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阿炳

一个人静静蜷缩在黑暗中听音乐毫无睡意。

听的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那哀怨、那愁绪、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仿佛心灵的倾诉,悲怆凄切如涛如雨,潮水般漫卷过来,涤荡着我的心灵。我沉浸在这深情悲壮的乐曲之中。

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其实短暂,看似繁华似锦其实寂寞如雪,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空旷与孤寂,徜徉在岁月里有几个能真正的懂你。我一直都觉得艺术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礼物,让你孤寂的心声用文字,用书画,用音乐来倾述来表达,我们的心依然麻木了,享受这最珍贵的一切却忘记了感恩!活着仿佛只为了追逐物质攀附名利,我们忘记了活着的最终目的是幸福快乐!

闭上眼睛带着耳机倾听《二泉映月》,心绪穿过岁月的长空,我仿佛看到清冷月光下的盲人阿炳,感受着他的哀伤他的孤寂。

此刻,他独坐泉边,无神的眼眸里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渴望。也许,他已经习惯了眼前的黑暗,但他的内心无时不在渴望着光明,渴望着明媚的春天。然而,身边这个冷冷的世界,让他心碎神伤。那曾经的梦想,曾经的爱情,以及曾经有过的辉煌,都如这泉中冷月一样遥不可及。没有人在意他,只有身边的二胡和琵琶伴着他。满腹的心事,万千的思绪涌上心头,却无处诉说,只有述之琴端。于是,他轻提琴弓,凝神屏气,一曲发自肺腑,震撼心灵的旋律,随着手指的颤动,倾泻而出。凭两根琴弦向人间送出绚烂尊贵到极致的<二泉映月>。

查了一下‘度娘’,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生于1893年,卒于1950年,著名的民间艺人。35岁那年,他因患眼疾,久治不愈,最终双目失明。当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阿炳只能流浪卖唱。从此,一把流泪的二胡,一只悲凉的曲调,就这样流传下来,它泪湿了江南人的眼睛,撼动了世人的心。

阿炳的一生历尽坎坷,丰富的生活体验,扎实的艺术根底,使其独成一派,卓然不群。他一生创作了700余部作品,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录音条件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制约,流传于世的只有寥寥几首了。保存完整的曲子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这六首。其中《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曾获21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并在世界许多著名乐团的演奏中听到这首倾其一生心血的精典之作。《二泉映月》的原版录音第一次传入日 本是在抗战结束后,日 本著名指挥家小沢先生听后,长跪于席泪流纵横地说,这是天音!是心音!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奏出这样的乐声了!

《二泉映月》动人而不媚俗,张扬而不轻狂,哀愁而不颓伤。

斯人而有斯曲,阿炳大约也是这样的人吧。凝神注目,仿佛看到江南的小巷,青石板泛着如血的余辉,阿炳踯躅而行的身影被斜斜地,长长地拖在石板路上。他一身青衫,手执二胡,背挂琵琶,虽然眼前一片黑暗,可心如止水。他的眼里没有阳光,没有月色,只有密如繁星的音符交织而成的音乐,他的生命本来就是一首悲怆的歌。

冷月渐渐升起。世界如此寂静,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啾鸣,月光缓缓地流淌着,万物沉睡。是谁,用深重的一叹,惊破这天地的寂寞与宁静?在清冷的月辉下,我仿佛看见孤独的阿炳,在沉默的泉边低诉,泣血的心灵在冷弦上颤动。琴声,汩汩地从心的伤口流出,是倾诉、是怒号、是悲愤、是呐喊!琴声哀婉高亢,让人肝肠寸断。这清亮的哀怨,是不是你梦里才有的世界?这二泉,或许就是你心中涌动的两行泪水吧?盲人阿炳,也许我和你一样,只有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这个世界。如果没有音乐,我不知阿炳怎么来释放他的痛苦!短短的一篇文字,怎能囊括阿炳一生的坎坷与孤独,那心里的创伤没有亲身经历怎能体会!

透过音乐,我似乎握住了阿炳那双饱经沧桑的大手。这双手曾经带给世人多少回味,多少心酸,多少心痛啊。这是一双会唱歌的手,会说话的手。有了这双手,才有了流传千古的《二泉映月》,才有了经久不衰的感人心曲。然而,握住琴弓的手却握不住命运的弦,弦上的人生依然是悲歌一曲。没有谁的坚强可以托起这么沉重的忧伤,唯有泉中残月冷冷地注视着世间的一切。

天上一个月亮,泉中一个月亮,心内一个月亮。轻触一丝生命的弦,涟漪了一潭月影。一把弓,两根弦,三轮月,百般心情,千端愁绪;弦声若断若续,天籁隐隐约约;这一刻,幽怨写作不朽的华章,愁思集成永恒的旋律。

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死亡是什么?爱因斯坦说,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现在,如果我说,死亡就是再也听不到《二泉映月》了,你会同意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遥想阿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