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作品,永世流传-----《天净沙·秋思》品读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经典之作被称作为“秋思之祖”。全文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却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其一,无秋,秋意浓。

        全曲无一秋字,却恰恰写出了经典的秋天景象。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这六者中的“枯”、“老”、“昏”、“古”、“西”、“瘦”无一不让人感受到情调上的悲凉。“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何况作者把这些景物集中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浓愁。

       树藤本可用“盘曲卧龙”来形容,作者却用一“枯”字形容。“枯”无水分,意味着马上就要死了,让人心生凄凉;“老树”本可以枝繁叶茂,但在“枯藤”后只剩苍凉之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本已让人心生伤感,再加上“乌鸦”的映衬,画面灰暗。一“枯”在前,万物生“灰”。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单就这三个词,画面应是宁静的、温馨的,并无忧愁之感。但把它放在“枯藤老树昏鸦”之后,悲秋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画风又一转,进入“古道”,“古”道之“古”,让人想到泥泞不堪,颠簸坎坷;“西风凋碧树”,西风吹落叶,一片悲凉;偏还有一匹“瘦马”,马“瘦”到何种程度?“瘦”一般与“小”相连,如此一想,画面何等凄惨?

        前面三句都是名词(意象)的并列,不是完整的句子,但却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运用想象与形象的创造,自觉构造完整的视觉图景。而且意象的排列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他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了最丰富的情感。

        其二,无思,思断肠。

         全曲无一字写思,却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念之痛。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描绘出浓郁的秋色,只是“悲秋”而已。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成为曲眼,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断肠人”为何断肠?所思何物?是什么样的情感能让他肝肠寸断?读到此处,会让现在在外漂泊的游子或曾经在外漂泊的游子想起自己的种种凄凉,不禁潸然泪下,与作者在情感上达到高度的统一。此时已是“悲远行”。作者所思何物已不重要,而这种悲伤之情让前面的描写之景成为了人活动的环境,作为了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从而染上无限凄凉悲苦的色彩。由此全文不说“思”,却令人“断肠”。

       其三,无奈,奈何天。

        “悲秋之景”触动“悲远之思”;“悲远之旅”见皆“悲秋之景”。28个字,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思念已令他肝肠寸断,为何不回家去?在外漂游所为何物?为功名?为利禄?

         原来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试想,马致远的内心该有多么的无奈,多想问问苍天为何会这样?一直苦苦追寻,尝尽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可希望在何方?

         全文不言其苦,却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不言其无奈,咏之却更感其心无力。路是自己选的,怎么走,吃多少苦,都无所谓,只是可怜他的妻儿。不敢妄言马致远的对与错,但《天净沙·秋思》确实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无”作品,永世流传-----《天净沙·秋思》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