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风景

一处风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这里看去,江的对面是一大片荒草,这是江心的一个沙洲,衢江与灵山江在这里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Y字母的形状,严格来说是小写的字母y,因为更大的衢江比较强势,不肯改变走向,靠y左边的灵山江要小一些,更像是融入了衢江的行列,不知经历多少如歌岁月的汇融,在江心的位置形成一片沙洲,又不知什么时候起,沙洲上移居来人家,有了村庄,还在沙洲上建了一座宝塔,以镇住江洲,以前没有桥梁的时候,为什么人们要选择江心的这片沙洲定居呢?

更远的地方,可以看到山上的庙宇,那是和江心洲同样隔着江水的龙游石窟,石窟所在的山其实毫无特别之处,是浙西随处可见的波浪般的丘陵,这种山形状更像馒头,年轻时候和发小坐在鸡鸣山上一座废弃的碉堡上,常常往四面寻找哪两座相邻的丘陵,看谁找到的馒头更像女人耸起的胸部,就单个来说,远处任何一座丘陵都是,特别是在冬天下雪过后的晴天,雪白圆润,诱人的弧线非常优美,江南的山用的最多的形容词是“清秀”,说明它们也确实是柔美的女性啊。

虽然已经深秋,四面目力所及,依旧是绿油油的,也许是距离的原因吧,脚下的一些杂草倒确实是枯黄的,另外的能让人联想到肃杀的秋季的,是水流相对平缓的江边,三五只结队或者落单的野鸭,那些野鸭看去比普通农家养的鸭子要小很多,轻巧地浮在江面,羽毛是一种灰暗的颜色,非常柔和地融入进江面的背景色中,所以只要有一阵微风吹过,平静的江面泛起涟漪,那些野鸭一幻一幻地就看不清楚了,不仔细看,很容易你会以为只是一朵朵的浮萍,被江水荡漾到了岸边。其实有时候野鸭确实消失一会儿,它们过一段时间就会潜入水中,大概是找食吧,一二分钟以后又在不远处冒出来,野鸭是吃什么的呢?水草还是小鱼?鱼儿在水中就像精灵那样灵敏,野鸭捉得到吗?

一处风景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记得小时候非常喜欢在水里玩,好像那时候的水比现在要干净许多,中学的时候,班级组织野炊,就是在小南海的江边上,我们从家里带着铝制的锅,包里装满各种蔬菜,排着队步行来到石窟,大概有多少路程呢?二十里吧,就用江里的水淘米做饭炒菜,到山上捡来树枝当柴,由于树枝不是很干燥,火力太小,蔬菜都是煮熟的,饭也是半生不熟,即便如此,记忆中还是吃得很饱,连锅底的焦锅巴都不剩。

完了脱掉鞋子下到水里洗锅,光脚踩在干净的河沙上,非常舒服的感觉,不像现在的河底,到处都滑溜溜腻歪歪的,从河底摸一块石头上来,颜色肯定是绿色的,长满了发霉一样的绿藻,也许是现在的石头从河水里面吸收了太多的营养吧,当时是几岁呢?初二,应该有十六了岁吧,十五?对了,那时候心里已经有很喜欢的女孩子了。

要是以前,庙宇所在的山脚下,靠江边还有一排很高的树木,因为是长在山脚下,树木要竭力摆脱山岗的阴影笼罩,所以一个劲地往高处长,为了尽快长高,树木舍弃了中途的一切枝枝叶叶,只把繁荣聚集在树顶的位置,所以与别处的树比起来形状不同,树杆部分特别多,一溜儿光杆到顶部,突然在高处枝繁叶茂起来,远看倒像是撑开了的一把大雨伞,这应是环境所迫,每一个个体,总是不断地在寻找适者生存的办法,在这些方面,树与人是相同的。

石窟所在的位置叫做小南海,小时候我经常和伙伴们去小南海玩,那里的山边散布着许多深不可测的水潭,传说这里的水底联通大海,曾经有人看到过只有海里才容得下的大鱼在潭水里落出头部,我们常常站在墨绿又很清的水潭边,丢一块石子激起一阵水花,然后看着围绕水花的波纹一圈圈扩大,渐渐地又归于平静,或者蹲下身子,尽力侧着头,往崖底下崖壁与水面交接的尽头观望,那里崖上水珠滴落在水面,叮咚作响,因为有漏过潭边樟树叶子的阳光照射,光线又被水面反射到潮湿的崖壁上,即使最深邃的幽暗处也是波光粼粼的,这时,突然有个银白的美人鱼从闪烁着波光的潭底游出来,我想,那是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的。

一处风景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南海石窟那时还没有庙宇,据说更早以前确实是有庙的,后来毁了,证据之一是石窟所在的江边一直有一座和尚的坟墓,是石头砌成的多面体形状,四面还有青石的围栏,貌似本来应该还有一个亭子,不知什么年代消失在漫长的岁月中了,有和尚就应该有庙吧?只是因为遭遇变故那时已荡然无存了,而现在又重新建造起来,可见就是佛祖也逃不过兴衰祸福之轮回的。

一处风景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我坐在“y”形左面的江边,隔着江心洲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边庙宇的黄色屋顶,山脚下那些高大的树因为被江心洲的草木遮挡,分辨不清,前几天倒是特意去看了看,现在那里的那几棵树还是以前的吗?我有些怀疑,虽然更加茂盛,它们看起来没有以前那么奋发了呢,像是放弃了挣扎,模样儿也早已经随波逐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