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魅族科技副总裁曾分享的了一场关于营销的“无定位”讲座,前半部分听的似乎是没有什么“定位”,因而也只整理了个人觉得重要且引人深思的一些观点,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不足挂齿。但在阅读这篇之前你首先要清楚的是:定位可能截然相反,但是都有可能是对的。
原来在互联网行业,也可以有如此“简洁”的方法论
1.关于“敏捷”
Wikipedia:敏捷软件开发(英语: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又称敏捷开发,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它们的具体名称、理念、过程、术语都不尽相同,相对于“非敏捷”,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软件开发过程中人的作用。
日本有位设计大师名叫水越明哉,用切蛋糕的一幅图就讲清楚了敏捷的方法论:
首先,我们要承认不知道怎么做一个蛋糕,即使过程中是“正确+正确”,也可能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那么,我先做一角蛋糕,让市场先尝一口。如果市场反应不对劲,我再做一个,就这样去不断试错。
一块蛋糕的无非两种切法,一是横向切,二是纵向切。而两种方式对应两种思维模式截然不同:
a.任务分解——得到结果:正确+正确=正确(忽略中间环节)
b.建立试错的循环体系:试错-分析-试错……
最常见的就是在领导开会时将任务分解到个人,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错误的,这就是默认任务分解之后的中间组合环节都是正确的。
“因此,当你写完一个广告标语,实际上你的品牌定位还没有完成。用户凶猛吐槽你,最终品牌在社交网络和媒体上有一个定论的时候,你的品牌定位才能算完成。”
2.迭代:建立可以检验的投放机制
与敏捷相对应的一个方法论,也即是对一个产品建立反馈的循环来不断优化产品的过程。
Wikipeida:迭代式开发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是一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弥补了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一些弱点,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生产率。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3.A/B TEST方法论:
用两个不同的方式,接近一样的样本做一样的投入最后观测他们结果的差距。
思考:广告投量和销售量有关系吗?
4.Open Source:
开源的本质是UGC(用户原创内容),让用户参与到传播内容的制作中去,让观众成为传播内容的制作者。
5.全脑理论:
大脑可分为左脑和右脑,所对应的是理性与感性,当我们想去说服用户时:匹配用户的生理构造——平衡感性与理性。
6.Rethink:无论定位如何变化,我们都需要去检验那些理论
品牌是用户的主观意识(大脑)——市场(锤子)有强大的能量,有很大的势能——PR公关(锤把)公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产品(钉子)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品牌推广需要穿透用户的意识还需要承受市场的强大力量,把品牌的定位真正灌输到用户的意识中。
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
首先明确品牌的定义:企业所做的一切可被用户感知的一切,最终在用户心中形成的印象。
举例:为什么梵高的画在生前并未被认可?
一个艺术的在作家画完之后创作还并没有完成,当作品被卷入大众的讨论和认知,最终所有人盖棺定论之后才完成。
启发:更快和观众建立沟通,形成认知和价值。
问问用户,自己是谁?
要承认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要放弃品牌内部主观定位
魅蓝定位最正确、最英明的起点就在于,承认了自己不知道怎么定位魅蓝。他们问了用户,自己到底是谁。
方法也很简单,在所有公开的网络上搜素用户提及魅族时使用的词。
通过对这些词的分析和挖掘,这就是用户对魅族的品牌印象。然后删掉负面的词、比较弱的词,以及被其他品牌强烈占领的词,这样就剩下很少的选择。
李楠还特别强调,所有数据和调查只能起到缩小范围选择的作用。只能保证你做出一个60分的东西,永远不能帮你做出一个90分的惊艳产品。
品牌不能仅根据用户心中的印象定位,还要做到领先半步
这半步不是用户调查替你完成的,而一定是你自己完成的。为品牌简历一个持续的、站得住脚的初衷(发掘品牌的价值观基础)
也许你会和我一样会问:如今的大数据发展如此迅速,为何我们不完全信任数据?
也许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采用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可能会忽略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1.取样不足:用有限的数据分析整个市场环境
2.测试误差:用户已知是在被调查时的心理变化的偏差
李楠将品牌按自己的视角分为两种,一种是探照灯品牌,一种是后视镜品牌。
比如苹果在本质上,只用了一款产品,只不不过大小不一样,就可以说在全球智能手机上拥有最优势的市场以及最高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探照灯品牌。
另一方面,苹果有一个很伟大的竞争对手三星,这个品牌把用户分为三十多个类别,其部门会持续调查用户的需求,做他们需要的产品。
三星做到一个大众品牌的时候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需要开发这么多不同产品型号的产品。我们都知道产品的研发代价有多么大。
所以这种竞争是不对等的竞争。就是因为产品定位的小小半步,拖累了整个公司。
我们知道这里的无定位并非是真的没有定位,而是说这种定位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大众的普世价值观,简单说就是与时俱进,不落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