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试秘籍

蔡源凯  栏边学思录 

文艺型创业者

大学生成长陪伴者

大学考试秘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对于大学考试,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还在念大学的你,从如何准备一场考试中获得启发,理解如何制定战略战术,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分享这些考试投机取巧的方法,不是告诉你大学就不需要努力学习了。

对于高考,也许最后一周即便再努力也没有任何用途,太辛苦会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打乱,反而有坏处。

但是平时的期末考试则不同,特别是大学的考试,最后一周必须努力,非常重要。这是它们和高考最大的不同。

即便是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不及格不是惩罚整个学期都没有好好学习的人的,而是惩罚那些最后一周都不懂得用功的人的。

如果你整个学期都荒废了,或者陪女朋友压马路了。最后这一周赶快抓紧还完全来得及,如果欠缺的比较多,最好这周少睡点觉。

更重要的是,最后这一周要做到心无旁骛,哪怕天塌下来也不要去管。

类似地,平时学得一般的人,如果能善用最后一周,成绩在班上的排名会比实际情况好很多。

即使到工作时,这个规律依然有效,如果在单位里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工作了,最好从下一次检查前的两个月开始加班加点,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要管了。

最后这一点时间都不懂得努力的话,上帝也帮不了他,这个人一辈子都会没有出息,也就不用替他操心了。

为什么最后一周补课来得及呢?简单地讲有两个根本的原因。

首先,除了极为“变态”的老师(我确实见过)以难为学生为乐,大部分老师都不希望班上很多同学不及格,这样他面子上也过不去。

而且系里的负责人也会找他的麻烦。这就是换位思考带来的好处。

其次,任何老师不可能把一学期教的所有内容在两个小时内全都考到,你只要把最重要的那一点点内容准备好,确保考试不会出错就可以通过了。

我大一的时候学得比较辛苦,生怕不努力,最后学习成绩好不了。一年下来,成绩还算马马虎虎。

但是从花费的时间来讲,效率很低,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我的成绩可能还会提高,但是真的学得很累。

大二的时候有一段特殊的经历,改变了我的学习方法。我那年一开学,就因为创业,缺课超过一半,而且这样一整就是一学期。

这样一来,我平生第一次遇到一门课上下来,里面很多东西不懂,这怎么去参加考试呢?那就得想非常规的办法了,最后还真让我想出来了。

就是我前面说的准备复习考试的这两个关键因素:只掌握搭建课程基础的基本内容,和贯穿课程的主线内容,其它的就不复习了!

这样,我那一学期成绩还算维持得不错。你可以想象,一个过去课程内容完全掌握了,却考不好试的人,突然变成了一个内容没完全学懂,却也能考出不错成绩的人,心里的震撼是有多大。

到了接下来的一学期,我依然要创业,但是不像前一学期要缺那么多的课了,而我因为复习考试的技巧提高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大学就过得极为轻松了。


考一个好成绩,目标和战略很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100分,对不起,那就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得学得非常精深了,我估计大部分人做不到,而能做到的也不用我多说。
如果你的目标是80分(我这样不求甚解的人常常如此),那么就要容易很多,这里面的诀窍是制定好战略。
后来我改变了战略,因为我发现考试80%的分数来自于20%的内容,如果这20%的内容能够一分不丢,就有80分了。
剩下80%的内容掌握到七成,那么这样对应的20分也能得到14分,那结果也算是不错的啦。
我大学后面几个学期就是这么做的,后来经常缺课做其它事情的习惯保留了,而我的成绩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
对于那些考试可能不及格的人,稍微修改一点我的策略,努力一周就可以及格了。战略是这样制定的。
考试总有40分是白给的,不要这40分也拿不到,那是活该而且不可救药。最后一周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把这40分得到就好。
剩下来的内容,把自己容易搞懂的搞懂即可,这部分内容可能占了30%。这30%的内容如果能勉强及格,拿到六成的分数,也有18分了。
如果差一点拿到一半也有15分了。这样下来应该有55到58分。
对于自己一下子搞不懂的,就不要抱什么希望了,反正一周的时间也不太可能搞懂了,复习的时候就不要花时间了。
到了考试的时候如果是选择题,运气好的话,还能蒙对几分,就能凑够60分了。
但是,如果考卷上这部分内容是那些没搞懂的问答题,那就只好认倒霉了。
不过,这时答卷上不能一个字不写,哪怕一开始把题目变相解释一下的话也要写一点,或许老师会给个一两分。
一般来讲,只要任课老师不是那么“变态”,真考了55-58分,他也让你通过了,因为老师也不想给自己添麻烦。
通常,成绩单上的60分是不及格提上来的,而61分以上是真的及格了。
当然,如果遇到很较真的老师,那只好认倒霉了,毕竟一学期没读书,只努力了一周,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不过,这种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只见到过一两个,这种不及格的情况也很少。

大学考试秘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

接下来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门课什么内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就是必考的。


第一个例子以 微积分为例,它是建立在无穷小、(函数的)连续性、极限等基础上的,没有它们整个微积分的大厦就坍塌了,因此如果这门课学下来,这些内容没掌握,等于白学,肯定无法及格。
接下来,就是它的主线,基本上是导数、微分,和积分三部分。当然,它们派生出一大堆的东西。
考试的时候,大部分考题都是围绕着主线展开的,因此这部分内容掌握了,大部分问题也就会做了。
这些内容,可能占不到教科书篇幅的20%,但是却值得花80%的时间去准备。
第二个例子是 计算机系统结构。它的基础是“3+1”。所谓“3”,不过是计算机的指令集和相应的实现方法,存储、中断和设备管理,而“+1”则是量化的性能评估。
这门课的主线过去只有一个,就是所谓的处理器里面的流水线,今天又加了三个,即多线程的并行处理,以GPU为代表的矢量计算(这个过去在讲授超级机原理时也会讲到,不完全是新内容),以及云计算级别的并行计算。
任何一个有点计算机基础的人,按照这几行字把教科书的内容挑着看一看,都可以通过这门课的考试了。

如果你说,自己实在搞不清楚一门课的基础内容和主线,最好的办法就是找老师去答疑了,不妨直接让他回答你这两个问题。

如果一学期都没有好好读书,最后一周的主动性总得有一点吧。除非你遇到了水平特别差的老师,否则这两个问题他们都能很好地回答,有了答案,回去就知道如何准备了。

如果说课学不好有各种原因,比如说智力不足、学习方法有问题、老师教授得不好,等等。但是如果考试考不好,则是没有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好目标,设计好最后一周的战略并坚决地执行。

当然,讲这些,更希望你能够从如何准备考试中获得启发,进而理解如何制定战略,达成目标。

最后,我们再做一次反向思考,讲回到工作中。稍微聪明一点的老板都懂得,能够做到100分的人,和做到95分的人,水平差得可不是一点两点,而是很多。

因为做到100分和考100分一样,是靠硬实力,而做到95分,是有很多技巧的,而且能够投机取巧。

因此,在工作中和在学校里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实在因为什么特殊原因无法完成任务,最后耍点小心眼,否则不要跟老板耍心眼占便宜。

尤其不要经常这么做,因为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一般都比你精明。

大学考试秘籍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考试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