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那些城

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些年,因各种缘由,走过了一些城,虽每次都是行色匆匆,却也留下些惊鸿一瞥的记忆。

对于喜欢行走的人来说,别人看厌了的地方,恰是自己新鲜的期待。

刚从无锡回来,住了两天,下了两天雨。第一天,春雷阵阵,大雨哗哗,船行太湖上,除了眼前飞翔的水鸟,看不到远处。在春雨的肆虐下,落英缤纷,一地残红。顶着时缓时急的雨,骑自行车在鼋头渚逛了半天,终于淋成落汤鸡,尽兴而归。

昨天,雨仍然淅淅沥沥,好在下得不大,和老公去了惠山古镇,沿着湿漉漉的石板街,一路看老宅,逛小店,烟雨蒙蒙,风过处,花瓣飘零,别有一番滋味。

在老字号小笼包店的二楼,看旧时飞檐,人来人往,有种时空穿越的交错感。多少人情世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过,消散了,终归我们都是或长或短的过客而已……

这些年,那些城_第1张图片
北京城辉煌的夜

三月初,去了一趟北京,也是短短的两天停留。到达已是深夜,长安街依然车来车往。璀璨的街灯下,两边的建筑显得很辉煌,车流如织的马路,成了流动的观光道。天安门古老的城楼,从眼前徐徐而过,看起来比白天更庄严肃穆,透出老建筑特有的古朴安详,让旁边的高楼大厦相形见绌。

北京太大了,来多少次,都恍如初见,置身其中,会感觉到个体的渺小。想必,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很多人在努力地于芸芸众生中寻求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些年,那些城_第2张图片
古老的城,年轻的我

很多年前,去过丽江。小小的古城,汇集了茶马古道的热闹与繁华,鳞次栉比的老房子,散发着历史的余韵,一路慢慢走过,细细品味。潺潺流淌于房前屋后的渠水,赋予古城以灵气,坐在天井里,仰望一碧如洗的天空,有种地老天荒,岁月悠长的感觉......

旧城的古朴与外围新城的芜杂,形成强烈的对比,一边是漫长岁月的沉淀,有静水流深的古雅,一边是现代迅猛的发展,堆积出鲜明的粗糙,而最终一切都将付与时间来取舍......

临走前,特意赶去吃了一顿驴友推荐的野山药炖鸡,真是美味,丽江的美也因此活色生香起来。

这些年,那些城_第3张图片
接天莲叶无穷碧

去年暑假,带老妈和孩子去了杭州和绍兴。

在杭州的两日,也逢阴雨天。第一日,雨下得大,孩子们在客栈休息,我一个人撑伞去逛了灵隐寺。进到大门,飞来峰的石刻造像很是壮观,可惜只能在烟雨迷蒙中隔岸而望。步行走遍了永福寺和灵隐寺,很费了些脚力,喧嚣杂沓的人群让大名鼎鼎的灵隐寺变成了观光的景点,倒是相对安静的永福寺,更有些佛家的清静。

傍晚,和儿子冒雨骑自行车去寻访灵隐寺附近的法云古村,深入山林,骑了好久,仍难觅踪影。前后无人,我和儿子互相打气,终于在折返的途中找到了入口,这时天已漆黑一片,我们俩深一脚浅一脚地摸进去逛了一圈,风景虽没看到,却也不枉一游。

第二天,仍是细雨朦胧。漫步于西子湖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亭亭玉立的荷花,晶莹的雨珠在荷叶上翻滚,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移步换景,熟悉的诗句纷涌心头,西湖的美,不仅仅在山水楼阁,更是千百年来积淀下的文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绕西湖走了近一周,十景看了有六七处,到黄昏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每一处景致都需细细品味,这样的暴走实在是浮光掠影,奈何身为游客,还是想多走多看。

第三天清晨,带妈妈去了岳飞庙。很多年前,她就听姥姥讲过岳飞庙里跪着的秦桧,这次亲眼见到,也算是圆了一个心愿。

之后,坐大巴去了绍兴。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想象中应是韵味十足的水乡,实际看了却遗憾地发现已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好在有当地的朋友陪同,先去了兰亭,孩子们在小河里捉了好一会儿小鱼。然后朋友带我们去了八字桥,那里残存着古老的河道,古老的房子,举目四望,天际线里竟然没有出现高层建筑,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从前。旧房子里,住的都是老人,门前的煤球炉上还炖着肉,香气飘散于暮霭之中。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任外面的世界喧嚣变迁,这里兀自宁静安稳。黄昏的阳光已不炙热,却将温润留给了古老的石板,孩子们脱掉鞋子,光着脚跑上跑下,欢声笑语回荡在河道两岸。


温润的石板桥

生命就是不断体验的过程,无数记忆的碎片与霎那的感觉交织成生命的背景。偶尔,我们需要借着出走,找到回家的路,在遥远的异地,不期而遇久违的乡愁。

回来后,发现青岛街头巷尾的樱花盛开了,云蒸霞蔚,灿烂出尘。

惟有走过,才能体味沧桑,美好的风景已纳入心底,留待岁月悠长,慢慢追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年,那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