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北京,华为等10家手机厂商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以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同启动了快应用标准和即时应用生态发展联盟,共同探讨快应用生态和未来。
什么是“快应用”呢?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站在一辆共享单车面前现下APP的经历,反正我手机里的几个共享单车APP都是这么下来的。费流量不说,过程还很麻烦。
而“快应用”的主要场景,就是这种偶尔临时需要的情况。想要用某个APP的时候,不需要下载。在手机的搜索框里一搜,就能直接使用,用完以后关掉,也不会在手机里留下任何痕迹,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云端,随用随搜,即用即走。
听到这儿您是不是觉得,这个“快应用”跟微信小程序简直一模一样啊。微信小程序现在不就是这样吗?像看电影、骑共享单车之类的,都不需要单独下载APP,直接在微信里就能找到。
微信小程序已经可以办到的事情,这些手机厂商为什么还要做呢?
“快应用”和小程序之间唯一的不同在于,用户入口的掌控权从微信回到了手机厂商的手中。
2017年1月9日,小程序正式上线。在微信生态下,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很多人认为App将从此退出舞台,“小程序”将成为新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创业者也不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打造一款App,只需要在微信制作一个类似于HTML5的应用即可。
“微信之父”张小龙对小程序给予的解释: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在过去一年,因为使用便捷,微信小程序也发展迅猛。然而,一直以来,应用分发收入都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一大块收入,对利润微薄的互联网手机厂商来说,应用分发是很大的利润来源。有了小程序之后,用户在浏览网络时甚至不需要下载安装APP。小程序也因此成为新一代移动端应用分发入口,弱化了手机厂商作为应用分发渠道的地位。
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广告营销的红利逐渐丧失。为此,小米、华为、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OPPO以及vivo共9家公司决定抱团反击。
快应用是由9家厂商联合打造,使用前端技术栈开发、原生渲染,同时具备H5页面和原生应用的双重优点。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快应用框架深度集成进各厂商手机系统中,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间的无缝连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应用服务的转化效率,同时支持生成桌面图标等留存能力。
从产品特性来看,快应用定位与微信小程序十分相似,内生于微信的小程序也强调“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点。而快应用的推出,正是9家手机厂商为了对抗微信小程序。
自2017年初微信小程序上线以来,不仅对传统app构成了威胁,也侵蚀了手机厂商的利益。随着微信小程序迅猛发展,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广告营销的红利逐渐丧失。
被人革命不如被自己革命,2017年以来,小米推出了“直达服务”,魅族推出了“快捷应用”,金立推出了“秒开应用”,这些都是类似微信小程序的产品,无需下载安装,即开即用。但相比微信的一家独大之势,手机厂商们各自为战的类“小程序”几乎毫无存在感。合纵联盟才是王道!
对于9家手机厂商“联盟”而言,与微信小程序抢夺应用分发的主导权并不容易。在用户规模上,手机厂商们显然无法与坐拥10亿月活的“巨无霸”微信抗争。
此外,在软件的使用体验方面,手机厂商的优势也并不明显。虽然9家手机厂商强调,快应用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用户需求与应用服务间的无缝连接,提升使用体验和应用服务的转化效率”,但强于硬件制造的手机厂商,在应用开发能力和经验方面自然也远逊于微信。
尽管手机厂商的地推能力是强项所在,但如果要想真正服务线下,快应用似乎又显得稍有不足,毕竟小程序里面所包含的将不只是应用体验那么简单,而是充满整合多能力的一个功能信息集,而即将上线的快应用,是否能够支持支付、扫码、用户数据、LBS、广告投放等功能,仍然无法得知。
汇巨科技简介:
汇巨科技是一家创新型技术服务商,提供从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到运维的应用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解决方案和服务。以打造企业生态环境为理念,构建一站式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
从服务器底层的构建到业务应用的开发,再到软件采购,至整个信息化系统搭建所需要的运维技术支撑,我们伴随企业成长、促进企业成功。
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减少上云之路的障碍,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业获利和持续经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