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缘由

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缘由

    1.北京市:北京自古以来有蓟、幽州、大兴府、北平等名称,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是北京得名之始。民国时,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北平为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天津市:天津古称直沽。明成祖朱棣在争夺帝位时曾于直沽率军南下,故其在当了皇帝后,改直沽为天津,取“天子渡口”之意。

    3.上海市:得名于黄浦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早期聚落兴起于上海浦。聚落以浦命名。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设镇及市舶务。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立上海县,1930年设立上海市。

    4.重庆市:重庆古称江州、渝州、恭州。因宋孝宗的第三子赵王惇被封在恭州,同年又由恭州承嗣帝位。故升恭州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5.河北省:以其地在黄河以北而得名。唐朝时始设河北道,后称为河北路,中书省、北直隶、直隶等。1928年改名为河北省。

    6.河南省:以其地在黄河以南而得名。唐朝时始设河南道,明时设立河南布政使司。清时改称河南省。

    7.湖北省:以其地在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宋时置荆湖北路,元明时为湖广行省。清康熙时分湖广为左右布政使司,并改左司为湖北省。

    8.湖南省:以其地在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唐时置湖南观察使,宋时置荆湖南路,元明时为湖广行省。清康熙时分湖广为左右布政使司,并改右司为湖南省。

    9.浙江省:浙江古指今富春江、钱塘江。唐时置浙东、浙西观察使。宋为两浙路。元为江浙行省。明时设浙江布政使司。清时为浙江省。

    10.江西省:隋唐以前习惯称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为江南。唐时始设江南西道。宋时为江南西路,元时为江西兴盛,明时为江西布政使司,清时称江西省。

    11.山东省:山东原指崤山以东秦以外的六国地区。金时置山东东路,元时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明时为山东布政使司,清时为山东省。

    12.山西省:山西原指崤山以西的地区。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始设山西布政使司,清时为山西省。

    13.黑龙江省:黑龙江之名来源于《辽史》,因江水色黑,形如游龙而得名。清时设黑龙江将军,光绪时改为黑龙江省。

    14.吉林省:清康熙时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后置吉林将军。光绪时改为吉林省。

    15.辽宁省:清康熙时在其地设奉天将军,光绪时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安宁之意改为辽宁省。

    16.海南省: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设立海南省。

    17.福建省:秦时设闽中郡(治冶县,今福州市)。唐时取福州、建州(今建瓯)二地首字,置福建观察使。宋时为福建路。元初时设福建行省(治泉州),后并入江浙行省。明时为福建布政使司。清时为福建省。

    18.台湾省:清康熙时(1683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时(1885年)设台湾省。

    19.安徽省:清康熙时分江南省(明时的南直隶)为左、右布政使司。后以左司设安徽省,取安庆、徽州(治今歙县)二地首字。

    20.江苏省:清康熙时分江南省(明时的南直隶)为左、右布政使司。后以右司设江苏省,取江宁(今南京市)、苏州二地首字。

    21.贵州省:唐时置羁縻矩州,因当地矩、贵二字读音不分,故宋时中原人常把“矩州”写成“贵州”。明永乐时,设贵州布政使司,清时为贵州省。

    22.云南省:汉代时置云南县于今祥云县,以传说汉武帝时彩云南现白崖,县在其南而得名。后置云南郡。唐时封南诏王为云南王。元时设云南行省,明时设云南布政使司,清时为云南省。

    23.四川省:北宋时在蜀地设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益州路(后改称成都府路),时称为“川峡四路”。元时设四川行省,明时设四川布政使司,清时为四川省。

    24.陕西省:周成王室将王畿之地以陕陌(今陕西省陕县西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以西称陕西。唐时置陕西节度使,元时置陕西行省,明时为陕西布政使司,清时为陕西省。

25.甘肃省:唐时置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西夏时设甘肃监军司,元时设甘肃行省,明时属陕西布政使司,清时为甘肃省。

    26.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雍正时设西宁办事大臣,习称青海办事大臣。1925年改称青海省。

    27.广东省:汉朝时属交州,三国末年分交州设立广州,唐时属岭南道。五代时称岭南为广南,以其地在三国时为广州,在中原之南而得名。宋时设广南路,后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即广东、广西。明时设广东布政使司,清时为广东省。

    28.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朝时属交州,三国末年分交州设立广州,唐时属岭南道。五代时称岭南为广南,以其地在三国时为广州,中原之南而得名。宋时设广南路,后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即广东、广西。明时设广西布政使司,清时为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壮族自治区。

    29.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六国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今河套地区建立夏政权。北魏时在夏国首都置夏州,宋时拓跋氏建立大夏,宋人以其居西部而称为西夏。元时曾取夏地安宁之意在西夏故地设宁夏行省。明清时属陕西,1928年设宁夏省,后废除。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在天山南北麓,设立伊犁将军。因其地对清政府来说,为新辟疆土,故习称“新疆”。光绪时设新疆省。1957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1.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以大漠、长城为界,把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分为内、外蒙古。以南为内蒙古。1947年,设立内蒙古自治区。

    32.西藏自治区:元朝时在西藏建立行政区,属于宣政院辖地。康熙时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因其地处中国的西部,故称为“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33.香港特别行政区: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由于该地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故而命名为“香港”。清末被英国侵占。1997年回归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4.澳门特别行政区:古称:“蚝镜澳”,又因其隶属广东香山县,故又称“香山澳”。又因其地形如门,故称为“澳门”。后为葡萄牙所占。1999年回归后,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