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关头真正来临之际
只有沉着、冷静、专业可以挽救生命
2018年5月14日,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
在自动驾驶失效并面临强低温、强气流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靠人工操作完成安全迫降,119名乘客平安落地。
这几乎是当年纪录片《空中浩劫》中英航5390号的翻版。
事后,界内人士高度评价,认为此次迫降堪称“世界级”。
网友们也怒赞机组人员,称刘传健是中国式的“萨利机长”。
当时的情况究竟有多严峻?
仪器失灵
根据网上图片显示,在万米高中,驾驶舱右侧前风挡掉落,瞬间失压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外,所幸他系了安全带。
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瞬间失压&低温
根据刘机长采访时所说,在飞行途中的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的情况下,会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
风挡玻璃掉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
其次是低温,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为零下40度左右,当时机组人员穿的都是短袖,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
瞬间失压和低温让人非常难受,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就好比在零下四五度的路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把手伸出窗外,手几乎都会被吹断,更别说其他操作了。
而就是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刘机长靠着惊人的意志,发出了至关重要的7700求助指令,并操控飞机进行两次急速下降,坚持了20多分钟才安全降落。
英雄机长身上体现的优秀品质
上世纪90年代初,刘传健考入空军第二飞行学院。以全优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带出了很多一流飞行员。
2006年,刘传健从部队转业后,被四川航空公司聘用,成为跨飞“空中禁区”的一名机长。
这位军转干部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强大的身心素质
众所周知,飞机事故往往都非常紧急,留给人反应和思考的时间可能只有十几秒,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根本无法冷静下来,更别说思考对策了。
但刘机长只是短暂“懵了一下”,就立即沉着冷静地开始了应急操作。
长时间的失压和低温让他两只手都被冻成了紫色,在仪器大多失灵的情况下,他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迫降。
事后,很多网友感叹,辛亏机长身体素质过硬,能坚持到飞机安全降落,若换做自己,可能不到一分钟就被冻僵,失去思考和行动能力了。
过硬的飞行技术
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方向、航向,返航机场的位置等等?
刘机长的答案是:完全人工操作。
民航很多是自动设备,其他自动设备都不能提供帮助,于是刘机长就靠自己目视来判断情况。据他所说,这条航线他飞了100次,各方面都比较熟悉,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我想他也无法临危不乱,冷静操作。
珍贵的忧患意识
刘机长平时都会特别关注特殊的飞行事故,会刻意关注从职业的角度,考虑事故发生原因,自己应该怎么去操作,做一些特殊准备。
在他看来,飞行员这个职业就是与非正常情况打交道。
所以从刚毕业到现在,刘机长虽已安全飞行了几十年,这方面还是做了一些特别的准备,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正是在脑海中无数次设想、推演,危急关头,他才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点赞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
我们都感叹:多亏了刘传健机长!
但如果不是因为当时飞机距离双流机场较近,如果不是天气状况良好,能见度高,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机长夫人邹函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段话:
“作为家属,我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当英雄,我也不想要什么奖励。希望民航局和空客公司能把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调查清楚,再不要发生这种事。”
我们必须要清楚,事故就是事故,事故不能只靠英雄来拯救,人们的安全,还是需要更加完善的机制去保障。
川航这次成功迫降背后,是不可规避的安全隐患。
风挡玻璃为什么会突然破裂,它的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多的问题隐患?如果人们心中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人们的焦虑是不会减少的。
与机长夫人一样,我更希望今后这样的英雄越来越少,希望这些优秀的人们能够生活幸福,工作安全,不用牺牲赢得赞誉,只用专业的服务和技术,永远保障乘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