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十六字心法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十六字心法_第1张图片
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惟:语助,无实义;
  • 危:凶险;
  • 道心:伦理道德的准则等;
  • 微:精微;
  • 精:精心;
  • 允:真诚;
  • 厥jué:其。

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此语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通读四句,其涵义为:

人心危险,变化莫测;道心玄妙,幽微难明;唯有去伪存真,一心一意秉持中正之道,方能立人治事

01 人心惟危

凡人皆有欲望,或为钱财,或为美色,或为名声,每时每刻不受着欲望的驱使,为了实现心中的欲望很多人开始做不合道义的事,导致人心的危险。

世界上的人心是很危险的,人的心理有善恶,是相对的。美丑善恶本本无明显的标准,善只是人为的为了劝善而加的标准。

欲望不分善恶,只要人的欲望过强,过于执著的话不但对自己有害,有可能也会伤害他人

02 道心惟微

所谓道心就是天地自然之心,教我们修炼道心,控制欲望。

道心的“微”,指的是“自然规律”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准确表达。

《道德经》里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03 惟精惟一

修炼道心的方法要“精”要“一”。

“精”的本义是“择米”,古代人在稻谷成熟后挑选好米,要我们谨慎选择,去粗取精,在广博的学习中,了解知识的精髓。

“一”就是专一,能够静的下心来,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欲望,感受天人合一的道心。

《论语》里也有“吾道一以贯之”的一指的忠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只有把握了“精一”才能窥见道心。

04 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是修炼道心的准则。

《中庸》里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是说人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没有发作出来,没有偏颇不当的状态叫做中;发作出来却符合常理规则叫做和;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万物运行的普遍原则;

《中庸》里还有

“舜其大知也已!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执其两端而守其中,也解释了中的状态,允执厥中,告诉我们做事要不偏不倚,知其两端而采用中的准则。

朱熹批注“中”字,谓: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以中庸位于独立不偏易之位,而显中道之义,

05 其他

从尧舜禹治国来看:

  •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呀,人心太危险了,坏的太多了。
  •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学问,思想情绪太难,太微妙,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要找出心性中道德方面的功能。
  • 惟精惟一”,这是修养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细精到,心性要专一,有一点不小心,就容易向恶的方向走。
  • 允执厥中”,慢慢修养到中道境界。“中”不是中间,是恰当。譬如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把握中道,不是说偏向善就完全对,要治天下,有时候也只好用“不善”的方法达到“至善”的目的,这就靠智慧了。

另外,从佛家角度来看,

  • 此所谓“”者,即如佛法所称人欲无明的贪瞋痴等妄;
  • 所谓“”者,即如佛法所称的微妙真心;
  • 惟精”则须戒慎,即如佛法所称的戒学;
  • 惟一”则须慎独,即如佛法所称的定学。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十六字心法_第2张图片
中华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十六字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