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国内互联网大公司年会

年底年初,又到了公司置办年会和公关宣传的时候。假如你关注了相关公司的订阅号、加了不少内部员工的微信号,那么你的朋友圈有那么几天就得遭到洗刷刷的轰炸。即使作为旁观者,实际上你只是看看(不发表意见),却貌似也获得了一丝“不转不是XX人”的即视感,或者“你看别人家的年会啊”的惊奇感。
直到恰巧同在大公司的你参加完了自己的年会。
由于身在某国内互联网大公司(员工数超6000人应该是大公司了吧),就简单聊聊。
听西意欧的讲话,是我在年会上唯一能获得快感的东西,并不是因为他提到了2014业绩喜人各种细分领域稳坐第一之类,或者2015核心员工有机会涨29薪等等。作为小人物,我就是觉得,年会就得说些、听些、看些、获得让人有共鸣的东西。不是因为我喜欢听权威声音,摔!
这些东西,不是T台走秀大胸美腿供PR累计创作素材发公关贴,不是西意欧敲鼓表演拍些特写宣传老板又帅又多平易近人,更不是请些嘉宾拍拍视频说说相声唱唱歌儿对内部员工说自己的产品多牛逼。
这不是提升自信或鼓舞士气的正确方式,如果很多人认为是,那么以上方式也太生硬了,同时也显得十分盲目。
叹,意义何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某度、某东、某60、某儿的年会才是这一套,所以问了问身在某里的同学,她回复:全世界公司都一样。
网上一搜,恰巧Fenng在前阵时间也在微博上生发同样的疑问/感慨。
http://weibo.com/1577826897/C1pXk751S?from=page_1005051577826897&type=comment
退一步讲,群体性行为么?
同样不知道,因为没收集过全世界足够多的大公司的年会“盛况”,特别是国外的。
也许公司一大,人一多,年会文化就会长成这样。
这里的人数概念是多少,500?1000?5000?20000?依然不得而知。
像我这样的不可知论者、好奇宝宝、不明真相的群众,能被年会相关的衍生性问题给烦死。
转身看看国内的创业团队、小公司,谈不上什么“高大上”的年会,却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全员红包、心愿清单、出国旅行等方式,把实惠尽可能送到了每个员工的手中。
对人的成长性投资和情感性投资,永远应该放在公司发展第一位。
年会不应该办成一年一次的娱乐休闲,尽管平时少不了加班的员工确实需要足够的娱乐休闲;也不需要办成规模庞大的全民聚会,尽管平时交流太浅的同学确实需要更多的互相了解。
如果为了实现彰显自家公司很牛逼的样子的光环效应,不如多涨点儿心办点有逼格的科技发布会来的直观啊!

不说了,今天是情人节,我想静静,让我一个人静一会儿。

吐槽国内互联网大公司年会_第1张图片
至理名言.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吐槽国内互联网大公司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