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过年记忆

      初一的早晨,八点钟已经全无睡意,虽然除夕的晚上凌晨一点半才睡。起床后,不经意间瞥了一眼窗外的长街,车辆停得很密集,空位无多,是不是有一些异乡人像我一样在异乡度过这个新年呢。

      过年,在感觉中不像小时候有那么多的期盼,总认为一年下来,没有取得什么特别的成绩,而年龄又长了一岁,内心不甚惶恐。都市里的生活,每个人总是步履匆匆,各自的生活更加立体,不像农村扁平化的生活空间,邻里乡亲见面打招呼,总要攀谈几句,城市里鞭炮也禁燃了,看到小区门口物业挂起的拜年横幅,才想到,哦,年真是来了。

     小时候的年一晃过去一二十年了,却又像昨天刚发生那样鲜活。我的老家是农村的,腊月二十四“辞灶”,妈妈总在这一天吆喝全家打扫卫生。拿起扫帚,饭桌底下,衣柜底下,扫出一些积存很久的灰尘,擦玻璃、洗花瓶、把一些乱放的东西规整到位。从这一天开始,家里会来一些亲戚,但是,来的最多的却是“送财神”和要饭的陌生人,一边“送财神”,一边说着吉利话,“送财神”的人一般着旧衣,脸上带着饱经清苦生活的磨砺,手里拿着很多广告的单页,有的是彩色薄皮的A4纸张大小不等的塑料材质,上面有精美的财神形象,有的只是简单的红纸上用毛笔写了财神两个字,送到家里时,一般家里人要给五毛或者一块,小时候,来人太多,我会说不要,妈妈总是说不能不要,过年图个吉利。对于要饭的陌生人,我总是抓上一把好米,或者给一个馒头、煎饼等,在过年的时候,能帮助生活清贫的人,毕竟是一件好事,有时还会和他们聊几句,发现来自北方或者山东附近的较多,现在,从事这种行业的人几乎看不见了,经济真的发展了,生活好起来了。

我的过年记忆_第1张图片

      年三十的上午,妈妈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是,用面在铝质的水舀中熬一份浆糊,用浆糊贴春联,妈妈在熬浆糊的时候,我和姐姐已早早的起来,把去年大门和窗户上的旧春联湿了水,用铲子铲掉,贴的时候,我和姐姐跑前跑后,“下边左一点”、“左边多了,再朝右一点”,反复校正,确保垂直。

我的过年记忆_第2张图片

      除了贴春联、蒸馒头,还有做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姑且称之为糕点吧,老家的说法叫“炒米块”,提前备好炒熟的糯米,用大铁锅,把固体的麦芽糖融化,熬成糖稀状,倒入炒米,为了增加香味和口感,也可以加入炒熟的花生瓣,在小火状态下,用铁铲快速搅拌几下,趁热倒入桌面上,在半冷未冷时,用擀面杖压平,用刀切成块状,冷却后装袋保存,可以做日常点心吃,吃起来甜丝丝,酥脆耐饿,当时,我总是在它没有冷却时,就忍不住,伸出小手抓上一块先尝为快。

我的过年记忆_第3张图片

      初一的早晨,吃饺子前是雷打不动的要先喝一碗“果子水”,“果子”是用面粉制一种小型条状物,用油煎炸后入口酥脆。“果子水”的配料又加入了熟悉的老朋友炒米和白糖,倒入,在睡眼惺忪时,半吞半咽而下。其实,我对经常吃甜食是有些不习惯的,现在却成为了美好的回忆。吃完果子水,还是不能吃肉饺子,第一顿饺子总是白菜豆腐馅的,问家里人为什么这么样,父母也说不清,说“这是规矩,老一辈人都这样”。

我的过年记忆_第4张图片

      父亲烧火、母亲做饭、三十晚上午夜的鞭炮声、初一早晨的鞭炮声、儿时同学家的闲坐、甩出去让人吓一跳的擦炮......算来,已经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但是,记忆中的年味依然时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


                                                                                                                                                                                             2018年2月16日(初一)于南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过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