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闲情偶寄二》

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闲情偶寄二》_第1张图片
《闲情偶寄》

简介:《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资源:https://pan.baidu.com/s/1c1WOn7a 密码: vg2w(txt版本少了戏曲部和翻译)

                                             (第23篇读书笔记《闲情偶寄二》)



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闲情偶寄二》_第2张图片
Ker-Xavier Roussel法国画家Young Women in a Field


万物皆有联系。

书法最讲究的就是一个联动性,即上一个笔画的顿停和走向必然是连接着下一笔。这样一个字、一行字、一书字看起来都似有一种韵味在其中流动,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绘画头像时,一个骨架和肌肉的走向和另一个骨架肌肉必定时有联系的,就像仔细观察五官眉中、眼中、鼻架、人中、唇中都是一个方向顺下来,绝不会存在眼睛整体看向左边,而嘴巴留在右边的笑话来。

李渔也提出在戏曲的音调中,不光平仄要上下联系;在发音吐字上,上下字也是有联系的。如出口一个“萧”字,收音就绝不能再是“萧”字,这样过于平板僵直,所以“萧”出口应该是“西”,收音就应该是“夭”,每一个字都是如此。如此我们听到的戏曲中每一个字头、字尾及余音,才舒服自然,如天造地设一般。

不光是戏曲,在谈论女子方面,李渔也像一个专家似的。

他能从肤色、眼睛、眉毛、手足、化妆、发型、体香、姿态等细细探讨,仿佛女子是一个待他装扮养成的物件。谈到女子皮肤颜色为什么有黑白之分?说那是因为父亲的问题。父亲的精液是白色,母亲的血液的红色,交织一起。这样女子受精多则皮肤白,反之则皮肤黑。说到发型,依他看,最好的莫过于“乌云头”、“蟠龙头”。龙虽然善变,也不过飞龙、游龙、伏龙、潜龙等;可云就是千变万化。如果一个女子够聪明,每天仰望天象,按云的形状去梳头发,即使每天变换发型,也变不完。

而且他认为只有长的好看的女子才适合擦粉涂白,其他长相的反而不用。长的美的擦白了只会更加美丽,使绝色容颜微施脂粉、略染腥红,更加娇媚无比;而丑陋的女人本来肤色就黑,在黑上加白,反而显的更黑,徒增丑陋。当然,他也不会如此的偏激,想到一个中庸的办法帮助皮肤黑的人。比如想要染紫色,肯定要先从白色染到红色再从红色过渡到紫色;所以黑色想变白也是一样,擦脂粉时先用薄粉匀一次过渡一下,再擦一次就可以白的均匀很多。但说到别的方面,又纠结说到女子长相不用非常好看 ,但一定要有“态”。像这种形体、容貌、知识都可改变的时代,这种似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的态度,实在难以靠外界练就。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的女子明明容貌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却能让人不知疲倦地思念。


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闲情偶寄二》_第3张图片
Ker-Xavier Roussel法国画家Miracle of the Fishes


在住宅方面,李渔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要花大价钱去模仿别人的亭台楼阁,他更喜欢自己去创新。觉得自己最大的梦想便是买一条小船,船四周都实的,唯独窗子做成扇面形状。两岸的湖光山色、寺院宝塔、山烟竹树以及过往的樵夫牧童、醉翁游女,连人带马都成了天然图画。

他家中有一个小景山水,在上面放着像他自己垂钓样子的微雕,每天观看都不舍关窗。有一天突然灵光一闪把四周的窗子做成画框的形状,中间留出来专门看山用,这样一来,山不是屋后山,反而成了画中山。还有一次看见书房外的树被淹死了,本想做柴烧又砍不动。李渔仔细瞧瞧树枝弯曲像古梅,老树干又盘桓交错,于是便利用起来。拿一面盘曲一面较平直的树枝做成了两颗梅树,一颗从上面向下倒垂,一颗从下面向上仰接。完全保留天然的形状,连稀疏的枝丫和细小的树梗都留了下来,整体做成了窗户。之后又拿彩纸剪了红梅和绿萼点缀之上,活像活梅初开花的样子。

除了把自己的艺术气质用在这些方面,有趣的是还用于偷懒。常常李渔刚想出一个妙句准备写的时候,却被小便打断,等方便完了句子又给忘了。就在书房旁边的墙上挖一个小孔,里面嵌上一根竹子,使方便在里面却流在外面,而闻不到任何味道。这样无论阴晴寒暑,也可以足不出户。

我在书中有时看到李渔哭穷,说自己老了,说自己知道的太浅陋,心生难过。但就是如此也能感受到他方方面面的探究之心,如此多的生活细节,绝非是一时或者一年就可感悟出来。我最近有时就在想,对于我们学画的人来说,画是表达我们自己的途径。而对于这样的文学家来说,这本书难道不是他半辈子中内心的自己?世人谁都有自身难处和困难,可活的如此有情趣,抱一颗赤子之心,却属难得。

看似花几个小时读一部分他的书,却也忘了这是人家大半辈子反复斟酌思考的一度过的生活。真的是用他人之书,窥他人之生活,生自身之感悟。




1.最近一直在想画,自认为画分三种。一是表达美、二是表达自己对外界的感受、三是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果用这来解释很多看不懂的画,就完全解释的通了。想到上次去毕业展看到一张画的介绍,是对自己内心感触最深过去种种场景的结合,如果不是有讲解,单凭画是完全看不出的。

2.所以又得出画并非是一张画,它往往是和它本身的内涵为一体的。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如果失去了对战争的控诉,那这张画也就失去了如此重大的意义。由此推论,书也是如此,这本书的作者处于什么时代、有什么遭遇都是不可忽视的,单单就书读书,同样也失去了意义。

3.本书相关链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闲情偶寄一》\书中相关书籍与人物:《还魂记》、金圣叹

4.这本书豆瓣评分8.5分  本人推荐  8.0(满分10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闲情偶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