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理论武装 用孩子视角成长

      曾经,会被人冠以“新新人类”“疯子”,只因跟大众理念有所出入。在未取得成效之前,所有的澄清都会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然而,教育家们其实早就用实践整理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武装,只是在这浮躁的社会,本该潜心钻研的教育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应付,不得不与教育初衷渐行渐远。

        正如《教育的目的》(2012年版)中所提到的: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好的东西遭到侵蚀……每一次对人类社会举足轻重的知识革命,都是一次对陈腐呆滞思想的一种反抗。但是,由于人类心理的可悲的忽视,某些所谓的教育制度用重新用呆滞的思想来蒙蔽人们的眼睛。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绝不是要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主发展之路。

        我们的教育误区就是在应该富有弹性的地方僵化刻板,在应该严谨严厉的地方却放任自流,所有的学校都要承受这样的痛楚,为了学校的生存,而不得不训练学生去应付一些考试。

        如何避免思想上的僵化?那就是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为儿童开设一些少而精的科目,不是为了流于形式,而是能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他们就会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今天,云伴读学生系列课程的第一课,3620个客户端同时在线参与。一本《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的绘本导读,简单的故事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绘本课之前,才听了由北京教育学院德育与班级管理研究中心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从事德育研究及德育培训工作,承担国家级、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项目、德育校长研修项目、师德培训项目,参与多项学校改进计划的郭冰博士导读了《教育的目的》。相较教育人们的冷静、理性的思考,学生们在张安仁老师的引导下蹦出的天马行空的跳跃式的思维不禁叫人慨叹: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个万花筒!他们的想象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小绘本,大智慧。通过昨晚樊越老师的《聆听图文的诉说》跟今天张安仁老师的《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绘本导读,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说“绘本适合1到99岁的人群读”。读绘本,好比看山、看海。最初,我们看山是山,看海是海,因为我们开始有了客观的认知;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山不再是山,看海不再是海,因为我们有了不同层次的思考;直到最后,我们看山还是山,看海也还是海,因为我们找到了真我,从此开始变得豁达。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学习适应环境,学习面对挑战,学习如何成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为自己蓄能,努力活成一道光照亮他人。但是,我们更需要让自己活成一个孩子,因为孩子的内心最温暖,最纯洁。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科学理论武装 用孩子视角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