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是什么

如果把所有的家庭教育进行一下分类,大体上可区分为三种类型:过度控制型、过度放纵型、中间型。用我们的话讲,即太严、太松、适中。你可以还有其它分类原则,但无疑,以上分类原则是最普遍的,同时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你小时候一定问过别的小朋友“你爸妈管你管得严么”之类的问题。

中国人一直受中庸思想影响,观念和行为上有调和的习惯,但在教育上似乎并没有和稀泥,“严(名)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词如此之多就说明了中国文化传统是鼓励“严格”的教庭教养的。小孩子刚一开始接受教育,《三字经》就告诉他“教不严,师之惰”了。

现实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严格教育的例子,从身边的同学、同事和朋友那一定听过不少他们小时候的苦泪史。我在2月20日的文章中引用过董卿父亲在教育董卿时的一些做法,也说明严格的家庭教育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很多成功人士甚至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早期接受的严格家庭教育,并引以为傲。

相反,骄纵型家庭教育方式尽管也有一定的市场,但仅从名字上来看,它就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更没有人自豪的声称自己来自一个骄纵型的家庭。传统上来讲,骄纵是祸害,是一切不幸的根源,《增广贤文》以千年的传统积淀告诉我们“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我想其中的“慈母”应该指的是骄纵型的母亲。

《正面管教》一书按照作者的说法,其立场是适中的,但却不是简单的折中,本书的副标题“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已经说明了该书的写作目的和理念。由此来看,“正面管教”的提法倒像是军事术语,即放弃旁门左道地攻击敌人左右两边的阵地的,从正面直接突破。

有意思的是,本书英文原名《positive discipline》中的“discipline”既有训练和意思也有惩罚的意思,但贯之以“positive”的“正面惩罚”就不再算是体罚了。书中,作者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套解决孩子不良问题的系统化方案。(注意,是出问题了,才有了方法,并不是因为给读者提供方法即可防止出现问题。)然而要自如的运用方法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却不是一蹴而就人,在训练孩子上也不是每一次都会管用,所从“discipline”这一词来看,它不但只训练孩子,同时也涵盖了家长自训(甚至参训相关培训)。

说到这,我们才能理解所谓“正面管教”的内涵,也更能理解全书的主旨。

“正面管教系列”内容虽多,原则却是非常简单而明确的,即“‘坚定而和善’地协商解决问题”。“坚定”代表父母(老师)针对孩子不良行为所持的立场必须不可撼动,不能因孩子的软磨硬泡和其他客观条件就轻易地更改决心;“和善”代表教育者始终保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态度,并时刻控制自己不要将不良情绪施与孩子。

看到这,你也许会笑,搞了半天,没什么神秘的。

事实上就是如此,做什么事不需要如此的原则呢,所谓大道至简,处理任何问题上升到一定高度又都融汇成一条简单的“心法”了。

之前,我已经说过了“坚定而和善”地协商解决问题是《正面管教》的核心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使孩子获得责任感、归属感以及价值感。生活中,如果由于家长的不当行为导致孩子缺乏以上三种感受,那么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对抗等不良行为。

作者按照孩子的错误观念及其目的,将他们的不良行为递进的四级:即A寻求过度关注、B寻求权力、C寻求报复、D自暴自弃。下面我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些观念或行为动机(“我”指孩子,“你”指家长):

A——只有我得到你的关注,我才有归属感;

B——只有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C——我达不到目的,但至少你也受到伤害;

D——我不可能得到归属感了,我放弃。

在意识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后,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对孩子行为的解读,判断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是ABCD中的哪一个,才能对症下药。

判断动机的两条线索:

一是从自己(家长)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上自行体察;二是观察孩子的反应。

从两条线索上基本可以猜个十之八九了,你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帮助自己形成最后的判断。同时,对话也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因为孩子是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动机的。

孩子出现以下两种反应说明你猜对了:一是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笑,哪怕他同时回答“不对”;二是明确回答“是”。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表格中有提到的两个概念

“矫正错误的3R”指的是:承认(recognize)、和好(reconcile)、解决(resolve);

“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指的是: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同情,但不能宽恕;3.告诉孩子你的感觉;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把正面管教的问题解决系统讲完了。简而言之而以概述为:孩子有了不良行为——家长分析判断背后动机——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核心是最后一步,即教孩子要做什么;方式方法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由父母引导、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该方案是由孩子参与协商制定的(当然,方案有时需要不断修正);最终形成了让惯例和规矩说了算,而不是家长说了算。


家长要通过以上的正面管教,将使孩子获得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4.内省能力

5.人际沟通能力

6.整体把握能力

7.判断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PD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