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特在他的小说《在路上》里有这样一段话:“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这位当时被人们称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包括北岛、芒克等等知青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在看了《在路上》后,甚至模仿着离开知青点,去四处流浪。最终,穷途末路的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当地警方,才得以返回。“在路上”三个字,是对每一代有思想的年轻人的提问,已经超越了文字本身的含义,它吸引着无数人上路,已经成为一种追逐精神自由飞扬的符号  。                                                                                               前辈总是对后辈颇多微词,觉得他们是“垮掉的一代”   ,可是事实证明下一代不但没有垮掉,反而一代更比一代强。所以,时代和环境都发生了改变,老一代人再抱残守缺、思维僵化,就只能被他们的下一代称为奥特曼了   。                                                                                    记得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将军曾说: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2019-03-11_第1张图片
1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据说这儿没有一个人能走出大漠,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肯·莱文非常纳闷,他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为什么比塞尔人走不出来呢?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只是凭着感觉往前走,这样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告诉阿古特尔,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2019-03-11_第2张图片
2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起哄。竞赛开始了,由于大伙都不信有谁能到达那座塔的顶端,只听到一片嘘声:“太难为他们了!”“这些蛤蟆无法达到终点……无法达到终点……”

蛤蟆们开始泄气了,可是还有一只蛤蟆在奋力向前摸索着向上爬去。围观的人们继续喊着:“……太艰苦了!你们不可能到达塔顶的!”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那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地向前。

比赛接近尾声,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令人不解,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终点。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它能够坚持下来,一只蛤蟆向前询问,结果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但丁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认定了目标,就不要在乎他人的闲言碎语,有时也许装聋作哑是最好的选择。

2019-03-11_第3张图片
3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不久,正所长上完厕所又“噌噌噌”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问,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俗话说“走路不问东,累死也无功”,出门勤问路,向有经验的人多请教,才能少走弯路。

2019-03-11_第4张图片
4

有一天,我正在赶着上班,这天因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会议中的表现关系到我能否升职,所以不能迟到。无奈我的闹钟却在早晨坏掉了,最糟糕的是还有二十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我只有打车,希望能赶得上参加会议。

好不容易我才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忙上车后,我对司机说:“先生,我赶时间,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问道:“请问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我好奇地问:“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吗?”

“当然不是,现在是繁忙时间,最短的路都会交通堵塞。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路,却是最快的方法。”

听了司机的话,我决定还是选择走最快的路。途中我看见不远处有一条街道交通堵塞得水泄不通,司机解释说那条正是最短的路。司机所言没错,多走一点路果然畅通无阻,虽然路程较远,却很快便到达目的地。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总喜欢走捷径,希望不劳而获,然而,捷径虽然是最短的路,却未必是最快的。


2019-03-11_第5张图片
5

美国有一所军校的口号很有意思:“给我一个男孩,还你一个男子汉。”那些被送进此军校的男孩在军校里不断被摧残,不断进行超乎常人毅力的训练。这样的男人,当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再回首所经历的人生痛苦折磨时,自然不会像一般人那样怨天尤人,而是会呈现出从容、淡定和智慧。

人生之路千折百转,柏拉图说,通往邪恶的路是平坦的。而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崎岖不平,这就需要我们及早的确立人生的正确方向,然后亦步亦趋,一步一个脚印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前行,不犹疑不退缩,稳扎稳打,最终会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诗仙李白就发出千古一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百多年前的鲁迅先生给出了答案:“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每个人一出生就踏上了人生这条不归路,这是一条单行路,在时间的流逝中,不由自主的向前走。百年的时光也只不过是宇宙间的一瞬,可是对于人类来说,既短又长,想活出长度来实在身不由己,那就不如向纵深处发展,让自己的这一生不虚此行,最终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