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LADY读书第9篇原创
全文:5183字
作者:霍霞
拒绝孩子的丁克家庭,往往认为孩子会破坏自己的生活质量。
身为父母的双职家庭,往往感到孩子给自己带来的不堪重负。
即使那些以养育孩子为乐的父母,也时常被拒绝合作的孩子所困扰和激怒。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如果只从以上负面的角度去看待养育,我们必定不能获得正面的结果。
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最为根本的认知问题——养育孩子是父母单方面的施予与馈赠么?
不是的。繁杂庸碌的育儿生活,可以成为对你和孩子都更有意义的人生旅途。这段路,不仅是父母伴随孩子成长,也给父母带来未曾奢望的幸福,并让父母获得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
《双向养育》这本书正是传递了这一观点。这本书的作者杰恩.梅杰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美国“双向养育”课程的创始人。
杰恩.梅杰(1937-2012)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很少有父母提前学过养育技巧,多数人都是模仿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方法。《双向养育》所提出的教育方法,已经走向亚洲、欧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如今,该书的中文版已经在中国出版,而双向养育课程也已经进入中国,帮助上千位父母学习成长。
1. 放任型、专制型和双向养育型
8岁的乔尼把房间弄得很乱。
妈妈说,“乔尼,你的房间太乱了。我猜你自己也有受够的时候,到时候就会收拾的。”
这样的方法是放任式,但是很少有孩子能做到自我引导。这样的方法注定失败。
面对同样的情况,爸爸则厉声说,“乔尼,现在把你的房间收拾好!马上!”
这样的方法是专制式。然而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只具备外部驱动人格:依赖别人的意思,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很多放任型的父母在受够孩子持续的劣行后会突然大发雷霆,转而采用专制型。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做法最为糟糕,因为孩子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而对结果缺乏预见性。
很多父母摇摆于放任型和专制型之间,孩子没有因此获益,而父母也一次次被愤怒裹挟。
更为不幸的是,有些专制型父母会使用羞辱的方法矫正孩子的行为。羞辱导致内疚,内疚会让孩子屈从,然而这样做却伤害了孩子最为宝贵的自尊。
除了这两种养育方式,还有另一种养育孩子的方式,作者称之为“双向养育”。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解决问题的责任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
采用这种方法的父亲会对女儿说,“安吉丽娜,你的房间太乱了,我想知道你的清理房间的计划。”
安吉丽娜有责任承担清理自己房间的责任,她需要自己决定什么时间清理以及怎样完成这项任务。
如果她收拾房间的方法奏效,则皆大欢喜。如果她的方法没有成功,爸爸则应该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她完全掌握清理房间的能力。
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则对她报以微笑,夸奖她为保持房间整洁做出了种种努力。
父母必须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将自己的见解、技能和知识作为礼物馈赠给孩子。如果是通过批评和惩罚,必将招致拒绝;如果是通过爱,则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我们应该以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馈赠礼物。
在“双向养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成长教练”。成长教练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形成这样的特质:对事物持开放心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善于调整情绪、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孩子们要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有能力自由做出选择。
如果父母要给予孩子这些品质,首先自己就要拥有这些特质。人只能给予别人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2. 行为,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
孩子的行为,如同冰山顶部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冰山最为巨大的部分包括感受、想法和需求则深藏在水下。
然而,很多父母都缺乏这样的训练: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深入探究背后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会产生相应的想法和感受。这并非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基于过往经历的自动反应。
爱和恐惧是两种基本感受。其他所有情绪都来源于它们。幸福、悲伤、嫉妒、愤怒、挫败和快乐都是衍生情绪。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平衡点,在这里我们感到宁静和安全。这就如同冰山,无论怎样的狂风暴雨影响它的运动,它在失去平衡后总能自然回到平衡状态。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确认人类具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五个层次的需求为养育孩子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准确反映。
9岁的杰弗里在学校手册中品行这一栏的结果为“差“。妈妈看了非常生气。她告诉儿子品行为差是不能接受的,还威胁他说,如果下次再评为差,就取消他看电视的权利。
这个例子中,妈妈的反应实际上在解决行为本身,而非导致行为的原因。不良行为显而易见,但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难以被观察,问题远未解决。
如果妈妈只是简单发问,“杰弗里,你的品行为什么是差?”她就已经破坏了能让孩子诚实回答的安全范围,质问会让孩子进入防守状态。
如果妈妈这样说,“杰弗里,妈妈不明白为什么你的品行的评价是差,你以前做得都很好啊。我想知道是否能帮助到你?”
杰弗里说,老师说我拿了詹尼弗的午餐钱,其实是埃里克拿的,但他告诉老师是我拿的。他在拿了詹尼弗的钱之后,还告诉詹妮弗是我拿的。詹妮弗又这样告诉了老师。
妈妈了解了真相,理解了真正的原因。孩子没有遭受妈妈的批评,反而得到了妈妈的理解。
现在,杰弗里和妈妈都放松了,信任得以重建,恐惧转变为爱。杰弗里在家里对安全的需求得以满足,现在他需要在学校获得安全感和爱。
杰弗里说,我已经和老师说了不是我拿的,但是她并不相信。
妈妈说,“为了让别人真正了解这件事,有时候我们要试试不同的方法。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一封信。
然后,妈妈和杰弗里共同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妈妈又单独附上了一封短信。最终老师调查了这件事,并向杰弗里道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了解了想法、感受和需求如何导致孩子的行为,我们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
3. 责任和自尊,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财富
父母如何知道孩子长大了?一个有效的标准是,当孩子能为自己的选择带来的结果完全承担责任时,他们就真的长大了。
责任感(Responsibility)意味着对特定环境中的需求做出合理应对的能力。获得责任感这种特质的最佳方法是TLC,即理性思考的能力(Thinking)、爱的能力(Love)和为信念采取行动的信心(Confidence)。如果用公式表示,那就是R=TLC。
理性思考的能力意味着可以做出明智、合理决策的能力。当父母向孩子展示了逻辑性的思维,孩子们就会关注、学习、吸收并不断模仿这种行为模式。
爱意味着以尊重和同理心对待他人,并且重视和促进对他人有利之事。当父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教他们学会表达内心感受、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成就喝彩、在他们犯错时给予安慰,这都是在帮助孩子学习爱自己。
孩子在接受其他人同样重要的观念之前,必须首先懂得自己的重要性并照顾好自己,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他们得到了尊重的对待。
仅仅善于思考和拥有一颗爱心,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富有责任感。人们还需要采取行动的信心(Confidence),并为之努力。如何让孩子拥有这个能力?父母能采用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孩子充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杰弗里的妈妈,她和孩子共同分析老师误解的原因,并且想到和孩子一起给老师写信的办法,来获得老师的理解。
除了责任感,拥有健康的自尊同样重要(马斯洛的第四层需求)。
当孩子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可能一生也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潜能,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拥有健康自尊的人,同时也是内在驱动的人。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他们,他们都强烈认同自己的价值。即使在最无助的情况下,自尊也能赋予他们前行的勇气。
健康的自尊能够极大地帮助人们管理压力、避免自我毁灭行为。在他们眼里,打击、挫折和失败都是暂时的。
有些孩子拥有强烈的自尊,而有些孩子终其一生都在痛苦中寻找自我价值。《双向养育》的作者说,人们达到自我实现的潜力——发现自己优秀并在人生中将其发扬光大——通常是在人生早期决定的。
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自尊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点。按照马斯洛提出的第四层和第五层需求,发现别人优点就是获得别人赞赏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所有人都有共同的需求,希望感到自己重要,感受到别人的爱与接纳,发现优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让我们想想自己特别擅长的事情,那些你做起来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为什么你在这些方面如此出色?要知道你可不是天生如此,你是后天习得的。孩子也是如此。这样的优点,难道不值得父母去积极发现么?
发现优点,并不仅仅是在孩子听话时,奖励他们。许多父母会对孩子说,“你表现好了妈妈才喜欢你。”
表扬成为专制型父母控制孩子的手段,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这种控制毫无必要。父母应该让孩子成为内在驱动的人,而非外在驱动。
更好的说法是,“你表现好了,自己也会高兴的。”这样的说法,让孩子知道,他自己值得为自己骄傲。
在孩子成长中,由拥有健康的自尊的父母作为榜样非常重要。那些对自己也持悲观态度的父母,对自己也需要采用“发现优点”的方法来强化自尊。
当我们把干净的海绵侵入洁净的清泉中,那么除了拼命吸收维持生命的甘露,它还有其他选择么?在许多方面,孩子正如海绵一样。他们没有足够经验理解发生的事情,别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将不做判断,全部吸收。
作为对孩子一生最有影响的人,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孩子什么,将极大影响孩子未来变成什么样的人。
4. 用陈述句沟通,用爱管教
你为什么不做作业?
不是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么?
你现在该去刷牙了,好么?
父母总是试图通过提问式沟通引导孩子的想法,但它的问题是,它会让一个非常需要倾听的人迅速关闭思维。
提问题不会给谈话带来任何结果,原本我们希望孩子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讲出事实,但我们提出的问题会让孩子偏离方向。提出的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思维进程。
陈述式沟通却可以避免提问式沟通的缺陷。如果父母用陈述句与孩子沟通自己的感受,会帮助父母的心理从忧虑转向平衡。
下面是几个陈述句的例子:
现在8点了,该睡觉了。
我们需要达成一致,你出去玩之前要吃完自己的饭。
保持你的房间整洁是你的责任。我想听听你的清理房间的计划。
陈述句告诉孩子事情原委,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应该合作而不是对抗。父母的作用是影响,而非控制或强迫。
很多人感到沟通困难,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告诉别人自己需要什么。使用以“我“开头的陈述句会为沟通带来信息,因为我们不用提问也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父母通常可以用以“我“开头的陈述句向孩子表示求助,而孩子会非常享受为父母提供帮助的感觉。所有人,包括孩子,都只有在掌握事实的前提下,才能做出合理选择。
作者说,如果你想说一件重要的事,它就像一件礼物,你有责任用一种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说出来。
在双向养育中,管教是通过影响,而非诱导或者强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它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内在标准,让他们能够根据对错的概念,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基于外力强迫。
父母应该用爱管教,用孩子的优点管教,而不是用指出缺点、发现错误来管教。
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评价是否适当,但是不能评价孩子的好坏。遗憾的是,一些父母认为,指出孩子的错误或者羞辱他们,能够帮助孩子进步,其实这往往是父母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对于孩子的进步毫无益处。
即使这样做或许可以使得孩子改掉错误,但是成本巨大。批评和侮辱将损害孩子的自尊,腐蚀他们的自信。
对于那些总是能够不断发现和纠正孩子缺点的父母,往往不会获得成功。因为这种养育方法,不仅违背孩子天性,还将关注点集中在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我们希望发生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观念中没有所谓错误,只有经历和教训,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教训中发现价值。即使是错误,也会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
成功养育的关键认知是,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失败,失败会如影随形;如果自视成功,成功则悄然而至。
5. 后记
《双向养育》不仅是一本关于养育的书,更是一本父母自我成长的书。因为没有我们自己的成长和强大,我们如何去给予我们的孩子?
作者说,雷茵霍尔德.尼布尔的祈祷文给出了处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愿上帝
赐予我宁静,接受那些我无法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
赐予我智慧,分辨其中的不同。
这不仅是养育孩子的智慧,更是经营家庭和谐的操作指南,更是一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精神灯塔。
养育是一种修行,在与孩子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在锤炼自己的心性,改善自己的不足。
我们给予了孩子以生命,而孩子也能赐予父母宝贵的成长机会。不过,只有那些懂得双向养育的父母,才能真正拥有这份无价的人生礼物。
-完-
读书精彩推荐:
亲子:
高级版父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职场:
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男女都请《向前一步》
人生应该有纲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婚姻:
夫妻之间为何难以避免冲突?因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李国庆与俞渝之间所缺失的《亲密关系》
成长:
优秀女人:《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
生活:
剁手才狂欢“双11”,高手已然《断舍离》
人物:
《杨绛:且以优雅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