都不愿说实话,我们就把旸的班主任叫过来。班主任作了旸的思想工作,他开始写情况说明书。

“今天早上,妈妈送我上车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冲突。因为周一带的东西很多,所以我只能占两个位子。到了天鹅公园,那个二年级的小同学上来了,他想坐我放东西的那个位子。我说不要坐,这里有东西弄坏了不好。我不知道他怎么就是执意要坐。我有点不耐烦了,把手放在他耳朵边,想要抓他一下。后来,我抓他的衣角让他起来,他依旧不说话。我生气了,用右手放在他脖子上,推了他一下。这一次,他出来了,和前面的人讲起话来。我看了一下,就没太在意这件事。然后他说JJ很疼,是被我打的。但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只记得除了下车之外,我都是坐在椅子上的……”

从这位同学的情况说明书里,至少有两点,说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其一,找借口。他在为自己侵犯小同学找借口。,他不让别人坐,是怕小同学压坏他的物品。

其二,避重就轻。他侵犯同学用的是“放”,“轻轻推了一下”,他用的是使力较弱的动作。乍一看,他的侵犯动作,与小同学JJ受伤这两者之间,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在我们的质疑下,他又补充了一段话——“有可能是我生气的时候,膝盖弯着一顶,刚好他往前一走,就直接顶到他的JJ。也许是这一下把他弄伤了,导致他JJ周围弄青了,或者是以前就有伤,结果我一顶,就变严重了。”

这一补充虽然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联,但是受害的结果还是无意的。我们的调查暂时只能止步于此。

下午,春游的队伍一回,我们就把小同学带到办公室,与旸一起还原场景。小同学的爸爸、妈妈正好到学校接儿子,也是急切地要知道事件追查的结果。 小同学说了好一会儿,我们才听懂了事情经过:

旸揪了他的耳朵,还用脚踢了他的肚子、屁股。但是,JJ却是自己摔倒时,磕到的。——他被旸拉出来,站着的时候,有一个急刹,让他摔倒了。摔的时候感觉被硌了一下,就感觉下面好疼!

小朋友这一说,旸又不作声了。他对小朋友的指认完全接受。也就是说,前面旸做了一连串欺侮人的侵犯动作。而小JJ受伤并非他故意暴力所踢的结果,当然,如果不是他霸位,小朋友怎么会轻易摔倒、硌伤呢?

在我们的教育下,他重新写了一份说明书,认真交代了自己的错误:

第一,不该霸位;

第二,应该好好沟通,不该动手打人;

第三,有错应该主动承认,不该隐瞒欺骗……

(四)沟通修复关系

事情调查清楚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旸向二年级小朋友诚恳道歉。六年级班主任打通了旸父母的电话,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这一方家长。旸的父母听了很吃惊,带着慰问品很快赶到学校,并嚷着要带小朋友到医院看伤。二年级同学的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爸爸非常通情达理。他说看伤就不必了,赔偿什么的也不要。惟一的诉求就是,校车上,旸不能再这样欺侮小同学了。在学工处,双方家长作了一次积极沟通。旸当着双方家长的面,承诺决不会有类似事情发生,决不会欺侮小同学。        

【案例反思】  

  一场家校危机总算圆满平息。事后,我与办公室同事——大队辅导员L老师一起“复盘”(这起事件,以他为主一路处理下来),我们一起总结相关经验教训:

首先,突发事件出现后,校方的接待态度一定要友好。要拿出足够诚意,安抚家长情绪,争取家长对校方的信任,为之后的调查、了解赢取时间、空间。

其次,调查取证要尽量深入细致。思想教育要讲方法策略,小孩子冤枉不得,强压不得。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迂回求胜的目的。由这件事,让我们认识到:像旸这类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倾向明显,缺乏换位思考,缺乏为他人着想的情感体验,于是,这时构成“霸位”,导致“伤人”的主观原因。“凡事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与人友好相处”——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深化同车同学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体验。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突破的成长课题。

第三,从微观上讲,校车管理存在很大漏洞。校车内的组织管理,跟车老师的责任目标还不明确。校车内的文化构建,文明共建,规章制度等还不完善。要帮生活阿姨,落实有效管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保证车上的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好,否则上下学安全就是一句空话。要提倡大同学谦让小同学,关心小同学,帮助小同学。

虽然之前的培训会上有过提倡,但是结果让人失望。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采用一些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最大化地撬动乘车学生的友善之举、友爱之举……        


图片发自App


            20190326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JJ受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