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艺术是如何结合的

前不久,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了。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北京8分钟”,用现代手法和思维,奉献了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惊艳之作。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模式的文化艺术需要科技的融合创新,像今年即将启动的国家级赛事“汇新杯”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就有科技+文化艺术的专项赛,相信到时候又会有许多的科技+文化艺术的创新产物出现。

作为这次“北京8分钟”的总导演,张艺谋精简演员,大量采用科技手段呈献。

表演中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的熊猫木偶让人影响深刻,熊猫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形象符号,它们是文化的使者。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团队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他们在选材上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棺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上LED灯的制作工艺。

最终版的熊猫道具,高2米35,却仅有20斤左右的重量,比初期的版本轻了几十斤。

让观众发出赞叹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互动。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机器人不但要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要与演员、地面投影进行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

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身上装在的大屏幕使这次表演十分炫酷,移动的机器人,流动的画面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这些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最终打造成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

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一直在充当着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

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科技与文化艺术是如何结合的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与文化艺术是如何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