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
最新研究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研究发现,一半以上患者早期不发热,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可达24天。
此前,也出现了一些超出14天潜伏期的案例↓↓↓
连续16天无症状确诊病例出现
针对网上的一些说法,2月10日,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回应,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
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针对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长隔离期。关伟杰表示,仍是个例。
那么论文的要点有哪些?通过哪些样本案例?如何得出上述结论?一起来看看吧
钟南山团队刚预印发布的论文中,分析了1099病例,是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团队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2019-nCoV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患者数据。
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为47岁。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分布,15岁以下者占0.9%。女性为41.9%。其中,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该研究继续证实了人传人。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直接接触,而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武汉的人接触过。
在这1099名患者中,2.09%为医务工作者,43.95%为武汉居住者,26%的患者未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这些结果印证了此前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等,因此,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研究发现,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天),低于此前预计的5.2天。这有助于指导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时间。
1、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2、一些感染患者中却存在正常的放射学表现,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3、疾病潜伏期中位数只有3天,最长达到了24天,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4、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是有可能。
在治疗方面,分别有38.0%、6.1%、57.5%、35.8%的患者接受吸氧、机械通气、静脉用抗生素、奥司他韦治疗。在研究中,15.74%的患者为重症患者。只有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根据更大样本量和中国各地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与此前报道相比,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较低,约为1.4%。根据2月6日全国发布的官方数据,全国28018例患者的病死率为2.01%。
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
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持续不断努力探索。
▍来源:文章综合整理科学网、南方日报、南方+、红星日报,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