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起中国人的休闲零食时,其中肯定会提到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电视,相信是很多人都做过的事情。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品牌的瓜子,但要说名气最大的,肯定是洽洽瓜子。
2011年洽洽瓜子在深交所上市,公司市值一举突破80亿,成为中国休闲零食品牌力的巨头。它的创始人陈先保,也在第二年以30亿身家登上了安徽首富的宝座。
只凭一种不起眼的零食,一个没什么门槛的行业,竟然缔造出了一个市值几十亿的商业帝国!一时之间,洽洽瓜子和陈先保的名字被视为传奇,传遍了大江南北。但是今天,这家零食巨头的日子却似乎有点不好过。
4月20日,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公布了2017年的业绩年报。从年报中可以看出,2017年公司全年的净利润为3.19亿元,与去年相比呈现了下滑趋势。这已经是恰恰连续两年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了。
2016年,恰恰全年的净利润为3.5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81%。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恰恰在2017年的总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有少许增长,但结合前几年恰恰的业绩来看,可以明显看出业绩增速处于颓势。简单来说,恰恰目前的经营状况是处于下滑趋势的。
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零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前景可观,上升空间大是现在休闲零食市场的现状。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洽洽食品作为曾经的商业传奇兼行业巨头,为什么反而走起了下坡路呢?
多元化布局受挫是主因
从2010年起,洽洽就开始发展其他零食业务,还将目标定位“瓜子外业务收入占比50%”。然而现实跟恰恰开了一个玩笑,这条多元化之路可谓是充满了坎坷。
恰恰第一个开始的是薯片业务,2011年,洽洽推出的“喀吱脆”薯片实现了全年营收突破3亿。这个成绩让恰恰大喜过望,当即决定要将薯片作为公司的第二主打产品。
可惜从2012年开始,“喀吱脆”就销量就一直在下滑。到了2017年,这项业务的收入仅占全年总收入的6%。
2013年,恰恰又推出了果冻产品“啵乐冻”,打算走中高端路线,可结果却是让公司亏损了2000万。 同年,恰恰又推出了牛肉酱产品“恰康”,结果亏损了100多万。
据恰恰2016年的公司年报显示,恰恰当年瓜子以外的业务收入仅占27%,没能实现5年前定下的目标。
当一家公司凭借一种产品做大做强时,很自然地就会开始去发展其他业务,开展多元化布局。这是一种策略,也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
洽洽食品也是如此,但它的问题是,这条多元化的路线走的太偏了。
首先,恰恰在推出新产品时,行业跨度太大了。
它本来是做瓜子起家的公司,可是它后来的产品却是薯片、果冻、牛肉酱一类,与原来的产品区别太大甚至毫无联系,很难让消费者产生信任感,也无法发挥品牌效应。
其次,就是经验问题。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恰恰做瓜子生意的时候可能风生水起,可它并没有经营瓜子以外的产品的经验。
而且果冻、薯片这类产品已经有公司在做了,其中还有不少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巨头。
毫无经验的恰恰想用自己“半生不熟”的产品去撬动已成规模的市场,真的很难。
最后,就是洽洽让多元化布局影响了自己的主业。
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就能看出,洽洽不仅是其他零食的业务收入,就连瓜子的业务收入也下降了。
要知道,这个时间段正好赶上农历春节,应该是休闲零食卖的最火的时间段,可是洽洽瓜子的业绩却下降了。
很明显,洽洽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其他业务上,反而在主业上松懈了。
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洽洽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没能及时的根据时代发展做出自己的改变。
从销售渠道上来看,如今电商渠道已经超过线下渠道,成为休闲零食企业最大的收入来源。比如现在市面上最火热的几家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等,业绩增长的动力都来自于线上业务。
可是洽洽食品直到2015年才开展线上业务,此时电商行业的格局已经基本定型,流量红利也逐渐消失,就连马云都已经开始思考“新零售”了,恰恰的入局时间真的是太晚了,以至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从营销模式上来看,如今互联网营销的力量是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平台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背后隐藏的流量也是不可估量。所以现在基本上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社交平台官方账号,通过社交网络,公司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广泛有效的宣传,还能给品牌培养粉丝。
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洽洽依然是靠传统线下渠道来做产品营销,对互联网并不重视。等它来的时候,增长期已过,从它的官方微博就能看出,洽洽的传播热度并不是很高。
总而言之,不管是销售渠道还是营销模式,洽洽都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结语
今天,像洽洽这样的传统公司还有很多。它们或是因为战略布局出错,或是无法顺应时代发展,而逐渐走起了下坡路。商场是残酷的,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屹立不倒,现在的洽洽就是一个例子。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该如何避免颓势,维持长期发展,是每个从业者都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