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9

不是抗拒創新,是應變太狹隘:從UBER看政府法令與應對

最近Uber將在台暫停服務,看起來這個引進創新運輸產業營運模式的公司似乎在此遭到滑鐵盧。

Uber 在台灣的營運引發很多爭議(其實在各國都是請參閱這篇:細看 Uber 在各國面臨的法規問題http://technews.tw/2016/12/12/uber-in-other-countries/

),Uber 曾召開座談會,批評台灣政府不擁抱創新。

但是台灣政府真的都沒反應嗎?其實不是的,Uber 進入台灣時,政府機關其實有在著手研擬[多元化計程車方案],就是針對Uber這種創新產業做出應對。

但是顯然政府機構和民間產業的步調不一,所以現在最終結果是Uber在台暫停服務,那問題出在哪裡?

是因為政府機構行事繁瑣,效率不彰拖垮整個計畫?有可能,但我覺得不是主要因素。

是因為政府機構官僚式的''依法行政'',還有各機關的本位主義,互相箝制,導致Uber無法生存?這個因素也的確存在,不過不是只有Uber有這種問題,政府機構的無效率影響的是所有產業,所以我想這也不是主要因素。

是因為Uber的新型態影響原本計程車生意,阻礙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財路,引起太多抗爭,所以政府要出手干預?小黃司機聲音雖然大,不過消費者可是一片好評,這個雖然也有影響,但仍不是主要因素。

那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我認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就已經是錯誤的了。

就表面型態看來,Uber是運輸業,很多人都這麼認為,政府也是這麼認為,所以從一開始政府機關就是把它當成運輸業來看待。但是Uber是甚麼?Uber

只是一個網路媒合平台,提供供給者與需求者配對,在適當的時間地點找到可以運輸的工具,它連計程車公司都不是,基本上就是司機與乘客的我愛紅娘版APP。

Uber

的創新不是那種天翻地覆,完全不同面貌的發明,它的創新在媒合,不是運輸業的創新,只是剛好運用在運輸行業上,但是仔細深入去檢討,包括稅制、仲介法規、保險等等其實牽涉的問題很廣泛,而政府卻只是想用運輸業的法令來應對,這種頭痛醫頭的模式,才是問題的所在,問題不在於[多元化計程車方案]不好,而是政府只想靠這個方案就解決問題。

其實台灣政府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無能,那麼沒有效率,問題就是想要''太有效率'',總是寄望有某個絕招或法寶將問題一次解決,這是心態問題。

還是要重複一次,我們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們是想靠某個方案就解決問題,所以常常做出半調子的成果,這才是問題。

Uber 在台灣會消失嗎?應該不會。但是何時才能找出平衡點呢?那就看看政府機關怎麼應對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