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撒(解问终身学习社社长)
课程三大内容(大约34分钟):
一、思维模型的作用:
1、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质量。
2、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二、如何发现和学习思维模型?
1、问思模。
2、五星笔记法。
三、如何应用思维模型?
1、多层次:一个问题用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型进行分析。
2、多角度:问题在同一层次中用不同角度的思维模型进行分析。
什么是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思维模型就是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一、思维模型的作用:
1、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质量。
【ABC理论】
1950年代,心理学认知疗法(CBT)的发起人之一,艾伯特艾利斯,在他的著作《RET(理性情绪法)疗法的ABC理论》提出了如此书名的理论观点。如下图简述:
A:诱发刺激(Activating events),
B:信念反应(Beliefs),
C:行动结果(Consequences)
/笔者心得点评:以上的B就是可以不断优化的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质量的,思维模型。
我们之所以学习和进步改造的也就是它。/
【其他举例:FFC思维模型】
赞扬人,有话聊的方式FFC思维模型:
F:feeling,描述感受,小姐姐,你的打扮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啊。
F:fact,描述事实,你今天的绿色衣服、围巾与项链特别搭配,简直是一股生机盎然的气息。
C:compare,比较,你是今天嘉宾里面最亮眼的。
2、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底层逻辑,决定,创新能力。
论述内容如下图:
✔国家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国家的出路就在创新。
✔熊彼特说的,“创新来自于哪里,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组,生产要素怎么样能重组呢?关键在于我们要重构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我们只有掌握了更多,理解世界的方式,更多解释世界的方式,才能够打破我们过去经验世界里各要素的关系,用新的视角来看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组,进而产生创新。”
/笔者总结要点:
1要素重组重构产生创新。那就要求追索到底层进行分析理解,从底层基础做起,如哲科思维。
2这即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用无用都有用。
本节二级目录1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质量(有用)。2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无用)。/
二、如何发现和学习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我们一个人可能要学习上百个思维模型。查理·芒格到了90多岁的时候还在学习新的思维模型。
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都可以用来学习和发现思维模型的方法。
1、问思模。
问题、思路、模型。
什么是问题呢?在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你觉得特别有启发的事情,当你知道一个启发的小技巧的时候,可能我们往往不去追问,这个启发背后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如下图:
(上图补充)可能2:这个想法的转变还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有关: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都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这个是我们心理天然默认的。所以当我们第一时间考虑到自己的时候,就会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可是你反过来应用这一点的话,我可以打破自己这一个的位置,以别人为中心。此时,你去请教别人的时候,既可以满足别人的自尊心,又可以满足他们去给别人分享的心态。这种心理诉求的满足,就让我们从心理学上找到了依据。
/笔者心得点评:
1以上的底层思维模型是:系统思维和心理学自我论。
2别人有一个比你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问、启发)。于是你去思索这个启发的各个要素(思)。最终找到底层逻辑,找到思维的模型(模)。
(以上就是我对问思模的理解。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问思模是你遇见“其他的启发”,而不是你自己悟到或者说是创造出一个新的思维模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你自己独立创新的过程。但是就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增加了你的以后的创新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不能发现启发和思维模型?】
需要转变的三方法:心态转变、重点转变、方法转变。
心态转变:你要有好奇心,主动地去问:为什么这个现象背后他就有这么一个答案了,为什么这个答案就起作用了?
重点转变:真正重要的地方,是花时间在思考的过程。学习要“结硬寨,打呆仗”,把时间花在硬问题(打通思维的过程)上。
方法转变:在挖掘思维模型的过程中,不要停留在具体提问的答案上,而是要顺着答案,不断的和我们过去已有的经验结合,重要的不是答案,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笔者心得点评:我想转变的更根本的底层要素应该是你内心的动力。
就像李笑来说的,没有旺盛的求知欲和要把这个事情想清楚的强迫症的一种刚需,你就不愿意彻底的把这个事情想清楚。/
✔【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学习就是联结,人之所以善于学习主要是因为他能够形成大量的联结......千千万万的联结。学习会使人成为异常复杂而精致的联结系统。——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就像刚才例子中学到的那些知识,不仅仅是一个我们过去全新的、陌生的知识,他还把我们过去学到的心理学、系统学的知识视角的知识和其他所有你过去熟悉的知识进行了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模型和模型之间联系。联结,使得真正的学习成为可能。
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桑代克·相同要素说。
其实不仅仅是知识的联结,真正的高手会把模型和模型之间也建立联结。此前,查理芒格对思维模型提出的是“格栅理论”,随着多元思维模型的联结,成甲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的概念。最初提出“格栅理论”是讲世界上有不同的思维模型,我们可以把它向一个一个格子当中放进去来,看到多个思维模型。可是这描述的思维模型的话,它有一个问题,似乎这些思维模型和思维模型之间是割裂的,每个是孤立存在的,而多元思维模型更重要的强调是模型和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一个系统而言,结构远远大于要素本身,它的性质是取决于要素的结构,而不是要素本身。
举个例子:
无数个碳原子,它既可以排列成钻石,也可能排列成石墨,这不是取决于碳元素单点的原因,而是他相互之间关系形成的系统。如下图:
同样的,我们就算把查理芒格的所有思维模型都学会了,如果你不知道在应用之间它们的关系结构、权重,先使用什么后使用什么?哪些思维模型之间互相有冲突,你也成不了查理芒格的,你也只是知道了很多思维模型的Someone。这部分讲的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去发现和训练思维模型。思维模型,除了日常生活中自己挖掘,还有一个现成的非常重要的渠道,就是我们混沌大学。
/笔者心得点评:以上部分应该是本书的难点,知识之要素的联结和结构。正如格栅理论和多元思维模型理论的区别。格栅理论更像是互相没有联系的机械论。而多元思维模型更加像是复查精密神奇的有机体论。/
2、五星笔记法。
课前笔记:
以上次成甲老师个人的记笔记的方法。
✔张五常教授听了六遍的课,还一直去听。是因为知识点都懂了,但还是没有熟练地掌握思考的过程和底层的逻辑的思维模型。
/笔者心得点评:1核心内容,是重点和骨架。2逻辑,是支持论点的,事实依据和推论。34两点启发和思维模型,就是以上的问思模的问模(12是思)。5学以致用的实践,本身反过来也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
另外张五常教授的例子给我印象深刻,思索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认知在头脑里面,开花结果是个自然缓慢的过程。/
三、如何应用思维模型?
✔例子:足球分析:从道德,组织,数学。
1、多层次:一个问题用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型进行分析。
举个例子,如何去理解什么是人?
我们可以分很多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在物理层,人主要由碳氧氢氮这些原子组成。
在化学层,这些原子又组合成了更复杂的分子和蛋白质。
在生物层,这些分子又组成了不同的器官和组织。
在心理社会层,就需要考虑人的需求和意志。
在经济学层,人又被抽象成了一个大系统中的基本元素。
以上由硬到软的学科。
多层次分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个层次都有其他层次无法看见的规律和特性。
2、多角度:问题在同一层次中用不同角度的思维模型进行分析。
至于多视角,许多偏工具属性的思维模型都从多个角度覆盖了相关问题的重要方面。比如波特五力模型从五个角度分析竞争环境,商业模式画布分析创业可行性。使用这些思维模型,能大大提高我们看问题的完整性。
✔例子:梁宁讲拼多多的案例。从供应商视角。消费者视角,竞争者视角。
✔平常生活中TIP1:做自己理解分析问题的思维导图。(听课不忙着记笔记)
2收集启发点和疑问点。(停一停想一想)
3通过预想使用的场景去记忆。(学以致用地去记忆,停车场找停车位例子)
/笔者心得点评:是一种时空的万物理论运用到认知学习上,微观到中观到宏观,是层次,每一个“观”又是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里面的婆娑精彩丰富的,是每个视角。/
/笔者总评:
从6个方面思考“思维模型”:
1微观到宏观。这种从最微观到宏观的求索过程,能根本解决大量甚至到所有的问题,你的出发点越微观,越根本,这是你力量越强的基础。
2世界维度。在物理世界里,时间和空间的多维度。
3量值和关系。在这些维度世界里面,我们要考虑时间先后,结构空间关系,量值,价值观重要先后等等。
4学科。要思维人类知识学科之间互相的关系联系。
5客观主观。客观物质世界相对应的,我们人类主观认知思维的对照关系。
6有机和机械。鉴于似乎有机世界是一个根本区别于机械世界的系统。多元思维模型的互相联结和关系是否更像我们,大部分还不能理解和认识的有机世界?
提升:
从底层逻辑思考自动运用思维模型的原动力:内驱力(动力)和澄静的大脑状态。
从心理学上思考,会让你自动产生完善思维模型的动力,这应该是提纲挈领的一个把手。
还有一个底层指标是:澄静的大脑状态。(心理健康有关)
动力+澄静大脑扩大你的人生主观体验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
✔其他一些课程外图片:
除了以上两张课程以外的图的内容,还有一张混沌学习进阶图,从线上学习一直到顶层的创新院。
另外一张描述第二曲线。(此处略)
学完本次课程准备实践的一件事情:
完善“思维模型”的思维模型。
由于学习和读书就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在学到这次一个底层的认知概念(我以前的叫法,也即思维模型)——“思维模型”的时候,准备把这个视为模型进行更完善的掌握和补充。
以前我的学习和阅读都是“一次过”,很少有回头再去看一下作者的著作的脉络骨架和逻辑,也即这个思维模型的思考过程。所以这一次的话,我就从“思维模型”这个思维模型本身开始进行深刻完整的整理。
目前来说打算进行整理的学习材料有:
1成甲和采铜,混沌大学课程里面关于思维模型和刻意练习的课程。
2成甲的《好好学习》,采铜的《精进》,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这几本书我都看过,进行重新一轮的复习和整理。
【二次阅读整理大大增进吸收和掌握】
只看过一遍的一遍过和二次整理所吸取收获的知识的清晰和完整是差别很大的。就像我以前看过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开卷时间40个小时分两次看过,第一次看过的时候一点印象都没有,第二次再看的时候清晰了很多,本书的思维模型。
3其他关于认知科学和学习理论的书籍。包括《学习之道》《刻意练习》,以及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的书等等。
4百度上知乎上订阅号文章的搜索上。有针对性的搜索相关的问题。
至少在未来一周之内的话,要专心做这件事情。
力图对思维模型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能够向人讲授的程度。
20190502发布
欢迎加入解问终身学习社
15959057436
提倡知识付费提倡感恩正反馈↓求包养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