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法-比喻:为什么我的文章总显得过于直白?

很早之前批改过一个学生文案课的作业,文章题目是《几乎把人逼疯的屈某氏导购》。

全文1000多字,通读一遍后,屈臣氏导购有没有把人逼疯我不知道,我这个阅卷人差点被逼疯了倒是真的。

摘抄几句她的文章:

屈某氏导购是真的烦,那一张嘴一直不停地说,说的人真的是烦……

屈某氏导购是我见过最烦人的,特别的吵,从我一进门一直吵到我结账出门……

……我现在就特别不喜欢进屈某氏,就是因为他们导购总是推销这个那个,很烦人……

……最后总结一下,屈某氏的导购真的太能推销了,几乎能把人逼疯,千万别去!

苍天啊,我判的到底是作业,还是一堆发泄与牢骚?

干巴巴的吐槽隔着屏幕喷到我脸上,毫无阅读体验感。

“我只是想写干货,吐槽乱推销现象”

拿着低分,学生挺委屈的:这些都是我的亲身感受,我说出了大众想吐槽的话,为什么得分这么低?

只是想写点干货,吐槽导购乱推销的现象,却因为话语太干被嫌弃。

相信不少初学者都遇到过这种现象。

为什么我的文章总被说没趣味?

为什么写了半天,对方看到一半就说读起来没有快乐感?

读者的阅读愉悦感是怎么来的?

今天就来浅谈一下让文章不干的写作手法-比喻。

比喻,是小学就学过的修辞手法,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比如下面几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

A、这炎炎夏日,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让人苦不堪言

B、她红扑扑的脸蛋像红苹果一样,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C、今天的月牙儿弯弯的像个钩子

3

2

1

请选择!

……

别找答案了,因为没有答案。

如果真的选出了答案,那证明……你需要好好研究一下比喻了。

比喻:最简单的帮助制造阅读愉悦感的手法

比喻句,就是把A比作B,有明喻、暗语、隐喻、借喻等等十二种分类。

(具体的区别有兴趣的可以自查百度百科,毕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百度知,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不知百度也知”。)

好的比喻,应该有三个要点:

1、神似

2、形远

3、易秒懂

神似,就是说本体和喻体之间需要有一点相似之处;

形远,是说本体和喻体之间外形上又需要差的非常远,最好本体是具体事物的话喻体就是抽象事物,本体是抽象事物的话喻体是具体事物;

易秒懂,说白了就是这句比喻说出来,别人立刻心领神会,如果还能隔着文字和你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笑,那就更好不过了。

比如A选项,学过一点物理知识的都知道,太阳本身就是一个大火球啊,拿火球比喻火球,一点也不高明。

B选项,小女孩的脸是具体事物,苹果还是具体事物,形态上以具体比喻具体,也不高明。

C选项同理。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到大常见的比喻句,这样看来,是不是感觉很烂?

比喻句,掌握好它的三个要点,用好了,可以轻易让读者产生成就感,觉得你这机灵抖得很有趣味,会心一笑后,阅读愉悦感瞬间升级。

但是用不好,整个文章的level就会瞬间降低,感觉你的文字自带三分土气。

好的比喻长什么样?

时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矣!时间正如小河里的水,看似不动,其实在淌。

把时间比作像白驹穿过缝隙那样快。

神似之处:快

形远之处:以具象(白驹)比喻抽象(时间)

秒懂:读者自动脑补白驹飞驰场景,立刻明白

人生就是那么回事。就是踢足球,一大帮人跑来跑去,可能整场都踢不进去一个球,但还得玩命踢,因为观众在玩命地喝采、打气。

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

王朔这句话,把人生比作踢足球。

神似之处都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形远之处是以具象(踢足球)喻抽象(人生)。

读者自动脑补踢足球的场景,细细体会,然后拍手称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都说朱自清的散文如梦如画,这与他善用比喻也有关系。

月光和流水都给人以安静宁谧的感觉,但是月光可见却无形,流水是可触碰的实体物质,拿流水喻月光,以有形喻无形,搭配荷叶与荷花,一幅《荷塘月色》的画面跃然纸上,读者秒懂。


讲到这,再回看之前《几乎把人逼疯的屈某氏导购》的案例。

叨叨的导购、无休止的推销、一张张虚伪地等着你消费的脸、被这些折磨得烦躁的心情……

如果不用干巴巴的描述和说明语言,用上比喻的手法,你认为该应该如何呈现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手法-比喻:为什么我的文章总显得过于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