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外地的朋友一听说我喜欢国安,特爱说的一句是,“你们北京人都爱看国安。”这话看怎么说了,也对也不对。不可能所有的北京原住民都是国安球迷,但要说这人爱看球儿,那八成就是国安的球迷了。
一晃眼看了小20年球
这也是个积累的过程吧,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北京国安是1992年成立的,像我这种80后,小时候正赶上国安的第一段辉煌时期。那会儿正上小学吧,97年左右,前场戳了三个外援,号称“三竿洋枪”,比赛打得风生水起,还踢过上海申花一个9:1。
那可是上海啊,京沪这俩南北重镇,一直有全方位的竞争,有那么点儿“谁也瞧不上谁的意思”,能踢上海这么一比分,能不美么?也从那时候开始,国安在北京的拥趸有了第一次快速增长。
记得那会儿我还上小学,班上一多半男生全穿着国安队服来上学,也没有儿童版队服一说,最小号的穿孩子身上,那半袖也变成了长袖。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主任特别不高兴,“套这大袖子里面,都看不出来你们一个个儿的胳膊动不动了。”
就这么着,我们这批80后,算是跟北京国安这球队有了剪不断的联系。以我自己为例吧,到了高中、大学的时候,零花钱多点了,就开始去现场看球。我们关系特好的四个男生,老是结伴一块去,国安的主场在工人体育场,我们骑着车,一路顺着平安大街就杀过去了。
工体以前看台不对号,先到的就能靠前坐。晚上7点半比赛,5点半放人进去,我们四个人就出个“代表”,一路跑进去占座。十多年前,年轻,有劲儿。
这期间国安的成绩起起伏伏,有踢的特臭的时候,也有09年夺冠的高光时刻。一年一年下来,球迷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到现在,要说统计到底有多少国安球迷,可能没法有个准确数字。但就这么说吧,我的车后杠上贴着国安的队徽,在路上跑,老碰上别的车用喇叭跟我按,工体“哒哒、哒哒、哒”的加油鼓点。还有工作中碰上的好多人,一看手机壳或者屏保是国安队徽,不用问,这都是“自己人”。
“魔鬼主场”与“面子”
看球这事儿,还是得去现场。电视上的角度更好,但是在体育场里,你会觉得自己变成了比赛的一部分。
国安比赛日的时候,离工体越近,穿绿色队服的人越多,到了工体北路,就满大街都是绿色的了。好多在这逛街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的一脸茫然。但如果你也是奔着工体去的,就会感觉特别躁动,血往上涌。如果你买的是套票,每场比赛周围坐得都是同一拨人,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我们四个一块看球的哥们里面,有个叫强子的,强子他爸也是球迷,之前和我们一个看台。但他怕作为长辈让我们几个看得不自在,所以就没坐在一块。但强子他爸很快和自己周围的人熟络了,因为他退休了没什么事,能早点进场,每次他就帮附近十多个人占座。
要说国安这主场的传统是怎么起来的,也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的主教练是金志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们尊称他为主教练。
当时有好几个国外的强队来工体跟国安踢友谊赛,老外来了就是“走穴”,本来不想好好踢。但金指骨子里那北京人的劲儿上来,赛前动员时候说了句“知道工体以前是什么地方么?这儿是八国联军的坟墓。”队员们的心气一下上来了,那段时间,国安接连踢赢了好几个国外的强队。
从那以后,国安有了“工体不败”的名号。按我的感觉,这多少和北京人对“面子”的爱惜有关。北京人的爱面子,不是打肿脸充胖子那种,而是说,在外面我们不争不抢,但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得把事儿办周全、办漂亮了。
所以,你经常能在工体看到这种情景:国安踢个弱队,可能赢了,但踢得腻腻歪歪、特费劲,那保不齐,到最后还得有嘘声响起来。但如果是踢个强队,激情四射的拼了一整场,还是没踢赢,但看台上却有掌声响起来。
这种对面子的热爱,并不以结果论,而是更看重过程。
我们对主场“面子”的维护,往往在比赛之前就开始了。工体南边有个看台,是专门给客队球迷留着的。球迷入场之后,如果那个看台不出声,大家就相安无事。但凡客队球迷先喊了口号,我们这边的主队看台绝对会以更大的声浪压过去。
这也让工体的球迷文化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从入场时几万人的“围巾墙”,到现在上下看台呼应式的口号“这是哪?北京!”,工体的助威方式“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而且球迷的心态性格也在影响着球迷员。历代的国安队员都有人说过诸如“在工体这个氛围,我们必须拼到最后”这样的话,也总有对手的球员感叹:“工体这个主场,太不好踢了。”
我们讲仁义,但也记仇
有句话说的好,足球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在中国的足球联赛里,国安有自己的“世仇”,而且不只一个。
09年左右,是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因为一场火药味过于大的比赛,两个相邻的城市势同水火。矛盾激化到什么程度?各自的主场比赛之后,看见对方城市牌照的汽车,就是砸。最后,两地的相关部分,不再允许球迷到对方主场看球。
改变发生在2015年,天津港大爆炸的时候,有国安球迷去天津球迷的贴吧留了一段话:
就因为这么一段留言,两地球迷的疙瘩算解开,我们开始互相爱称对方为“隔壁的你”。有别的地儿的球迷傻眼了,打了这么多年,这就完了?
但我觉得这特正常,说北京人“仁义”好像有点自夸,但就是这性格,比赛的矛盾是比赛的矛盾,但球场外的事上,我们还是盼着别人能好。就好像我大学有个山东的哥们,鲁能的球迷,我俩上学的时候因为他骂国安,打过一架。但毕业这么多年,但凡说谁要去对方的城市看球,都是那句:“来了聚聚,好好招待你喝点儿。”
当然,北京人也不是跟谁都好脾气,特别是对不尊重自己和背叛自己的人,记仇着呢。
三年前,有个外援,跟国安踢比赛时候,捡起来一个绿色乌龟做抹脖子的动作,“绿毛龟”是其他地方球迷对国安蔑称。从那以后,这老外不管在哪个队踢球,来工体都是被骂的最惨的一个。
还有个原来国安的球员,出国踢球之前留下一句“只要回国必回国安”,但等他真回来的时候,却去了给钱更多的球队。不是不能转会,但那你说那话就是“欺骗感情”了。那球员姓黄,后来每次来工体都被几万人喊“小黄狗”,意思就是,像狗一样,谁给骨头跟谁走。
说到这,有人肯定要拿“京骂”说事了。没错,工体是骂人,这个没什么可狡辩的。但工体的骂声什么时候响起来?除了对上述那两类人,就是在有肮脏的比赛动作和不公平的哨声的时候。
而且,北京人的嘴特别损,讲究的是骂人不带脏字,说脏话反而低级了。像前两天,跟上海上港比赛,这是上海最近几年起来的一支球队,在当地的地位一直被申花队压着。我们就专捡别人的痛处说,喊得口号都是什么“申花才是上海代表”、“上海老二”这类的。
“名声”好不好,我们不在乎
现在一说起工体,有人就跟我聊什么MIX、三里屯,我特别不爱听这话,工体是我们的主场,跟那些夜店、酒吧有什么关系。可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改变是必然的,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在改变。
当初我们一起看球的四个人,强子他爸前几年生了场大病,强子总得照顾他,爷俩都没法再去工体了。强子跟我说,在家里也不敢让老爷子多看球,怕比赛踢得不好,把他身子气着了。
还有个哥们大学毕业去了美国,有国安比赛的时候都是那边的早餐,他只能趁上班之前看个半场。哥们老跟我说还想去工体,美国的NBA赛场没意思,比赛都开始了一帮人还在外面吃披萨呢,更像来开PARTY的。
四个人里面,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哥们还能去主场看球。他在前年有了孩子,那天给我发了个视频,正教他那两岁的闺女认国安队员的名字呢。
这些年,国安球迷的“名声”好像不太好,但我们也并不在乎,我们只是热爱这个球队,并不需要迎合别人的目光,反正冠军也不是全国球迷投票选出来的。
而且,指责里面还掺杂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有人说国安球迷代表了北京人的“优越感”。我觉得这说法挺可笑的,我们并没觉得国安理应赢下所有比赛,只是希望,他能取得更多的胜利。
北京人从来没有“优越感”,只是更看重传统。不仅是自己的传统,还有别人的。比如前两年,一直在辽宁队效力几十年的队长要退役了,他在工体被换下场的时候,我们同样给了掌声。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讲一个道理。一代代北京人和北京国安相互陪伴,度过了几十年,彼此的性格早就融在一起了。这种性格可能并不完美,但足够真实。
要说马上开始的世界杯和国安有什么关系,那只能说,我们的队长奥古斯托跟着巴西队去了俄罗斯,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实力。
上流工作室长期招聘在线写作者,稿费300-2000不等。如果你文笔出色,对城市文化有独到见解,欢迎加入我们,可留言咨询喔。
我们还有以下文章,点击了解有趣内容,总有一篇戳中你:
【撕·生活】
男生凭什么不能打遮阳伞?
【城市坐标】
武汉大熊猫被虐待,我们就是这么对国宝的嘛!
【空想城市】
北京“动批”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