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公众号,抱歉,我不是大V,中V都谈不上,我的订阅号,有时候100+阅读都到不了。然而我,还自认为擅长写作呢。
但我,也追求进步啊~
这几天,把热门公众号的10万+文章,的热门文章,得到的付费内容,以及知乎Live的内容深入看了几遍,多多少少有些体悟,写在这里分享(tu cao)一下。
10万+是一个指标,一个勋章,是做公众号的一个标杆。而这众多10万+当中,鸡汤文是一个很大的门类。
很多时候你被灌了鸡汤都不知道。一篇《做到这10条的女人,永远不会老》(标题我编的)是初级鸡汤,很容易被识破。
然而旅行公众号发《旅行一年,他在30个国家向我求婚》(标题还是编的)依然是鸡汤。它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激发了你的想象:和心爱的人去全世界旅行,最后收获浪漫的结局——哪怕后来分手了你不知道而已。
科技资讯类发《从裸辞到创业到财务自由,你需要过多少个坎?》(当然是我编的),也是包含着创业话题外衣的成功学鸡汤。当一个人在格子间吭哧吭哧加班的当口,自然有打开文章的冲动。
相信很多写字的人,都讨厌鸡汤,然而却又羡慕着鸡汤文带来的流量和利益。这种矛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们不妨先放下预判,来研究一下鸡汤可好?
第一锅鸡汤谁熬的?
上个世纪的60年代的美国,正是嬉皮士文化兴起的时代。年轻人轻视物质,尝试毒品,追求性解放,每日探讨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
然而这些年青人年龄大了,就体会到生活的沉重了。其中一个叫做杰克. 坎菲尔德的中年人就饱尝了身为穷人的辛酸。
他其实还是哈佛毕业生,然而所学的专业却是中国历史。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的美国,这个学问大概没什么卵用。所以杰克在45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穷困的中学教师,还欠了不少债。
在他45岁生日的时候,他大哭一场,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校友都很富有,然而人家都是在经济或者科技的领域取得了成就。杰克一个文科生能干什么呢?
他既没有资本,也没有技术,所以,就编故事吧。
因为自己的处境,杰克明白每个人都需要激励,需要希望。所以他编造了一系列奇迹发生的故事:让良善的人得好报,让穷小子收获成功,让伤心的人找回爱情,让本无可救的人得到救治...
当时没有出版社看得上他这个套路,大概是觉得缺乏深度。只有一家快倒闭的出版社才接了杰克的书稿,还要他自己出1500美元的出版费用。
杰克冒了这个险。
后来这本书狂销800万册,这就是著名的《心灵鸡汤》。之后又出了14个系列,每一本都是畅销书。
其实今天写公众号鸡汤文的各位,与这位鸡汤的鼻祖,何其相像。
在这个对金钱,前所未有被撩起欲望的时代。每个有野心的人,自己都需要一碗鸡汤:过去凭借权力赚钱,资本赚钱,技术赚钱,一个写字的就只能埋头写字吗?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说砸了传统编辑的饭碗,让每一个写手野蛮生长。所以想要从书中找到黄金屋,自然不能忘记老前辈的经验。
鸡汤的历史
从老杰克写书到现在,时代已经变过几个轮回了。特别是中国,变化的速度快到让人内分泌失调。
同样一只鸡,如果老是用同一种法子熬,读者始终会腻的——特别是熬鸡汤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记得最早的鸡汤是《卡耐基成功学》,《羊皮卷智慧书》这一类的外来励志书。中国其实一直处于意识形态混乱的状态,传统的哲学无法给人带来心灵的支持。
这些外来的概念浅显易懂,看起来很有道理,而且作者又被描述的神乎其神的,所以读者乐意品尝。
然而现在如果谁要是还看这些书,基本上都会被嘲笑没深度没脑子。
九十年代还流行过余秋雨。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旅行对人们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所以大家都对他写得东西很神往,特别他是作为一个中国的作家。
在电视尚是主流媒体的年代,许多人靠着拆解经典熬出了新鸡汤。
比如百家讲坛的于丹、易中天,他们以“专家”的面目出现,把一些世俗的道理,融进对经典的拆解中去。一时让“国学”变热,许多人又开始去提倡弟子规、论语这些东西。
到了新媒体的时代,又出现了毒鸡汤、付费课程、大V直播这些形式,其实传授的东西都差不多。
鸡还是那只鸡,用的烹饪方法和佐料有所不同。老鸡熬新味,人人都开心。
鸡汤的配方
请允许我自以为是的把油腻腻汤倒掉,把鸡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1. 鸡汤必须包装故事
过去的鸡汤往往引用某个名人的故事做例子,比如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或者编造一个不存在人物的神奇故事,去自证一个设定好的道理。
发展到现在,大V们往往用自己做例子:我的心路历程,我屌丝逆袭的故事,我在远方看过的那些风景... 这就让这些故事看起来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聚粉。然而讲出来的毕竟是故事。
然而他讲了太多高潮的部分,却忽略了或平庸或不堪的过程。
或者干脆拿一个“我的前同事”,“我公司前同事的实习生”做例子,影射一大批那个“你心中的前同事”,“你心中的实习生”,来增加故事的代入感。
2.鸡汤必须煽动情绪
利用你的悲伤,鸡汤为你酝酿一种温度,然而隔夜就凉;
你用你的焦虑,鸡汤为你提供一份速效药,虽然治标不治本;
利用你的空虚,鸡汤为你展示海市蜃楼,然而你看完该干嘛干嘛
利用你的愤怒,鸡汤为你骂个痛快,这是做毒鸡汤;
利用你的嫉妒,鸡汤为你调调酸词,这是熬反鸡汤...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都需要安抚,无论什么病,鸡汤似乎都有那么点疗效。
3.鸡汤必须貌似有点用
我们处在一个剧变的时代,面临危机,我们焦虑;赶不上风口,我们也焦虑。
我们希望有高人能站出来给我们指条明路,我们希望有人告诉我们答案从而比别人跑得更快。
这就让过去玩成功学的人又复活了。大街上一个陌生人拉住你,免费传授你《如来神掌》,你扭头就走;放到网上有人收费说同样的东西,你怎么就凑过去了呢?
有种鸡汤的熬法叫做提供方法论,或者知识分享。然而真正的知识是必须去系统学习,刻苦实践的。你喝了一口汤,知道是什么味儿的了,怎么就觉得营养跟上了呢?
鸡汤的诚意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反鸡汤吗?
我觉得我无从反。
因为鸡汤,是人心熬出来的,乃是时代的产物。
文字本来就是用来被人读的,是跟着时代变化的。现在读诗的人少了。是诗少了吗?并不是,诗其实一直有人写,写得也未必比千人差。
然而诗人的地位可不一样了。
在唐朝,李白、王维是全民偶像,影响力是王思聪+鹿晗绑起来都比不上;80年代的诗人如海子、顾城等,都是文化领袖,每本诗集都是畅销书,能轻易收获名气和爱情。而现在写诗的人,即便是发表了,也没几个人去读了。
而真正有思想的哲学专著,有体系的经济学专著,有方法论的宗教理论,又有多少人有耐心看下来,看懂的又有多少?
这个时代是碎片化的,是焦躁的,人们的注意力已经退化了,人心在召唤浅显的文字。
所以普世性的鸡汤,就显得合情合理。
自媒体的时代,看起来人人都有机会。其实该占位的已经占得很稳了,作为单薄的个人,已经没太好的机会了,除非是写一些非常偏门的细分垂直领域。
作为一个能力有限的写作者,如我,我想我写过许多证明存在感的文字。
我现在觉得要可以区分写作的目的。
如果是私人化的写作,我就是想实验自己的风格,那就一切数据都不管,自己写得High就好。
如果是为了读者写作,那么就需要思考这篇文章能带给读者什么,是给他们新鲜,还是引起他们思考,或者干脆大家乐一乐。
那么就要去懂得套路,再超越套路。我们需要适应时代得去写作,尊重传播的客观规律。
无论如何,我希望我的写作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