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如何搭上进博会这趟“快车”?

地方政府如何搭上进博会这趟“快车”?_第1张图片

作者: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院长 赵永超

来源:华略创智(ID:uit_shanghai)

华小略说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在上海开幕。本次进博会相比于首届进博会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呈现出快速、良性发展的态势。

随着人们对进博会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日益成为各地政府、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华略智库有幸参与了上海市有关进博会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本篇文章就相关问题与大家聊一聊。

01

认清进博会的发展阶段

要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首先要对进博会有个全面的认识。首届进博会的亮相无疑是惊艳的,对我国全面构建开放新高地、平衡我国对外经贸结构、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意义毋庸赘言。

地方政府如何搭上进博会这趟“快车”?_第2张图片

但是从一件事物的发展来看,进博会无疑也是“年幼”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功能。从这个角度看,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大体可能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溢出效应的探索期

从现阶段看,进博会的举办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意味较浓,围绕进博会的市场化机制还处于初步形成和建构阶段。这一阶段谈不上可以实现重大的、实质的进博会溢出效应。

但社会各方已经可以感觉到进博会蓬勃的生命力,体会到进博会在推动各地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政府和社会各方会从各个方面积极地尝试承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协同的进博会溢出效应机制。

二是溢出效应的构建期

这一时期各地对进博会的认识将进一步成熟,更加清楚自己缺什么,知道从进博会中可以“买到”什么。

各地对如何引导和诱发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更加成熟,市场的力量将逐步从协同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各地企业、社会团体会自发形成与上海进博会的对接机制,一张围绕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网络将加速构建。

三是溢出效应的成熟期

这一阶段进博会将基本完成溢出效应的释放,有力的推动各地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和对内开放。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将在这一阶段向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方向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还处于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探索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推动各地加强对进博会的认识,推动各地进博会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协同的方向转变,为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第二阶段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02

各地对进博会的认识亟待加深

从华略智库对首届进博会各地情况的调研和整理看,各地对进博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呈现出离上海地理距离越远,进博会影响力递减的趋势。

一些地方政府还把进博会等同于“世博会”,或视为“展销会”“招商会”“形象展示会”。采购团的数量和质量还没有与进博会高质量的供给相匹配。

从华略智库统计的各地官方进博会报道数量看,个别省市对进博会宣传报道不够充分,宣传部门新闻宣传内容不够、线索不多,缺乏对进博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从省级层面看,除上海外,仅有浙江、江苏、天津、湖北和甘肃对进博会的专题报道超过10次,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和海南对进博会的专题报道仅有1次,有的省份甚至没有对进博会进行任何报道。


地方政府如何搭上进博会这趟“快车”?_第3张图片

图1 首届进博会各省官方平台报道次数 数据来源:华略智库整理

此外,首届进博会各省市参会的交易商数量差距很大,最多的是江苏和浙江,交易商代表数量达到1到2万人,少的仅有几百人。

有的省市参展的交易商数量与其经济规模不相匹配,这说明当地的进博会需求还未有效实现对接,遑论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去年进博会首次举办,部分省市驻沪机构自身力量有限,缺乏大型展会接待经验,导致接待准备工作不充分,出现了时间紧张来不及办参展证、与有关部门衔接不顺畅、交通住宿组织不力、会场现场组织较为混乱等情况,这是需要上海和各地共同努力继续完善的地方。


地方政府如何搭上进博会这趟“快车”?_第4张图片

图2 首届进博会各省交易商代表人数 数据来源:华略智库整理

03

深刻认识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目前社会上对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研究成果颇多,基本涵盖产业、贸易、科技、社会等诸多方面。这些溢出效应无疑也是各地应该承接的重点领域。除以上几点外,我们认为还有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一是贸易资源的溢出

发展商品和服务的进口贸易是进博会举办的意义和本源,各地对接进博会还是要回归到这一核心根本。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出历史新高,首破30万亿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超过美国。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贸易也在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国内贸易实现增加值11.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3%,成为占比仅次于制造业的国民经济大产业。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

各地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靠进博会的作用,推动各地贸易服务行业的再升级。集中表现在通过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培育各地贸易骨干企业、促进贸易与产业深度融合、增强在某些领域的定价话语权,同时以贸易引导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是人力资源的溢出

实现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和市场机制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在现阶段还缺少一个进博会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服务平台,形成一个认同进博价值、熟悉进博体系、推动进博外溢效应实现的人才团队。

建议上海和各地政府紧抓进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可以开展各类进博培训班、成立专业的进博人才服务机构、推动进博人才互派交流,形成进博高端人才、进博高级管理人才、进博产业经济人才等多层次、多类型的进博人才梯队。

三是品牌资源的溢出

进博会是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展会,主要以汇聚“买方”为主,这也是进博会区别于以“卖方”为主的出口型展会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购买者的角度,就要回答“为什么要到进博会这个平台来买”这个核心问题,就要形成购买方对进博会这一品牌的价值认同。

随着进博效应在各地不断的扩展和发酵,进博会的品牌价值溢出将在各地逐步显现,联通全球、价廉质优、方便快捷、高端品质等品牌内涵,势必为释放进博溢出效应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是文化资源的溢出

进博会是一项长期的国家级展会,不是短期一项工作任务,其长期性、深刻性也就决定了形成进博文化的必然性。

特别是在复杂的外贸形势下,进博会倡导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理念显得愈加珍贵,是进博会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宝贵文化资产。各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各项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如何引进、培育和发展进博文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

04

各地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若干思路

现阶段,各地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方面的首要工作还是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进博会,通过相关政府部门、驻沪机构、在沪企业等与进博会有关部门建立直接联系,与上海市有关部门、虹桥进口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及有关大型企业建立对接,与“6+365”线上平台实现互联,明确围绕进博会有哪些资源要素可以推动资源外溢。除以上具体工作外,我们建议各地政府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思考进博会如何与本地发展需求相契合

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首先还是结合本地发展的需要,哪些产品和服务对提高本地老百姓生活质量更为有利?哪些产业的哪些要素是本地经济产业急需的外部资源?

如何通过进博效应导入新的产业和发展平台,形成区域新的发展动能和产业高地?通过研究这些核心问题,进而明确要到进博会买什么的问题,找到利用进博会实现资源导入、优势构建和跨越式发展等问题。

二是思考进博会如何与本地开放政策相契合

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导入势必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建设更为外向型的经济体系。这一过程无疑也是各地进一步推动产业政策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的重大机遇,推动相关领域的开放改革也就有了明确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在首届进博会上,已经形成了一批相关案例,如辽宁省在进博会上举办中国辽宁—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对接会、北京朝阳区分团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经贸合作,共享开放成果”主题活动、宁波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对接会等,这些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三是思考进博会如何与区域自贸区建设向结合

随着中国正式宣布新设6个自贸区,全国自贸区总数达到18+1个,呈现点线面相结合、全国遍地开花的自贸试验区新格局。在自贸区可以辐射的范围内,如何形成“自贸区”+“进博会”双轮驱动的格局,也是可以作为有关地区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重点工作方向。


对于上海来讲,应进一步做好进博会这篇文章,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使上海成为贸易引领、制度创新、信息聚集中心。

华略智库在承接有关部门进博会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已经在进博会溢出效应方面形成较为成熟的智力研究成果,包括如何建立完善的溢出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如何构建进博会溢出效应市场机制、如何制定进博会相关产业规划等方面,将继续在推动进博会外溢效应过程中发挥智力指引和支撑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方政府如何搭上进博会这趟“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