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经济学家迪克西,有一次在讲完博弈论的课后,玩了一个游戏。
他拿出20美元,说哪个学生鼓掌时间最长就给谁。
你猜最后拿到20美元的学生鼓掌了多久?——4个半小时。
为什么学生们这么拼?因为他们在上博弈论的课,因为他们足够理性,最后停下来,并不是因为谁认输了,而是大家实在没力气鼓掌了。
理性的背后,是一旦开始鼓掌,学生们就发现停不下来——假设你拍手十分钟能赢,一定有人会多拍一秒,已经拍了10分钟的人不会在乎多这一秒。
博弈论课堂里,大家都知道沉没成本不影响决策,关键是多拍几秒?于是一个小时后,这个分析成立,两个小时后,这个分析还是成立。
如果体能的因素不考虑,那么无论拍了多长时间的手,这个分析一直成立,多拍一秒就可以赢得20美元,总比什么都得不到要强,理性的算计让你继续付出,不存在任何关键点让你停下来。
这是一种陷阱,一种一旦开始就逃离不了的陷阱,而且因为这个陷阱里赢家非常有限,导致了所有的输家也得付费。
比如彩票,中不了奖,你也得先花钱买彩票。
比如选举,最后当选的只有一个,但是所有参选者都得花钱如流水,还都得经受地狱般的选战考验。
再比如吃东西比赛,胜利者只有一个,但是所有参与者都得填鸭式的吃吃吃吃吃吃吃。
再比如考名校,最后能进清华北大的人,比起考生数量来说是极少数,但是每一个家长都不得不在这个教育的竞争里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
而最残酷的无外乎竞技体育,最后拿金牌,拿冠军者只有一人,但是参与者都得付出几年,十几年的青春和汗水。
这种博弈陷阱,一旦参与就难以自拔,投入越来越多,陷得越来越深。而且陷入的每一步都不是因为冲动,而是理性的选择。
到最后,如果你输了,毫无疑问是惨败,即使你赢,那也是惨胜。
想一下那个鼓掌4个半小时的学生,20美元值得这个4个半小时么?
傻傻地做不行,不参与也不行,财新主编王烁老师在他得到的专栏里给了我们三个策略。
第一种理想的情况,理论上标的物的价值和参与的人数之间有一个纳什均衡,比如20美元,参与学生10个人,那么参加报价的人都清楚,长期来看,报价就应该是20/10=2美元。
也就是你的报价,是标的物的价值/参与的人数,长期来看,这是报价的底线,任何高于这个的报价都是迈入陷阱的魔鬼第一步。
但是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无法衡量标的物价值,也无法去衡量自己的付出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想办法减少参与者,让参与者降低成1人时,标的物就是你的了。
怎么降低呢?如果大家都开始鼓掌了,你就得首先告诉大家,你有足够的决心拿第一,放弃一切也在所不惜,你们不管是谁参与进来最后都是我最狠,所以不要进来徒增伤亡。
这个信号要足够明确的释放出去,让其他参与者放弃。
比如王烁老师讲的天津混混抢地盘的方法,不同混混组织之间抢地盘,是很容易各自伤亡,得不偿失的,这时候如果有一群混混在公开场合架起一锅沸腾的油,然后把手伸进去拿铜板。
这就告诉其他混混,我们就这么狠,有让自己的手真的被油炸的废了的决心,你们参与不参与进来?
通过这样公开,明确的信号,告诉其他参与者,他们只要是理性的,就能退出,从而把标的物让给你,或者给你降低竞争者。
但是,如果这样的信号无法释放,甚至参与者们都是匿名的状态,别人收不到你的信号,就等你你没发信号,那么这个方法就没什么用了。
这时候,就得从客观,回到主观,告诉自己——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反正结果注定悲剧。
既然结果注定悲剧,那就享受这个大家都输了游戏吧,就像我们的人生,既然都是注定要走向死亡,那么就享受这个过程吧,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不要把人生玩成一场输家也付费的游戏,不要去那个本来赢家就少的赛道上——比如财富,比如所谓的成功,比如所谓的名利,地位,这些都是少数人才能获得的赛道。
要让人生的赛道更多元,也要让回报回归到当下,每一个当下,每一刻都有回报,那么人生才有意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