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比较快,每天2000字,300万粉丝,600万融资

慢慢来比较快,每天2000字,300万粉丝,600万融资_第1张图片

阅读提示:正文共2937字5图,预计耗时7分钟

几乎年年都有人在叫嚷新媒体难做,内容营销太虚,但事实上了?

也同样几乎年年都有人在看似红海里的新媒体里,做出傲人的成绩,是真的很难吗?

好像是的,但在舟桑我看来,这些所谓的难,其实就是门槛

这门槛是淘汰也是净化,净化完了,留下的只有效率,那么占便宜之类的浪费自然就少了。

按劳取酬、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提高了,这难道不是一个行业走向健康成熟的标志吗?

可惜的是,很多人占便宜习惯了,小聪明爆满的投机取巧顺手了。

稍微碰到点难处,就撒娇的叫嚣这个难,那个烦,俗话讲“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但是了?

就算能闹的让你轻轻松松的得偿所愿了,就真的好吗?

呵呵,你可以,别人也可以,有限的资源,海量的从众,狼多肉少,没有过硬的优势,稀释后的汤汤水水,你照样没的吃

况且这样下去,公司没办法成长,市场更没办法繁荣起来。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一场空,谁也没的吃。

这有点像北上广深那些失落的土著,明明自己懒的这个看不上,那个做不了。

就把自己的不作为怪到外来人口上了,仿佛他们都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就自然而然的回来了一样。

自己不进步没关系,环境退步不就可以了?

自己没价值没关系,市场没的选不就可以了?

..........

慢慢来比较快,每天2000字,300万粉丝,600万融资_第2张图片

同样的市场环境,越弱的人越喜欢抱怨,越喜欢耍小聪明的走捷径,

而越牛的人了?

从来都是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事儿,貌似进度很慢,实则成长非常快。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四周,原先踏踏实实做些小生意的,勤勤恳恳做自己专业事儿的。

那些起初让你瞧不起的,几年沉淀下来之后,都几乎成了让你仰望的存在

比如,这个踏踏实实做微信公众号的人-陈波。

他的公众号是《XX电影》2016年7月14号才注册,2016年新媒体就好做吗?

照样是到处哀鸿遍野的难生存,但他偏偏就这么做了,任外面山呼海啸,他依旧保持着,在这个公众号上每天2000字,5个小时的写作,每周固定5篇左右的出稿频率

风雨不改,雷打不动,每天的日子枯燥到令人发指,就是看片写稿,写稿看片,期间的孤独和煎熬,难以用文字描述。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这是夸大其词,觉得这不就是独处吗?给我台电脑,我能自闭一个年。

但事实了?

玩和工作终归是有差别的,一个人长期坚持着迟迟不见效的项目, 空虚无人倾诉,焦虑无人缓解,心慌、压抑只能自己排解。

一天两天,甚至一周两周都好说,但是一年两年了?

很多人甚至一个简单的早起习惯,都没坚持过一两个月,而陈波却保持这个更新密度,自闭式的坚持了近两年的时间。

还好他幸运的还有只名叫“八蛋”的猫,朝夕不离的陪伴,用他自己的话说。

“没有八蛋的陪伴,

我可能熬不过创办初期最艰难的第一年”

就这样,他就在“新媒体越难越做”的声音中,赢得了粉丝量爆发式的增长。

仅18年1年他就从80万的粉丝,暴涨到了如今的300多万,以至于最终赢得了微影资本的600万融资,赢得了把盘子越做越大的机会。

本来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还抱着研究下他,爆文持续生产的流程来的。

但认真了解完他的故事,我脑袋里就没了那些偏“术”的想法,只有近乎哲理的6个字。

慢慢来,比较快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那个29岁直播跳河的男子,为了火不惜以跳河这种极端行为来博眼球。

结果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他的想法很简单,“等我火了,以后就可以不用上班了,靠直播赚钱”。

李白有句诗说的好“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连美色得不了几时好,更何况这还没“色”的丑人多作怪了?

但他看不到这个,心心念念的只有这个“火”,更恐怖的是他想火的初衷,居然是不想上班,就想靠直播赚钱。

因为对比他配菜员的岗位,给厨师打下手的那又脏又累的辛苦工作,网红梦的直播就显得轻松多了,也有面子多了。

更何况耳闻目见那些一朝爆红,一步登天的网红案例,好逸恶劳,好高骛远的心思一下子就被放大了

想红,但又没本事红,更没有下苦功夫的耐心和想法,怎么办了?

只能以偏激博眼球,以搏命换关注了,以至于最终博掉了自己29岁的生命。

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这是来自《士兵突击》里的一句台词,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细细念来,还真不是一般的有道理。

慢慢来比较快,每天2000字,300万粉丝,600万融资_第3张图片

不想慢慢的做到,只想迅速、马上的快点得到,这世上有这么好的事儿吗?

没有, 就算一时侥幸有了,也毕竟付出惨烈的代价,孔子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其实指的就是这个。

那如何让自己的德行配位了?

慢慢来,杜绝一步登天,只求地基夯实的一天一个成长

可惜的是,在当下这个时不我待,处处争先的大环境里,“慢慢来”好像是一个特别浪费生命,糟蹋机会的事儿。

事实上了?还真不是。

因为“拔苗助长”的快,貌似效果显著,但那都是虚的,自嗨当然没问题,一旦碰见真章,分分钟碎的稀里哗啦的

再要找补回来,那个代价和最终结果,就不是一个“慢”字可以概括的了。

对比之下,慢慢来,只求一个持续的进步,就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

比如上文里说的陈波;

如果他只是想快,心焦结果,快点赚钱,这几年大红特红的区块链、微商、抖音、小红书,他为啥不去做了?

是他做不好吗?我觉得不会,就凭他这个韧劲,上述的这些“风口”,他也能做出些成绩来。

但可以预料到的是,绝不会有他一直坚持做这公号,一直耕耘电影影评内容来的收获大

一直在坚持做电影影评类的内容,貌似很慢,但却让他和他的团队,对这块儿的内容把控异常精准和专业,说个数据吧。

从16年7月开始到现在,陈波那个公号一共发文896篇,而其中10W+的文章就有511篇

其中《她们在等待道歉,日本政府在等待她们死去…》这篇不仅解救了当年那部电影仅仅1%的排片量,甚至引得“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主动转发

要知道“人民日报”可是根红苗正的国家媒体,论资历、影响甚至地位,都比中央电视台这个副部级事业单位要高。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转发不仅仅只是流量和知名度了,更是国家媒体的信任背书

这可是砸钱都没地方砸,再牛的人脉都换不来的商业效果啊,也由此可见内容营销的魅力。

当然更证明了陈波这个团队,没有走捷径的跟风,踏踏实实耕耘电影内容的价值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会写文章吗?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先不说大众的注意力有很大一部分被抖音等短视频收割走了,单说这图文端的新媒体,500强的大号,做电影类内容的就有35个之多,其中就包括知名度最广的“毒X电影”。

一个后起的号,如何做到后发先至?

如何规避跟一众大号的同题作文?

同一时间段话题就那么多,如何保持C位出道,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这里面的门道,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勤奋”可以概括的了的,更不是市面上那一堆知识付费的教程培训里能真正说的清楚的

要知道,陈波在做这个大号之前,可是跟你我一样,是个再正常不过的营销人,为了糊口,市面汉堡包、化妆品、江景房都推销过,但就是没做过新媒体。

那他为啥可以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做出这么耀眼的成绩了?

我想答案就在这“慢慢来,比较快”里 。

又近3000字了,文章的最后,我想说的是。

咱们可以去试错,可以花些时间去找自己,找自己的擅长,找自己的真正喜欢,但请务必记住,请保持克制,贪多注定嚼不烂。

慢慢来比较快,每天2000字,300万粉丝,600万融资_第4张图片

我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正常人,精力都相当有限,能把一件做好,做到你能力里的极致就好

慢慢来,看似很慢,但最终的结果一定非常快。

你觉得了?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慢来比较快,每天2000字,300万粉丝,600万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