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跟随人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演变的,它包裹人的肉体甚至灵魂。服饰种类数以万计,颜料、布料、剪裁…都是服饰产生的元素,每个时代会有流行和冷门的服饰,不管哪种服饰都不止步于美丑还有着很多的含义,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论论自己对vintage的看法:
所谓vintage就是以前的商品留存下来,被人二手或多手买卖,白话总称就是二手货,但真正喜欢vintage的人们一定不会咬文嚼字在乎“二手”二字,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只是在乎他可能价格较低(不是所有vintage都较便宜,也有很昂贵的商品),核心看重的是历史价值。对于像我一样还是学生经济条件有限,但也热爱复古文化的人来说真是两全其美的选择,我会去服饰店闲逛,慢慢试适合自己的衣服,也控制购买价格,进而减少了我在网上的不理性消费。
喜欢古着服饰的盆友都知道在欧美vintage商店是十分普遍的,中国城市特别是特一线城市现在vintage也在持续发展着,在北京尤其是南锣鼓巷有着许多古着店,消费促进生产,只有存在一定消费人群才会使一个产业在一个地区密集出现,南锣鼓巷是古文化老巷营造的氛围就很复古所以促生vintage也很自然。这是vintage发展的积极一面但消极一面更值得去探究。
在中国vintage始终是冷门的,甚至不被接受,“二手货嘛,又廉价可能还很脏呢!谁买呀”我有时能听到这些负面的话语,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积极和消极都需要接受,才能有更好的进步,确实二手商品的干净程度需要vintage店铺去改进,真假也需要市场去净化,希望vintage在中国的发展能注意到这些消费者重视的问题。
先抛开vintage的硬件问题,从人们的心里出发探究为什么人们拒绝接受vintage商品?首先现代人都有的虚荣心在作祟,不是歧视,这其实很正常,怕别人知道我总买二手货,怕别人看不起,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此时,不管你多么高尚都多少在意别人的眼光。
其次喜新厌旧也是所有人都会有的状态,这就更正常了,很多人会说“我有钱了一定买最新的产品,为什么要买以前就有的烂货甚至还是别人不要的东西”,说的有些太尖锐,但人们的内心事实有时就是那么刻薄。
但如果我们二手买到的东西真的有审美和历史价值还价格便宜,甚至还可以用一件衣服把一个故事或一个时代的背景讲给人们听,“我跟你说呀,不是这件衣服那个历史上的某个人生命就停止了;这件衣服呀被谁谁谁穿过;这件衣服是以前哪个正统军队穿过的…”,了解接触到这些可能他们大概多少会心动的。我们不要求别人一定去购买他们,但希望这种文化被理解与尊重。
现在新生的服饰很科学也很美观,但负面来说,总会有人们谈论为什么这件衣服没穿多久就烂了。这便是现存服饰产业的弊端,刻意追求效率而有时轻视了服饰的寿命。我在此并不是为了对比两者谁好坏,两者必然各有所用,毕竟有新才有旧,万物皆轮回。为什么古着衣物有时存在漫长的时光还那么完整且耐用,核心还是要提到做工问题,不是说以前的就做工好,反之很多材质和技术和现在比还存在巨大的缺陷,我只想谈论到这件产品生产者用心与否,手工制作vintage商品是很常见的,好的手工产品寿命是你无法估量的,服饰产业也是利益机构但核心理念不应脱离产品基本的寿命和审美价值,对于某些方面新生服饰产业从历史中汲取制作文化是很重要的。
收藏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传承。就像长辈留给你些他穿过的衣物,你穿上他就会潜移默化地沾染一些他的气质,这便是传承。父亲留给我许多他那个年代穿过的衣物,我不感性的说确实我父亲的眼光还是挺不错的,留下的衣物在我青春期我会不屑一顾,但现在我经常穿着我父亲的衣物,母亲看到我穿父亲的衣服还总对我说你越来越像他了,我也总会觉得穿父亲的衣服我很自信也更加显现稳重,这可能也是一件有年代感的衣服价值所在,有意思的是爸爸还经常吹牛他以前穿衣服可酷了,引领着90年代的服饰潮流呢,好多姑娘们还排队追我呢!传承父亲旧衣服不仅促进我和父亲的感情交流也让我慢慢爱上vintage这种复古文化。
还论优点vintage有时便是一种无意识性的环保举动,简单来说就是回收再利用,对于衣物不必追求过多的数量,质量为重,好的衣物经久耐穿且永不过时,积少成多也是减轻环境的负担,最后可能谈论地太宏观了,请大家见谅,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了解到不同的方面。
最后在此尊敬那些古着服饰艺人和古着传播者们,跟内行的您们比起来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希望古着文化在中国能被更多人理解甚至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