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指的从需求采集开始到确定某个项目的需求范围的整个过程。
价值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听用户的但不是照着做。以用户为中心,但不是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用二八准则进行切分,用户提出的所有需求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十会被采纳。
需求的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深挖需求。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行为的产生源于思想或者情感的冲动。可以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用户的行为。
用KPI(关键业绩指标)来衡量不同阶段的目标。面对大量需求,从用户需要和产品的商业目标结合考虑,优先满足能够产生最大利益的需求,删除无意义的需求点。
需求管理的过程具体如下:
(一)需求采集
需求采集是为了得到用户的痛点。需求是无法通过学习和读书来直接获得。需求分为一手需求和二手需求。一手就是直接从潜在目标用户采集,从无到有。二手需求是推过来的感觉。二手需求的采集工具~单项需求卡片(描述了一个用户的需求到底包含什么内容,重点是描述用户场景,谁在什么地点产生了何种需求)产品的需求工作不只是需求分析人员的事,涉及产品每一个干系人的义务,至少得参与采集的过程。拿到卡片以后,需要主动找提交人交流,完善卡片的内容。花费的时间要逐渐缩短,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才有价值。
需求采集的具体过程如下:
采集方法主要有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用户访谈和可用性测试等几种方式。
1. 用户反馈
大多数APP下载、使用、删除中都会弹出窗口请用户进行评价或者打分。通过在使用过程中的提出直接搜集用户的使用意见。好处是可以得到用户第一手的使用感受,但是高频度的提示会引起用户反感。
2. 用户访谈
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平时的聊天),正式访谈指的是邀请一些用户进行深度地访谈。用户访谈的类型针对的是专家型用户,经常用在新产品方向的预研工作中,或者提供数据分析发现现象之后去探索背后的原因。用户访谈的效率低且成本较高,只有大公司会选择这种方式。公司组织小的会议,结束时给予用户一定的回馈。
用户访谈方式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说和做不一样。开放性问题,适合与较少的用户进行深度地访谈。由于样本少,用户大多表现地过于强势。在访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 用户大会
用户大会是邀请用户到某一个指定的地方开会。人数一般在几十个到几百人不等,可以短时间从多人处拿到大量的用户信息,是一种特别的方式。这种方式耗费资源较大,需要珍惜机会。按照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步骤一:明确目的
明确会议的目的和意义,确定一个主题。
步骤二:资源确定
步骤三:现场执行
步骤四:结束安排
4.用户问卷
在阿里众包等平台发布有偿填写调查问卷,由用户独立完成。用户问卷的准备过程如下:
封闭式问题不需求深度的分析,适合大量的用户回答。问卷设计不要超过五分钟,开篇放简单、不需要思考的问题。敏感问题的放中间,有关个人信息放最后。对于细节区别出具体的段,比如满意度为1、2、3.....等级。
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要多,尽量涵盖各个领域,保证各种类型的用户,比如性别,年龄段,行业,收入等,其样本比例接近于全体的比例。比如男比女为7:3。把潜在的筛选条件标明,让报告的读者知道数据的方法和来源。或者把目标群体的特征也定义为一系列的问题,放入问卷中,待回收问卷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评估作答是否能够代表目标群体了。如果发现偏差就可以从回收的问卷中筛选一个子集来分析。如果可参考性样本过少,不用百分比表示(只有到100个总体才行。),直接说个数。
5.可用性测试
通过让实际用户使用产品或者原型方法来发现界面设计中的可用性问题,通常只能做少数几个用户的测试,看他们怎么做,属于典型地定性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注意:各个阶段都可以做,一定要做,明确是测试产品,组织者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过程中,要求做发声思维,说出步骤。不做引导,只做观察。用户发生错误,一切都是产品的错。
6.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有用户使用产品的日志、客户管理系统的信息、网页访问情况的统计信息等。分析完成后通常伴随着用户访谈,听用户的解释。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要把数据分析添加进去。在对产品足够熟悉的情况下,先做出方向性的假设,提取出相应的数据并分析,得到一些现象,尝试解释,接下来做用户调研修正结果,最终指导产品的发展方向。
7.竞品分析
8.网络资料:通过网络的报告获得需求。
9.从生活中发现需求
最重要的内在过程,越来越熟悉用户。比如上班的时候听见公交司机说油价太贵,那么做汽车展示的时候可以将油耗显示出来。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从用户需求和公司利益两个大方面进行考虑。公司以盈利为主,成本越低越好。用户需求分为较多的层次,利用Kano模型对需求进行划分类型或者根据重要性、可用性组成的二维坐标图划分优先级。
1.Kano模型
(1)基本型需求
最核心、必要的需求,邮箱的目的就是收发邮件。
(2)期望型需求
用户在邮箱的收发邮件上面可以搜索某一个人发的邮件。
(3)魅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用户都不知道、想象不到的需求。比如锤子科技类的产品在做魅力型的需求。
(4)无差别需求
做与不做都是没有区别的。头像是圆的还是矩形的没有区别。
(5)反向需求
需求不是做的越多就越好。例子:对微信常见的需求进行分类
2.价值
(1)广度
给需求的受众有多大?可以通过数据去查找,有多少人愿意使用这个功能。
(2)频率
给需求的使用频率是以日还是月、周为期限。
(3)需求的强度
该需求对用户有多大的清冽需求呢?比如说看医生。刚性需求对应的是弹性需求,比如是不是需要看电影。
(三)需求管理(需求管理表)
越紧迫就要马上去做,比如bug,用人日来形容开发量的成本。商业价值与开发量的比值就是性价比。状态体现的是需求的目前状态是什么。对应的部门和人员都是要写清楚,对上线的时间要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