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通识

——————普世智慧后天习得的秘密

项目slogan:君子不器,道高于技

目录

背景

关键词

实践策略

分析过程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Changelog

背景

大师中的大师马奇对智慧的检验标准:有效适应环境(我们身处怎样的世界?信任成本高,信息大于物质需求,信息熵无限增长),优雅诠释经验(智慧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模因,我们如何诠释亲身探寻智慧的经验?),今天,我们左手是[通识]右手是[智者],希望揭开[普世智慧可以后天习得]的秘密。

科幻作家郝景芳曾对一群科学家说,做学问与写故事一样,都是在找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就像寻找合适的钥匙来开锁。 学者手持一把把钥匙,但是公众往往不理解锁在哪里,沟通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提醒我们,信息呈现应以读者理解为要旨。而理解源于好奇,读者对锁好奇,才会找来大牛之类的开锁匠示范。

通识是一个人文话题吗?是的。但我们想更多尝试反常识点和有趣度,以及学术气质。希望你能通过这份报告明白,通识是博雅的,但又是很专一的,西蒙用它研究解决人类决策问题,芒格用它终身学以致用于投资。

我们希望你相信,普世智慧恒古不变,但凭极少部分高阶模型你便可以立于同龄人的上游。我们希望你看清你所身处的世界,古典教育与未来教育正在结合,美德与智慧可以双生。

我们想借用马奇诗一般的语言引发你对自我通识教育的兴趣。“如果只在不被辜负时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时去爱,只在学有所用时去学习,那么就放弃了人之为人的特征”。

关键词

  • 现世焦虑浮躁

    艺术教育

    认知与行动

    教育的功利主义

  • 知行不合一

    单学科思维

    有限理性

    终身教育

  • 通识教育

    通才跨学科思维

    普世智慧的元学科

    打通关的高阶模型

实践策略

  • 首先尝试最小全局认知“通识教育”。

  • 试图论证通识对大众“普世智慧”的意义。

  • 定义君子终身习得目标,分析通才找到钥匙。

  • 找到大牛成才核心模因,并将最小行动习惯养成。

分析过程

通识教育在西方最早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又被称之为自由人的教育、博雅教育; 独立战争后,耶鲁大学掀开了近现代通识教育的序幕,强调通才培养。

英国人纽曼认为通识教育即理性教育、绅士教育、贵族教育; 进入20世纪,芝加哥大学掀起了第一次通识教育运动,将通识推向平民化; 二战之后,哈佛大学接过了欧美通识教育的大旗,探讨自由社会中如何用通识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公民。

目前版本定义很多,究竟什么才是通识的定义?

什么是通识

你好,通识_第1张图片
image

《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概念的界定:

  1. 通识教育:对于general education的翻译,也曾被译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一般教育。该研究认为其应分为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方式三个层面理解。 通识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理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相通的。其核心为:强调通过学习通整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成为健全的人。知识学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富有责任感的人、健全的人、完整的人。 针对的是功利主义、狭隘的实用主义目的而产生的,针对教育的过分专业化导致的视野狭隘、人格不健全等情况。强调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工具。(君子不器)

  2.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对应的一种培养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某一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只着意于某一专业或某专业的某一方面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

  3.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该研究认为,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概念不同,但目的一致。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一批有识之士结合中国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 目的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克服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是针对以往苏联式专才教育的纠正)。其目的相同,但是方式有所不同,我国原来的措施,更注重“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非正式课程)。

“一个健全的人”的基本标准

这个标准有很多,美国历次改革都会出自己的标准。香港、台湾也都有自己的标准。 健全的人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一般认为有自己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对于社会的责任。

下面给出积极心理学的答案,加上onet模型的能力技术分类:

  1. 智慧: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

    • 认知能力:推理论证、信息搜集和整合、写作阅读、表达理解、创造力、比较和辨别隐藏模式、专注、空间想象力、多件事情处理能力、问题敏感度、记忆力

    • 工作基础能力:主动学习、批判性思考、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能力、表达写作能力、科学和数学

    • 社交能力:沟通达成一致的能力、社交理解能力

    • 资源管理能力:资金、物资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

    • 系统操作能力:决策能力、系统分析和评价能

  2. 勇气:勇敢、毅力、真诚

    • 认知能力:专注

    • 工作基础能力:学习方法、批判性思维

    • 系统操作能力:决策能力、系统分析和评价能

  3. 仁爱:仁慈慷慨、爱与被爱

    • 社交能力:合作、指导别人的能力
  4. 正义:责任、公平公正、领导力

    • 社交能力:

    • 资源管理能力

  5. 节制:自制、谨慎、谦虚

    • 身体素质能力

    • 工作基本能力:自我监控

  6. 超越:对于美和卓越的追求、感恩、希望乐观、宽恕、幽默、热忱

给出教育家最关注的几个方面:

  1. 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逻辑推理、关系判断、想象力、学习能力、专业的基础知识 2. 社会生活:清晰的交流沟通,人际交往能力   3. 开阔的视野:了解其它文化,对于不同的观点了解  4. 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公正、思考过道德问题,可以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关注社会、人类的福利  5. 美感:有敏感的鉴赏能力,可以欣赏生活的雅致

更多相关定义和onet模型的能力技术

普通人理解通识教育的三个层面:

  1.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 是面对所有人的教育,更是整个大学的办学理念 着眼于全体社会公民素质的养成,围绕着国家利益,让每个公民可以在社会中很好的生活,并提高社会总体的素质。其有两个特点:对于整体产生影响的普遍全面性;与专业教育相对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 是针对教育的过分专业化而产生,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

2.作为教育内容的通识教育(这里指的是高校进行教育的方式,课程、课外活动等) 美国、中国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语言、数学、计算机科学、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分析、道德思考、科学与技术、体育 设计原则(基础性、综合性、多样化)与三个理论(精义论、均衡论、进化论-黄俊杰《大学通识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 基础性:通识课程不是以掌握了一系列的名著,或融汇了特定数量的信息,或了解了某个领域的最新知识为标准,而是力图向学生介绍消防认为大学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领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每门通识课程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即学科内容可以变化,而强调特殊的思维方式是一致。

  • 综合性:通识教育是针对教育的过分专业化而产生的,专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知识的割裂与分化。因此通识教育内容既要设计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有要求在主修专业之外的领域修读一些课程,还要善于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学会融汇贯通,穿越知识的割裂,完整地理解和认识世界。其认为,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在各种知识分支中力求平衡和综合。

  • 多样性:为满足学术千差万别的兴趣和不同的个人需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其提倡多样化。

你好,通识_第2张图片
image

你好,通识_第3张图片
image

具体包括:

2-1. 语言:语言是本科学习的第一要求,精通语言的文字写作和口语表达是学习的基础。其技能的缺乏,将会在教育、社会交往和职业选择方面受到许多限制。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清晰的写作和表达与清晰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通识对于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过程。

2-2. 数学:数学是人类推理过程的最佳范例。数学不仅可以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更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基本工具。

2-3. 计算机技术:时代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4. 文化与艺术:在哈佛的核心课程计划中,其一直都被列为第一大类。艺术以一定的形式深深地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幽韵,对于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理培养美学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之外,文化与艺术也是人们了解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创作独特的死亡方式,对于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十分有益。

2-5. 历史与文化: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另一方面,更要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6. 社会分析(社会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赖以生活的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掌握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扩展视野。

2-7. 道德思考:目的是未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存在,并探索生命的意义。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利于人们成为富有责任感的人。

2-8. 科学与技术:如今科学技术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科学技术有利于我们理解生活的改变

2-9. 体育

3.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通识教育

层面 通识教育(美国) 专业教育(苏联)
教育理念和目标 优先考虑个人的发展,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 优先考虑社会发展,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
- 重视人的协调发展和能力培养,培养健全的人 重视人的智力发展和传授知识,培养工作的能力
- 旨在为职业生活打基础,做准备 旨在培养某一方面的专家
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 特别注重自然科学,重理轻文
- 以基础教育为主,知识面较宽,强调适应性 以专门教育为主,专业面宅,强调适用性
- 重视科研,以研究实践学习 以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学习
- 学生中心,社会中心 课堂中心,学科中心

通才的典范是谁

  • 将普世智慧知行合一————大牛芒格

    • 学术蕴含许多普世智慧,而且最好的学术观念是有用的。当我谈到跨学科方法——你们应该掌握各个学科的主要模型,并将它们统统派上用场。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跨学科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你们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识,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了。那并不难做到。——芒格

    • 人物生平

    • 高阶思维模型

    • 待补充核模型

    • LOLLAPALOOZA效应

    • 自学“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待持续完善)

  • 大师马奇——通识的“人性”和“诗性”

    • “高等教育是远见卓识,不是精打细算;是承诺,不是选择;学生不是顾客,是诗僧;教学不是工作,是圣事;研究不是投资,是见证。”——马奇

    • 人物生平

      你好,通识_第4张图片
      image

    • 教育和生涯(proceeden)

    • 1月15日, 1928 – 九月27日, 2018

    • 1928年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 1945年 威斯康辛大学,政治科学学士;

    • 1950年 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硕士;

    • 1953年 耶鲁大学,政治科学博士;

    • 1953-1964年 卡内基科技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助理-> 助理教授-> 教授,产业管理与心理学专业

    • 1964-1970年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心理学与社会学

    • 1970年起 斯坦福大学, 政治科学与社会学教授

    • 人生周期&跨学科知识图谱

你好,通识_第5张图片
image

  • 高阶模型 - 组织理论的大致发展脉络 - 泰勒的科学管理(计件工资、标准工时等) -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理论 - 霍桑实验为发端的人际关系理论 - 梅奥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s Theory)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从此,更多的管理学者、专家关注并致力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不断取得的成果又促进了对该问题的研究进程,从而导致行为科学这一新兴学科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正式形成。

  • 怪才西蒙——用通识弥补“有限理性”

    • 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只是“满意”的标准。以稻草堆中寻针为例,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求找到最锋利的针,即寻求最优,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经济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缝衣服的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西蒙

    • 人物生平

    • 人生周期&跨学科知识图谱

    • 高阶思维模型

    •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 口语报告法 Verbal report

    • 图片比文字信息传达效果要好

    • 操作主义

    • 符号逻辑

    • 10年学习定律

    • 通用问题解决系统GPS

    • 人工智能

    • 认知科学

(#待持续完善)

通识通什么

  • 人何以成为”君子“

我们已经了解三位大牛的生平,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跨学科智慧的威力。借助后天研究与习得的思维模型,生活习惯和行动模式成为德行与学识对等的全人,正体现“君子善假于物也”。 除了功利主义的解决问题角度,我们同时也需要反功利主义的”情怀“和”愿景“来使人之所以为人。马奇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人何以成为君子“的鲜活视角。

马奇简介

2003年两位管理学者罗伦斯·普赛克与托马斯·戴文波特制作了一张200位管理大师的排行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然后他们问上榜的大师们一个问题:谁是你心目中的大师?排在第一位的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排在第三位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而排在德鲁克之后,西蒙之前的则是几乎没有公众知名度的詹姆斯·马奇。 马奇在斯坦福担任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教授,被称为「Professor of Everything」。马奇被公认为是过去50年来,在组织决策研究领域最有贡献的学者之一,他在组织、决策和领导力等领域都颇有建树。

马奇谈人性教育

马奇在斯坦福大学的退休晚宴上,曾这样说道:“高等教育是远见卓识,不是精打细算;是承诺,不是选择;学生不是顾客,是侍僧;教学不是工作,是圣事;研究不是投资,是见证。” 其剑锋所指,正是源自于英国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纯粹理性人假说。在马奇晚年在“领导力”研究领域,深刻批判了纯粹理性选择模式,难以如实描述领导者在生活中的现状。

理性选择的模式把领导者和领导力抽象化、理性化,强调人们行为的理性⽬的、目标和行为的逻辑性、一致性。但这些理性的光环往往与现实之中的领导者⻆色和行为有巨大差异。生活中的领导者有七情六欲,会受制于过去学习的路径依赖,其行为往往与理性选择模型所预测的大相径庭。

为此,马奇开创性地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堂以伟大文学作品,例如《堂吉诃德》、《圣女贞德》来教授领导力的课程。对于开设课程的初衷,他这么说到:

第一,领导力的主要问题与生活的主要问题没有什么区别,这次讨论是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困境的反思。第二,伟大的文学作品是有教养的人们思考这些问题的源泉。 第三,教育,尤其是商学院的教育,不应该只为学生提供成功的处方。

教育曾被视作一种更为古典的精神,它帮助人类思考理理解人类生存的根本困境以及人类精神的本质。 在马奇的电影《激情与纪律:堂吉诃德的领导力课程中》,他提出,领导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

如何塑造、传递伟大的愿景和目标 如何捍卫自己的承诺 如何享受领导与人生过程中的乐趣

我们很难用博弈论或是工程分析来解答这些问题,唯有放下冰冷机械的纯粹理性计算,接纳「不完美与非线性正是生活本来姿态」这一事实。我们短暂的生命只有在体会伤心与愤怒,铭记幸福与崇高之中生发出意义。

通识做什么

国外通识教育学习什么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特色,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称博雅教育)

1.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

西方古典教育的自由教育,来自古希腊“自由人的教育”。自由是针对经济地位而言。自由教育是指相对于奴隶、工匠的“自由人”的教育。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不为其它目的,只为知识本身的知识,探索这种纯理论的、最高贵的知识,有益于智力发展,能使人成为自由人。

2. 1828《耶鲁报告》的自由教育

其是捍卫古典人文教育的一个宣言。背景为独立战争后,发展需求高,对于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等实用科目越发重视。

该报告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心智,发展他们的潜能。不是教导单一的技能,而是提供广博的通识基础;不是早就某一行业的专家,而是培养领导群众的通才;不是提供零碎知识的供给,不是职业技术的贩卖,而是心灵的刺激与扩展、见识的广博与洞明。

3. 1852英国纽曼的自由教育观--《大学的理想》

针对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对于古典人文主义的质疑,其阐述大学理想。其认为:

大学教育是通过自由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手段:自由教育-即理智训练,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果冻,训练抓住事物本质,辨别是非曲直,构建概念的能力,时期适宜于理解和思考真理。

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可以独立地思考与判断,能够胜任任何职位,掌握任何学科,能够与人和睦相处,成为绅士(具备教养的才智,灵敏的鉴赏力,率直、公正、冷静的头脑,待人接物有高贵、谦卑的风度)。

4. 通识教育的引入

进入19世纪后,美国开始从英国的神学大学模式,转变为德国的研究、学术自由的大学风气。标志事件是芝加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专业教育。

另一方面,美国大学自由选课之风盛行,代表事件是哈佛大学于1872-1884实行自由选修制。自由选修课带来了学生所学知识杂乱无章,且难以形成共同文化的。

1829年帕卡德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概念引入大学教育。开始的定义为: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尽可能综合的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重视对于知识的整体有全面、综合的了解。

5. 赫钦斯与第一次通识教育运动-1935《美国高等教育》

第一次通识教育的开始是哥伦比亚大学于1917年开设的新生必修课“当代文明”,是一门广泛介绍西方文明的概论课。

赫钦斯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在上任后就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在1935年,发表了著名的《美国高等教育》,阐述了通识教育的观点。

认为教育存在着两种目的的困境,对于纯粹真理的追求和为人们毕生事业做准备。而当时,后一种目的占了主流,职业教育、专才教育。

为了解决困境,他主张通识教育。认为:

  1. 通识教育是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对每个人都有用

  2. 其用处为:养成理智方面的良好习惯-(这一方面与上面纽曼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训练理性,启发心智。

  3. 发掘共同的人性,这在任何时间与地点都是一致的。

6. 哈佛报告与第二次通识教育运动-1947年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化,学生群体的日益增长和多样化。通识教育目的:以“共同教育”奠基一所大学的共同文化,而且奠定社会的共同文化基础,打造文化熔炉。

通识教育的目标: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和合格公民。

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应具备:有效思考的能力(包括逻辑推理、关系理解、想象力),清晰沟通的能力,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对于多种价值观的识别选择能力。为专业教育的选择和学习提供丰富的准备。

方式:通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个知识领域的整合的学习。

7. 哈佛核心课程计划于第三次通识教育

1970年以后,哈佛开始了通识教育改革。由于苏联卫星发射、大学生要求参与校政、入学人数大量增加带来的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等因素,通识教育遭到极大破坏。 哈佛进行了新一代的教育改革, (注:零点计划开始于1967年)

  1. 通识教育意味着一个人在职业培训以外的全面发展,包括生活目标的文明化、情感反应的纯净化以及根据我们时代最优秀的知识对事物本质理解的成熟化。

  2. 可以让人获得的品质:谦虚、仁慈、幽默。

  3. 通识教育不是职业教育,重点在赚钱之外的文化教育、品质教育;并且随着知识的激增,其不是动态的,应在过去的经典著作和现实之间获得平衡。

通识怎么做

大多数人可以通过教育体系进入到通识课堂,但更多离开校园的成年人,应该像芒格那样通过自我教育完成通识的人生必修课。

抓住通识教育核心变量,并辅以适合的空间,假以时日,做终身学习和刻意练习的准备。

认识影响自我通识教育成效的核心变量,并以习惯大于行动为原则,是成人小白快速上手通识教育的最佳策略。

时间线索

  • 通识最初源于亚里士多德时期(时间线)

    • 通识起源

    •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

    • 随后世界名校捍卫[自由教育]之风持续(发展里程碑)

    • 1828《耶鲁报告》的自由教育

    • 1852英国纽曼的自由教育观--《大学的理想》

    • 哈佛大学于1872-1884实行自由选修制

    • 赫钦斯与第一次通识教育运动-1935《美国高等教育》

    • 哈佛报告与第二次通识教育运动-1947年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

    • 1970年哈佛核心课程计划于第三次通识教育(1967年哈佛零点计划)

    你好,通识_第6张图片
    image

空间线索

  • 开设通识教育相关学科的国家/城市

你好,通识_第7张图片
image

  • 国外通识教育在地区的分布

美国地区的分布

  1.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

  2. 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

  3.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

  4. 耶鲁大学的通识教育

  5. 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

  6. MIT的通识教育

  7. UCLA的通识教育

  8. 普林斯顿的通识教育

  9. 密西根州立大学的通识教育

  10.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通识教育

  11.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通识教育

香港台湾大学

  1. 台湾清华大学

  2. 香港中文大学

  3. 香港大学

日本大学

欧洲大学

  • 通识最密集的学科群分布

你好,通识_第8张图片
image

  • 社会学150 医学58 工程79 哲学42 数学40 历史39• 艺术142• 计算机科学126• 心理学147

  • 通识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学术作者

你好,通识_第9张图片
image

你好,通识_第10张图片
image

  • 通识教育近年学科发展趋势
    你好,通识_第11张图片
    image

你好,通识_第12张图片
image

核心变量

  • 通识教育的核心变量 #通识价值观

遍览古今中外的通识教育之后,我们不禁思考,区分通识教育与其他教育模式的主要变量是什么?怎样能够识别和定义通识教育?

马奇在其《经验的疆界》一书中,提出:学习超乎想象得难,会同时在三个层面发生——学习如何设置目标,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学习如何做出反馈。

借此模型,结合通识知识特点,我们认为通识教育核心变量是通识的学习价值观,认识到通识的学习价值,确定合理习得绩效,是进入通识的认知关键。

通识教育 专才教育
学习设置目标 滋养美德、拓宽视野、增强理性 精通某项技能或领域
学习获取能力 用多学科视角形成全局认识,用多学科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容易走入「方法论」滥用
学习如何反馈 用行动培养美德,获取判断力 模式化的思维方式
  • 通识是像专家一样享用核心模型 (#待持续完善)

结论

通识全局认知

1.通识本土化定义

  • [君子不器,为政通才]。青年,你的人生梦想是要成为一个业余专家。

  • 孔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何人也?品质高洁、心怀四海。 何谓不器?君子善假于物,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手艺,不能只求发财致富,正所谓,士不可不弘毅。

  • 同时,君子善假于物也,其命维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君子技能树丰盛,能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普通人该掌握的通识模因&思维工具

3.通识教育自2000年社会认同激增 (#待持续完善)

后天习得启示

1.习惯大于行动

  • 信息素养习惯

  • 人际关系习惯

  • 生活习惯

  • 注意力管理

  • 商业观察习惯

  • 工作习惯

2.最小通识行动清单

  • 最小书单/视频

  • 最小行动清单

3.通识实践策略

  • 工具思维

  • 动机与目标

(#待持续完善)

讨论

  • 青年人:通识何以让年轻人幸福、富足,成为更好的人? #最小议题

  • 如何确定最小认知负荷引导身边人开启通识之旅?

  • 哪个技能、学科、反常识点是通识的最大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 1993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在大学里什么是重要的

  • 1983 The Rol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The Liberal Education of The 1980s. 跨学科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 有关通识种种@老阳博客

  • 1994 A Program For Technological Literacy in The Liberal Arts. 文科科技素养计划

  • 2008 The Myth of Scientific Literacy 科学素养的神话

  • 通识的反常识点玩法

  • 哈佛及另3所顶尖美国学院的通识教育

  • 最小全局认知司马贺

  • 最小全局认知芒格

  • 最小全局认知马奇

  • 通识教育的最小全局认识+资料

  • 君子不器,道高于技

  • 君子不器,为政通才

本大作业项目发起人王路西,特别感谢成员Erica, 蒋佩恒,陈晨,王若松, 李仁冲,爱雪

Changelog

  • 20181031 创建项目仓库

  • 20181121 初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