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感

上周集训虽然枯燥,但是频繁的开会又给了我个看书的好机会,反正没有手机。。。这么拼拼凑凑,居然把《大学》《中庸》都复习了一遍。

《大学》是《四书》中最短的一篇,短到都不能称之为书,只有2212个字。还包括多次次引用《诗经》《尚书》(引用诗经12处、尚书7处,我自己数的,可能不准确,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闲),内容实在是很简单,就是常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再简单点说就是四个字:内圣外王。每个点一展开,这两千字就用完了。就我的体验而言,应该是除了《论语》外语句最好理解的了。语言也简单,我看的是朱子排过版后的,思路一目了然,就是文字十分跳跃,注释说这也是那时候的语言习惯,一件事讲个开头、举个例子、引申一下,不总结就直接讲下一件事,牵着你跑。

简单就意味着基础,朱熹是把《大学》放在《四书》第一篇的,认为为人者首先要明白的就是《大学》讲的东西。基础就代表着牢固,这是儒家两千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普适天下的至理,往往也代表着毫无实际用处,虽然勉强来说,为了实现平天下的最高目标,一步步的要求都说到了,也算有指导意义,可是最关键的格物致知一段却遗失了,朱熹按照文中的意思补了一段,可这一补,整个行为规范的基础就换成是朱熹理解的“格物致知”了,不管你理解的再好,这也是你的东西了。这个说起来可就大了,想想朱子《四书集注》在中国的地位,想想守仁格竹,想想近代第一次翻译物理就翻译成格物致知……这不到一百字的补文影响还小吗,再想想朱老夫子不把《论语》放在首位却告诉你应该先读《大学》,突然就有股阴谋论的感觉了啊。。这个命题太大了,只能先按下不表。

第一次读时,我最喜欢“《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这一段,刘备当年一定记得很牢。为什么要仁德啊?因为这是宝贝啊,是你日后获取权利的助手啊。一语点破天机,还偏偏叫世人看不出,高手。这次读,发现的好东西是“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一句,尤其对照《中庸》的内容来想,非常有意思。你说应该中庸,应该不偏不倚、允厥执中,可是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啊~

最后,推荐阅读,完全没有基础也没关系,毕竟真的不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