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命运来敲门》:一本叩响太宰治残酷灵魂的自白之书

当“葛优躺”一夜间火遍大江南北之后,?“丧文化”在中国突然有了登堂入室的正名感。代表颓废、恣意和自由的广义“丧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并喜欢。随后,互联网+时代发展迅猛的“喜茶”的概念刚一落地,“丧茶”就在全国遍地开花。“碌碌无为红茶”“浪费生命绿茶”“买不起房冻柠茶”……一波又一波的代表青年人价值观的亚文化符号逐渐进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

但真要追溯起来,“丧文化”的最佳代表,既不是“葛优躺”也不“丧茶”,而是来自我们邻国日本的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该君亲笔写下的绝命书《人间失格》把颓废的“丧文化”推到了极致。?这本半自传性作品,讲述了太宰治本人对人类的一切产生厌倦愤而离世的过程。

说起来,太宰治之所以能写出《人间失格》,跟他生活的时代和地域是密不可分的。一味讨好别人的日本文化,一味粉饰人生压抑自己的主流价值观,都是促成太宰治做出失格选择的幕后推手。

太宰治之后,日本还有一部给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名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个从小被父亲厌弃,长大后不管遭遇什么都只会讨好别人的主人公松子,更深程度地继承了太宰治的“丧”的理念,以至于她最终说出了“生而为人,对不起。”这样绝望而无奈的话语。

对于年轻人喜欢的“丧文化”,主流文化很担心,担心年轻人沉浸到颓废里无法自拔,担心丧文化远不如毒鸡汤来得热血和充满正能量。因此上,不管是太宰治还是松子,他们充满负能量的颓丧选择,终究不能,也不应该成为生命的常态。

但其实关于活着这件事,也不是我们天天喊喊口号,日日喝点鸡汤就能十全大补的。而是要在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中,活出自我,活出价值来。真正的“丧文化”并不是真的很丧很颓废,而是正视生活中的不如意,而不是粉饰所有的不良情绪。

相对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近期美国作家朱迪斯·克莱儿·米切尔(Judith?Claire?Mitchell)也推出了一部拷问生命存在的哲理性作品《当命运来敲门》。她在书中则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生命答卷。

《当命运来敲门》:生而为人,我自由,你随意。

《当命运来敲门》:一本叩响太宰治残酷灵魂的自白之书_第1张图片

《当命运来敲门》也讲述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

蕾蒂、小薇和德芬,是亚特家族的第十四代传人。亚特家的祖上人才辈出,曾出现过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德国首位化学女博士。他们家族曾和爱因斯坦比邻,和居里夫人深交……但到了三姐妹的时代,她们却只能做着牙医诊所前台、办公室文员和律所文书这类的普通工作。她们仨的人生更是千疮百孔,她们笑称自己是没有伴侣、没有孩子、没有宠物的“三无女人”。她们深信自己的家族被厄运缠绕,她们始终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毫无意义,于是她们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当命运来敲门》就是一盘疯狂的线索游戏:外曾祖母在花园,身边有把枪;紫罗兰阿姨在洗手间,头上有塑料袋;外祖父在窗外,他把自己变成了照片;母亲在河里,口袋里装满了石头……?

作为尘世里三个普通的女人,她们对生活,对爱人,对家族始终抱持的是一种淡然的旁观与努力的参与感。她们也曾努力去爱过,离婚、身故、爱上“同志”这种事情也真的不是说她们能主观选择的结果。她们也试图去恨过,但祖上的罪孽,父母的背弃,早在她们出生前后就已经注定和发生了,完全不是她们能改变的。

也许,她们能做的,只有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最简单也最快乐的结束方式。没有愤恨,没有悲伤。她们始终做的都是没有选择的最佳选择。她们也笑着跟世人说:别来劝我们积极努力,也别跟我们晒你们的悲情,我们不喜欢你们的共情。人生之于我们就是一场悲剧博览会,其中的苦乐我们心知肚明。也别扯我们可以追求更好的,我们最不想做的就是改变。所以请你闭嘴。

生而为人,我自由,你随意。这样的生命态度,对一世坎坷,满心愤懑的太宰治来说,或许也值得一边汗颜,一边深思吧?

也许有人会说,像《人间失格》《当命运来敲门》这样很“丧”的小说,它们的存在是不是太负面了?关于这点,或许是你想太多。小说就是小说,创作者呈现的都是生命的不同状态,不是为了召唤谁,更不足以号令什么。《小鞋子》展现的是童真的美好;《黑暗里的舞者》跳出的是命运的震撼;《钢琴家》弹出的是人性的两面……人生的意义千姿百态,仁者、智者,所见不同。

我们每个人,不管是渺小,微弱、平凡;还是强大、伟岸、传奇,当命运来敲门时,请在自由随意的人生里,做你自己最好的选择。

生而为人,请好好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命运来敲门》:一本叩响太宰治残酷灵魂的自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