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假设,大胆质疑

A:这里用Integer.valueOf把字符串强制转化为整数,但没有判断是否能转,也没有捕捉异常,太粗暴了。

B:哎呀,和客户端做了约定,这个一定是可转为整数的。

A:……

类似上面的对话,程序员读者一定不陌生。B的行为背后有着坚强的道理支撑,充分相信别人的承诺,让事情变得简单,有何不可?一时竟无法反驳,倒显得A鸡蛋里挑骨头了。

开源项目不靠谱,必须自己写。

这个就不必再开会沟通了,早说过了,大家肯定都知道的。

类似的对话不胜枚举,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日常生活,以至于没人发觉它有丝毫的问题。

真没问题吗?

你把这段代码的work寄托在了诸多假设上。假设客户端同学正确理解了这个约定,假设他敲代码时没有忘记,假设他写了注释给后人看,假设后人get到且遵守了,假设不会有人恶意调用接口……呵呵。

什么,你只关心它现在能work,才不care以后怎样?滚,别让我再看到你。

Assumption is the mother of all screw-ups.by Wethern

不信?问特斯拉老板去,相信马斯克会用他的“第一原理”呼你一脸,继续滚。

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眼熟吧,没错,数学里的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基于颠不破的事实、真理,还是基于经验、猜测,决定了事物的生命力。

马斯克牛逼,首先在于他的思考架构,剥开表象,洞察本质,然后从本质一层层推演。

这很难,真的很难。但至少,你得努力。至少,你得开始提防“假设”,下次撞见的时候,祭之以“质疑”,尤其是对你自己的假设。

害人之心不可有,承诺别人不返回null,就努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别人承诺了不返回null,但你得“质疑”一下,加个判断,善待生命,远离NPE。

线上又出诡异问题了,你感觉是线程池的问题,决定换个库,发布看看? 也许你是胡适的粉丝,对“大胆假设”深以为然,但请你也一并记住他的下半句,“小心求证”。没有经过验证的假设都是耍流氓,无法解释现象的措施都是投机。

重构一词,现在越来越高大上了,三天两头听人说,我准备重构下XX模块,似乎没有做过重构的开发,都不好意思叫自己开发。如果真是需求改得面目全非那倒也罢了,如果是之前代码写得烂,呵呵。于我而言,重构虽有废旧立新的快感,更有悔不当初的痛苦。尤其是发现当初把一些不靠谱的假设当成前提,不禁要自问,尼玛,这真是我写的代码?take it for granted的假设残酷地坍塌了,前期考虑不足欠下的巨款,也该还了,然而,摇身一变,它们成了重构的光鲜理由。

这是横亘在通往架构师之路上的一座高山。

功夫在代码外,在于思维起点。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从数学出发,还是从规则出发?从需求出发,还是从功能出发?越原始的出发点,越牢靠,在此基础上理性推导,逻辑证实,构建的系统就稳固,重构的需求就低。

因此,在制定方案时,要明确评判标准,记录决策过程的假设,以及假设的论证方式。你得让别人清楚明白地知道这一过程,不论是为了堵上后人质疑的嘴,还是为了供后续重新评估。

已经不再想当然地假设了,可有些东西本身是不确定的,不假设就无法继续啊。没错,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是,遵守延迟决策法则。能推迟就推迟,直到有迹象可以观察,测试和验证,再决策不晚。在此之前,总是选择包容所有可能性的方案,不确定是Integer还是Float,那干脆用Number吧,顺带还有了更宽的适用面。这么看,不确定性不再是负担,反倒成了一种动力,促使代码更通用的动力。

总是保留各种可能性,给自己留后路。鸡贼,但鸡贼得有理有据,这个理就是最大熵原理。算法的应用,不光是写代码的过程,工作乃至生活,无所不在。关于不确定性和最大熵原理,这里不展开了,想进一步了解的,请戳文末的“阅读原文”。

小到一个接口参数,大到一个产品功能,把它当成一种未知,忽略“绝对不改”的鬼话,抛弃主观假设,包容更多可能,前期,多花点时间思考,后期,省出时间喝茶灌水,看路过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心假设,大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