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随谈

地球上每一个能行走的生命,都处于“生”这一阶段,所以往往在谈到生与死时,自动忽略这“生”,而满满陷入到死亡的恐惧里了。生与死到底为何物?生物学里的生与死,无非是从一粒细胞开始的不可思议的演变,最后归于土地以滋润万物。作家的笔下,生与死便更显神奇了,笔墨文字的世界里,“死”更像永恒传承生命的一种方式。

一个病房里躺了两位生命垂危的病人,下一秒便会迎接死神的怀抱。一个人想:“我在这世间已留下了很多印记,是时候安然离去了 。”另一个人想:“不,我还没有看见今天的朝阳,还未能抚摸爱人的长发,还有很多未能弥补的过错,我还不能离开......”下一秒,他们都死去了,最后一刻的想法并没有改变死亡本身的存在,而也未能公之于世。若是世人听闻,定会感叹:“第一个人已懂得如何面对死亡,真是有无上的智慧啊!”然而,是这样吗?或者,对于生命垂危的人来说,这种想法可能吗?当某一天,你奄奄一息,连亲人的泣涕之声也听不见了,只剩下祥和的宁静。你会模模糊糊想起一个婴孩呱呱落地,想起童年后花园里的老槐树,想起疾病的痛苦......然后你突然永远地离开了,没有遗憾,亦没有满足和坦然,生命最后一刻必定属于回忆,这是死亡最幸福的方式。

再恶劣的生存空间,也会孕育出绚丽的生命,正如史铁生所说,人带着欲望活着,总不愿死去。有人担心,哪一天自己死去了,可名字还未家喻户晓,多年以后不会有人再记得我来过这个世界,更无生死可言了,于是日日夜夜忙于建功立业,再也看不到“生”的美丽。可很少有人知道,梵高死去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而某一天,他突然变成了无数后人赞口不绝的伟大画家......人们争先恐后找来他的作品,他的信件,才发现这伟人生前活得多么古怪,多么艰难而快乐,梵高,诠释了“生”之美的最高境界。

可是,他自杀了。

细数来,梵高,海子,三毛......这一个个念来让人泪如雨下的名字,已深深烙在几代人的心上,他们留下无数震撼人心的杰作,然后亲手了结了自己火热的生命。众生选择不顾一切留给这个世界点什么,再平平淡淡地死去,而有些灵魂,选择了完全相反的方式。也许,他们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滚滚红尘带着樊笼尘网,已将那些心灵伤得面目全非,他们赠给世界一些美好,幻想海边一座春暖花开的房子,最后才捧着残碎的心灵匆匆离去。书里对死亡的坦然无畏,唯有他们,得以拥有,他们不是死去,只是行路上遇见这沉闷的世界,便驻足舍予点什么,再悄然离开。

而对于我们,生与死的距离只有心与坟墓那么长,自然会因拥有生命而快乐,也会因面对死亡而恐惧。圣经爱哄它的教徒,说死后前往天堂圣地。而当你真正沉睡在土地里时,每一寸肌肤化为山水,每一缕秀发散作风雨——你自由了,你飞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作为自由的代价,却永远失去了感受世界的资格。而生命,没有绝对的自由,却有逃离坟墓的心,去感受万物的安宁。

生生死死,来去轮回,一生那么长,坟墓在彼岸的尽头,而生命在你脚下,何苦费尽心思想去了解死亡的感受?活在当下,珍惜每一朵云,每一首歌,再微笑着向着彼岸那方走去。盖上棺木前,顺顺爱人的长发,回忆下昨天早晨的朝阳,最后理理衣服,安然逝去......

那么,恭喜你,已有半辈子过去了。多年以后,你飞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了声息,却在自由高歌........

生死随谈_第1张图片
by 墨疏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死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