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更新:在浩瀚的潜意识里寻找光亮

文/心生莲花

自我更新:在浩瀚的潜意识里寻找光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不知道你意识到没有,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套自己固有的人际交往模式。这些交往模式是自己从多年的生活经历中磨砺出来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特殊经历。

有的人喜欢扮演弱者,在弱者模式中让他人得到了心理优越感的满足,也让自己得到了应有的照顾。有人喜欢扮演老大,总是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处处想逞强罩着别人,尽显我说了算的范儿。还有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压根就一个愤青!

作为当事人,自己未必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毛病,但是他人眼里,看得很清楚问题所在。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想改变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些模式难以改变更加深厚的原因也许你想象不到,那就是:这些模式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

有人说,人到了三十岁,就不再改变了,他就会一直重复他所形成的固有模式!听起来确实有点危言耸听,但也有一定道理。

尽管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这是真的!每个人在他生存的空间,经历着不同于他人的特殊事件,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应对,让自己变得更加安全,变得有实在感,变得被他人能够认可接受。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殊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际交往模式。如果特别严重突出,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情结。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他就拿出自己特有的模式来应对这个世界。

自我更新:在浩瀚的潜意识里寻找光亮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母亲领着她十多岁的女儿到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让妈妈谈一下和女儿的关系,她就开始不断指出女儿的错误,女儿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她努力帮女儿改掉这些错误,但是女儿到了逆反的年龄,不听她的,所以她很是焦虑。

这位妈妈在陈述时语气很急促,完全停不下来,也无法静下来听女儿要说什么,还总是打断女儿的话。

心理咨询师明显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恐惧,就问她你怕什么,她回答说很怕女儿的这些错不改,很难融入班集体,将来也就很难融入社会,人际关系不好,将来就不会被别人接纳。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马上听出了关键问题所在,这位妈妈真正担心的是怕被人抛弃!担心女儿有很多错误,成长不好,最后不会有人爱她、会被抛弃,这明显是她自己的恐惧,她把那种被抛弃的恐惧、没人爱的恐惧,投射到了女儿身上。

后来经过咨询师的深入了解,得知这位妈妈小时候有被分离的经历,她的爸爸妈妈为了工作把她送到外公外婆那里去,所以她就有了强烈的分离恐惧。

但是在生活的磨砺中,她也学会了适应。她不断地找自己的错,然后改正错误,变得很乖巧,去迎合外公外婆,千方百计让他们喜欢自己,不被再次抛弃,所以她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带着恐惧不断找问题解决问题,乖巧听话,这就是她的生存智慧。

03

上面这个案例里妈妈潜意识里满是恐惧,表面上呈现出来的是焦虑乖巧模式,这种模式源于背后有着一个深厚的背景,那就是小时候的分离经历,由分离导致的忧虑恐惧深深地存在于潜意识当中,这就是她行为模式的根源。

任何一种模式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都来源于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比如一个防御心理很强的人,很可能小时候受到过大的伤害,又比如一个在青少年时期遭遇过性侵的女性,很可能会导致成年以后过度的防御心理,以至于没有办法享受正常健康的男欢女爱。

我同事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事情。她弟媳小时候是一个学习好又要强的女孩,但是无奈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家里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父母重男轻女,为了保证弟弟上学,硬是让她辍学了,从此就郁郁不乐,干什么都带着怨气。后来弟弟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按理说,这是值得全家人高兴的事情,但她却更加愤愤不平了,觉得所有的人都亏欠了她。父母、弟弟为了补偿她,干什么事都听她的,由她做主。

后来,她结婚了,她把这种模式带到了婆家,不但老公要听她的,婆婆公公也要听她的才行。最后两口子终于爆发了战争,离了婚!

模式毫无疑问是应对矛盾冲突甚至是生活危机而形成的保护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一定时期确实是有效的,称它为生存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但这种模式,当事人未必能够觉察,一旦形成,很执拗地延续到以后的生活当中,后来的生活情境早就时过境迁了,这种模式也显得僵硬了,如果还不改变,不懂得自我更新,那么,不但吃亏的是自己,还会给他人带来痛苦和悲剧!


自我更新:在浩瀚的潜意识里寻找光亮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4

我们理解的东西,我们的人生经验有许多所谓的套路,我们深以为是的人生智慧,只是非常浅表的,它背后还有一个更加内在的、更加深邃的空间,我们许多行为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以至于我们习焉不察。

也许,我们在过往生活中,形成的不止一个模式。要想自我更新,打破过去形成的固有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到浩瀚无垠的潜意识当中寻找资源,更重要的,还要创造适宜表达抒发的场合,回溯到过去的事发情境中,去重新光照、觉察、对话当时被压抑的,没有充分表达、诉说的那部分情感、感受,重新梳理、引导、组合潜意识当中没有被及时重视的东西,发现未被发现的,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这里,我想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领悟,或者叫觉察。带着觉察和领悟,把过往的负面情绪想象成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一块奇石,让它待在那里,一旦遇到类似过往情境触发某种情结时,就联想那个物,让它警示自己,这个物是不是变得灵动了,下次再想到它的时候,可以让它更加光亮一些,开出一朵花。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想象我们浩瀚无边的潜意识里,有一个一个的情结,就好像宇宙中的星球一样,我们不要太过专注于某一个情结,比如愤青,就是太过专注在抱怨的情绪当中。要在这些星球之间游走,想象着它们协调运转,让它们互相配合,发出灵性的光亮,就像满天璀璨的星光一样,模式更多更丰富,而不是像暗物质一样,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负能量。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自我消化能力。有的人自我消化能力很强,我们常常听到他说“让我一个人静静”,之后他就跟没事人一样,而另一些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这实际上是潜意识的吸纳消化能力,我们要有意识锻炼这种能力。当负面情绪来临时,我们要面对它,接纳它,理解它,放下它。卧床休息一天,也许就没事了!



我是心生莲花。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手动点亮这颗心吧,也欢迎打赏、点评和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更新:在浩瀚的潜意识里寻找光亮)